首页 理论教育 2013年巴西传媒业发展趋势及涉华报道特点

2013年巴西传媒业发展趋势及涉华报道特点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巴西传媒业发展趋势及涉华报道特点栾鹤在新闻体制上,巴西从独立起就在宪法上确认了新闻自由。但是建立在文化落后、缺乏民主政体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巴西传媒业,也面临着发展的重重困难。巴西媒体的涉华报道都以中性为主,就正面认知和负面认知的比例而言,正面认知略高于负面认知。自此,巴西迅速纳入了世界交往体系,也有力地促进了巴西传媒业的发展。而电视则拥有最大限度的受众,可以说现代巴西媒介中得到最大发展的是电视。

2013年巴西传媒业发展趋势及涉华报道特点

巴西传媒业发展趋势及涉华报道特点

栾鹤

【内容提要】在新闻体制上,巴西从独立起就在宪法上确认了新闻自由。不论是报刊、广播还是电视,私营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国营份额很小。但是建立在文化落后、缺乏民主政体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巴西传媒业,也面临着发展的重重困难。巴西媒体的涉华报道都以中性为主,就正面认知和负面认知的比例而言,正面认知略高于负面认知。巴西《阅读》周刊于2006年8月9日刊登了该刊记者维尔玛·格里辛斯基撰写的题为《崭新的中国》的文章。文章称,“当前的中国再一次让世界叹服,它用最短的时间创造出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对世界开放的橱窗》、《知识革命》等文章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中国与巴西及其他国家的比较,报道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量数据和事实,盛赞中国发生的重大变化。

为了贯彻大陆封锁令,封锁全部欧洲海岸,1808年,拿破仑军队占领了葡萄牙。在英国舰队的护卫下,葡王室转移到巴西南部的沿海城市里约热内卢。同年9月10日,葡王室用随船带到巴西的一部印刷机,印制了《里约热内卢报》(Gazeta do Rio de Janeiro)。正是这次偶然的机遇,使巴西出现了第一份报纸。

作为对英国帮助的答谢,葡萄牙开放了巴西的口岸。自此,巴西迅速纳入了世界交往体系,也有力地促进了巴西传媒业的发展。

随着葡萄牙人和非洲黑人奴隶的到来,伊比利亚葡萄牙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相继进入,这片原属印第安人的巴西大地,从此开始了新、旧大陆不同文化相遇的历程。由于各种族都缺少强大的独立根基,这使得后来的巴西新闻传媒不必面对种族歧视问题。

一、现代巴西传媒业格局

虽然现代巴西人的文化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但是阅读纸媒的读者依然有限,发行二三十万份的报纸就算大报了。而电视则拥有最大限度的受众,可以说现代巴西媒介中得到最大发展的是电视。以下是巴西传统媒介发展的大致现状:

(一)电视台

巴西环球电视台(Globo)是巴西最大的私营电视台,隶属于拉丁美洲最大的传媒集团——环球集团公司。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该台就定期播放自己制作的肥皂剧,有时观众达8 000万。该台从1983年起通过卫星在全国范围广播。1999年6月,环球电视网率先开办环球国际有线电视频道,利用卫星向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传输节目,为居住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讲葡萄牙语的人们提供新闻信息和娱乐节目。这一频道每天24小时直播,节目来自整个电视网的电视剧体育儿童节目以及新闻,视角更具全球化,是向葡语世界观众呈现巴西的窗口,也是形成全球公民的媒介渠道。比如,每天上午就有三档配合教育计划的、面向全球公民的技能培训节目。

目前,巴西环球电视台收视率很高,拥有80%以上的电视观众市场(包括有线电视和数字卫星电视在内),其新闻、连续剧、系列片、文艺、喜剧和妇女等节目深受观众欢迎。

除了环球电视网这样私营的公司打造国际电视频道外,巴西的官方电视台及公共电视台也开设了国际频道。官方的国际频道(International TV Brazil)于2010年5月推出,时任巴西总统卢拉宣布这一消息,称巴西电视巨头环球网并不能真实准确地呈现巴西政府的真实面貌,因此政府才组建了新的国际频道以传递来自官方的声音。该频道旨在宣传巴西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最初向非洲葡萄牙语国家播出,之后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

(二)广播电台

1922年,由政府出面建立了巴西第一家试验性广播电台,第二年该台命名为“索谢达广播电台”,经费来自文化娱乐团体的捐款和小量广告收入。

至1930年,巴西已有广播电台18家,多数为私营台,政府台即1936年由索谢达台改组而成的“梅克-PRA-2台”属教育文化部。由于巴西形成了基于黑人文化传统的狂欢节,从1930年起,广播开始服务于狂欢节获得很大收益。这一点大大刺激了广播业的发展;以后出现的电视其发展速度较为迅速,也与转播狂欢节以及转播足球赛有关。

巴西目前有广播电台大部分是商业台,对社会影响最大的广播电台是环球电台。该台作为一个广播系统,包括里约热内卢的5家广播电台和全国各地的30多家电台,较有名的是里约热内卢的“世界台”和圣保罗的“至上台”。其他较重要的私营电台有“当代台”(Contemporanea)、“宇宙台”、“首都台”等。国营的“布拉斯广播网”所属的台中,最重要的是“梅克台”和“文化台”。[1]

(三)通讯社

随着新闻业的发展,巴西于1931年首次出现通讯社。这是由29家报纸和18家广播电台联合建立的南方通讯社。后来在这个通讯社的基础上转变为一个新闻业的联合社团——联合日报集团。1941年至1951年在巴西建立的南美洲通讯社(阿萨社),因为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的通讯作用,一度在国际上颇有影响。

巴西有几十家通讯社,较大的报纸有自己的通讯社,采用通讯社的新闻稿较少。巴西国家通讯社(Imprensa Nacional)提供巴西全国新闻、报纸查询以及出版材料等众多服务。

(四)报纸

巴西的报纸品种较多,以下几家大致可以作为巴西综合性报纸和专业性报纸的代表。

1.《圣保罗州报》(O Estadode S. Paulo)

是巴西最主要的综合性日报之一,由梅斯基塔家族创办于1875年,迄今已经有100多年历史,是目前巴西大都市中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圣保罗州报》是巴西最传统、也是巴西最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重要新闻集团之一。

该集团以报业为主,旗下拥有2家报纸、1家电台、1个图片社、1个电视台、1家杂志社。《圣保罗州报》是巴西第一家辟有经济版的报纸,每期经济版20个版面。《圣保罗州报》版面比较严肃,素有“巴西报坛的灰色巨人”之称,平日版面在28至48版之间,星期日版超过150版。该报拥有自己的通讯社向全国发稿,在巴西有较大影响力。巴西报纸没有政府的资助,《圣保罗州报》也没有其他财团的投资,但报业集团自身能够盈利,并向通信、计算机元器件等领域投资。

2.《环球报》(O Globo)

马里奥家族创办于1925年,是巴西环球集团最重要的报纸,它不仅是里约热内卢第一大报,也是巴西甚至拉美最有影响力的高端报纸之一。该报的专栏“斯旺”所透露的新闻经常引起轰动。平日版发行37万份,星期日版50万份。就发行量而言,该报现居巴西报纸的第二位。除了全国版以外,还出版多个地区专刊版。

3.《圣保罗之页报》(Folha de S. Paulo)

这是由1921年创刊的晨报《圣保罗报》和《晚报》合并而来的一家综合性大报,接近市民心理,标题醒目,有较多的连续报道。平日60版,星期日200版。平日发行量40万份,星期日50万份。就发行量而言,目前居巴西第一位。《页报》发行量曾达到过100多万份,尽管目前受到新的媒体的冲击,但是还是回升到近50万份。报纸发行量的90%是靠订阅,只有10%来自零售。报社的收入60%来自广告。《页报》的所有者费利亚是大企业家,有雄厚的资金,因此办报能够超脱党派和利益集团,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客观公正,尤其是能够敢于对政府和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开展批评,得到了社会和读者的认可。

《页报》是巴西最早使用彩色胶印的报纸,也是第一家使用电脑排版并建立数据库的报纸。

4.《巴西利亚邮报》(Correio Braziliense)

是首都巴西利亚的第一大报,其历史可追溯到1808年,创始人科斯塔在伦敦创办了这个报纸,为争取巴西独立进行宣传。1822年巴西宣布独立,1823年报纸在伦敦停刊,直到1960年巴西首都迁到巴西利亚,报纸才重新发行,仍沿用邮报这个名字。

该报是“联合日报集团”的成员报,平日版发行5万份。《巴西利亚邮报》下设社会、文化、教育、体育、国际等版面。近年来,该报的国际国内影响力越来越大,从版面设计到内容获得了诸多奖项。

5.《商报》(GazetaMercantil)

是巴西最大的经济信息报纸。作为圣保罗商会的行业报纸,主要提供给商会企业和会员,以及政府官员阅读。每周一和周五出版,发行量为2.6万份,每期为28个版面,每两个月还出一期杂志。

《商报》对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具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巴西对小企业的税负较重,《商报》及时提供有利小企业发展的各种信息以及各种服务。

6.《玛瑙斯评论报》

创办于1949年,下属有一家电视台、一家广播电台和一家报纸。玛瑙斯市(Manaus)位于巴西北部,为巴西亚马逊州首府,人口173.8万(2009年),是巴西人口第八多城市。经济相对落后,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文盲较多,因此报纸发行量较少。在玛瑙斯市有4家报纸,评论报是最有影响的报纸,特点是敢讲话,包括批评政府。

7.巴西《零点报》(Zero Hora)

是巴西南部城市阿雷格里港的一家知名日报,成立于1964年,由Grupo RBS出版发行,目前发行量约18万份。《零点报》平均每天120版,凭借着与众不同的风格,该报多次获得荣誉称号。

(五)杂志

《阅读》是在圣保罗发行的综合性周刊,该刊属于巴西最大的出版集团“四月”,发行量87万份,历史上曾突破过百万份,号称世界第五大新闻周刊(美国《时代》、《新闻周刊》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德国《明镜》)。巴西《阅读》杂志是巴西乃至拉美地区最大的新闻周刊,发行量117.8万份,读者达500万之众,影响很大。

《标题》周刊在里约热内卢发行,发行量约30万份,属于布洛什家族(Bloch)所有,发行量居于第二位。

杂志《这就是》(Istoé)是巴西重要的主流媒体,以周刊形式发行,分国内版、国际版,每期发行量超过30万份,立场较为自由、激进。

杂志《就是钱》(Isto E Dinheiro)是巴西的商业杂志,提供经济、数码市场、财政、投资者等方面的新闻与消息,其网站于1996年上线。

巴西传媒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外来文化传播的传统。巴西新闻业基本没有原有文化的传统基础,很少存在种族歧视问题,教育平等,这就给广泛的新闻传播和接受铺平了道路。

第二,私营为主的格局。巴西实行新闻出版自由的政策,从而奠定了巴西新闻业以私营为主的格局,目前巴西最具影响力的传媒集团均为私营。

第三,葡语世界的传播者。在巴西的国际传播中,尤其重视葡萄牙语的对外传播,巴西各主要电视台(网)都建立了面向葡语世界的国际频道。

二、巴西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新闻业虽然逐渐市场化,但是巴西历史上形成的媒介监督政府的传统,不论政治如何动荡,都难以被完全压抑住,而且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吸引受众的一种方法。巴西历史上有过两次较大的对新闻自由的限制,一次是1930年至1954年的所谓瓦加斯独裁时期,另一次是1964年至1984年的军人政权时期。新闻记者尽管屡遭流放或监禁,但从未噤声,总有一些媒体敢于继续批评政府。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巴西军人政治的结束,无论是巴西的政治家、公众还是大众媒介,都积累了较多的关于民主政治的经验,素养得到提高,因而此后巴西新闻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较为平稳。

巴西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腐败,二是推进国家政治制度建设。以《圣保罗州报》为例,该控股集团的历届董事长没有参与巴西政界,从而保持了报纸的公正性,取得了大众的信任。报纸在揭露腐败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尽管披露有关情况时常会有一些麻烦,但从来没有出现因此而不发稿的情况。

《页报》在巴西人民争取民主的进程中,也很好地发挥了新闻舆论的作用,进一步赢得了更多的读者。巴西前总统费尔南多·科洛尔是第一个通过直接选举产生的民选总统,后来发现他有贪污行为,新闻媒体进行了及时披露,在新闻舆论的推动下,1992年科洛尔总统辞职下台,《页报》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2年,玛瑙斯为首府的亚马逊州州长为牟私利,曾操纵州议会通过一条关于税务方面的法律,这项法律如果通过,对纳税人非常不利,《玛瑙斯评论报》在报纸的头版将此事披露出来。(www.xing528.com)

据巴西媒体报道,罗塞夫政府2011年共有564名公务员因腐败而被免职,平均而言,每天至少有一名公务员被免职。巴西媒体称,巴西官员在2003年至2010年间至少侵吞政府资金377亿美元。对富人和当权者真正作出惩罚少之又少,公务员领域一直被贴上腐败和豁免的标签。巴西的腐败问题一直处在媒体的舆论监督之下。

巴西媒体在推进国家政治制度建设也作出了贡献,以《商报》为例,该报与司法部门联系紧密,能够反映企业对国家法律和税收政策的要求,尤其是对国家制定税收政策发挥出舆论作用,提出积极的建议。因此,《商报》对国家制定税收政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国家政治制度建设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揭黑反腐的斗争中,巴西记者往往要冒很大风险。据“新闻标志运动”(Press Emblem Campaign) 2012年4月2日出台的报告,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共有31名记者因公殉职,同比增长了50%以上。在该季度报告中,叙利亚和巴西被认为对于记者来说是最危险的国家,分别有9名和5名记者在这两国遇害。分析人士认为,巴西各大城市新闻自由的尺度比较宽松,但在内地和一些边境地区,一些腐败的政客不把从事批评和揭露的记者放在眼里,贩毒集团对调查犯罪活动的记者更是恨之入骨。因此,巴西揭丑记者面临恐吓威胁和死亡的风险很大,先后有几名记者因报道贫民窟社会问题遭到杀害。即使这样,巴西记者依然坚守职业道德,坚持客观真实地报道各种新闻。

三、巴西纸媒在数字新媒体时代的嬗变

根据巴西发行量核查机构(Circulation Verification Institute)的信息,2012年上半年,巴西的报纸日均发行量同比增长了2.3%,接近450万份。据“澳大利亚新闻网”2012年8月报道,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仍然没有散去,但巴西的纸质报纸行业形势却蒸蒸日上,发行量保持持续增长。对传统报纸行业而言,巴西报业数据虽然要胜过北美或者欧洲同行所取得的成绩,但在全球数字新媒体的浪潮下,巴西传统媒体也在寻找出路。

(一)日报与网站合作发展

面对网络媒体的挑战,巴西传统媒体正在思考有关对策,除自办网站外,从趋势上看,报纸的内容新闻越来越少,评论和深入的背景报道会越来越多。

《环球报》的新闻总监阿斯卡尼奥·塞勒姆认为,一份日报不应该仅仅公布一下昨天的消息,它必须解释一下这个事件会造成什么影响,以及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鉴于新闻在其他平台上泛滥成灾,读者们更加希望从报纸中获得“更多的分析、更多的追踪报道、更多的新鲜观点、更多的讨论,以及更多的深度思考”。

博客、Twitter、Facebook等电子平台造成了新闻资源过度泛滥,更多的巴西人现在更加倾向于从各大日报的网页中获取他们所关心的信息。通过深化主题来吸引读者的附加价值,这个工作需要更加专业的媒体人来完成。

巴西的门户网站主要通过提供实时信息来与传统新闻机构竞争,他们正寻求通过与日报印刷业合作,来获得更大的认可,保证读者全天候都能获得最新的消息。一直以来,分类广告是报纸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是目前大量分类广告已经分流到互联网。而为了更好地吸引广告商,巴西纸媒自办网站或与门户网站合作也势在必行。2010年,巴西纸质报纸行业的广告所创造的周转总额接近16.2亿美元,而同期的网络方面的周转总额才6.08亿美元。但根据沃克国际广告预测公司预计,2015年巴西网络广告业将全面超越纸质报纸广告业。巴西网络广告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在纸质报纸行业的发展。

(二)报纸向“无纸化”转变

在互联网对传统纸媒的不断“蚕食”下,巴西里约热内卢市拥有119年历史的《巴西日报》自2010年9月1日起停出印刷版,成为巴西第一家只以网络版形式存在的报纸。《巴西日报》网站当天在首页刊登了题为《巴西第一份100%电子报纸亮相》的文章,时任巴西总统卢拉在文中赞扬了《巴西日报》“光荣的过去”,强调巴西需要好报纸,而不管传播平台是什么。尽管《巴西日报》的管理层将“转网”称作“面向未来的一步”,但很多报业同行将这一举措称为《巴西日报》的“死亡”。《巴西日报》曾经的竞争对手、位居巴西发行量第二位的《环球报》以《永别了》为题辟专版就此事进行了报道。

继《巴西日报》停止印刷纸质报纸以来,主要在巴西北里奥格朗德州发行的《纳塔尔日报》于2012年10月2日发表声明称,将重点发展电子报,停止出版纸质印刷报纸,仅保留电子版,以后人们只能通过在线观看报纸,这是自2010年以来巴西停止发行印刷版的第二家报纸。《纳塔尔日报》属巴西北部论坛报旗下,由于在过去的几年里财政经营状况不佳,决定停止印刷纸质版报纸。但该报表示目前全球报业正在减少发行印刷版本,加大电子版报纸的运营,《纳塔尔日报》的这一举措是应时而为。

对多数报纸而言,制作成本是报纸的最大开销,基本占据报业成本的一半以上。而一旦实行电子报发行后,报纸内容制作的成本就大为降低,物流、纸张与印刷成本基本上都不再存在。电子报的其他优势也显而易见,比如,完全能做到即时监控受众的阅读行为,对于受众喜欢阅读哪些资讯、广告被浏览了多少次等,完全可通过点击率与停留时间进行精确统计。这样一来,报业对受众市场的喜好就能做到“了如指掌”,随时可将准确的分析报告提供给决策层与广告商。但从阅读习惯看,尽管目前很多人都习惯网上阅读。已经存在数世纪的报纸,依然能提供给读者最佳的舒适阅读感。更重要的是,传统报业的盈利模式是依靠新闻内容与版面广告的有效结合取得的。电子报尚未产生可以与传统报纸相比拟的稳定而可靠的盈利模式,因此,巴西纸媒是否会大量采取取消纸质印刷的无纸化做法还未可知。

四、巴西媒体涉华报道

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和巴西产品最大出口国,中国更是在2010年成为巴西第一大投资国。“金砖国家”概念的提出与盛行使中国和巴西的关系更近一步,巴西媒体对中国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一)报道数量

自从2008年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凸显力量之后,巴西的涉华报道数量开始激增,并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以巴西《环球报》为例,该报在2005年的涉华报道只有31篇,2008年突破100篇,2009年则接近300篇,2011年仅半年就达到221篇。

《页报》等多家媒体在中国派出常驻记者,多方面介绍中国的情况。《页报》曾以16个版面大幅报道上海市经济发展和旅游等方面的情况。《阅读》杂志更以97页篇幅,分17个章节介绍中国。该刊其他章节则分别介绍了在华的巴西企业、中国民营企业、现代的中国青年一代等情况。

以北京奥运报道为例,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国际事件,巴西主要媒体纷纷派出报道团队前往北京。他们不仅报道奥运赛事,而且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情况。

作为拥有北京奥运会独家转播权的巴西体育电视台(ESPN),早在2007年年初就派摄制组到中国采访,从中国风土人情入手,围绕奥运展开多侧面的先期拍摄。后又派出团队拍摄奥运场馆建设情况。拍摄素材被制作成专门介绍中国的节目,从2007年11月开始播放,一直持续到2008年奥运赛事开始前。

在奥运会期间,巴西对中国的国际报道更加多样。巴西通讯社开辟“中国2008”专栏,报道“奥运之外的中国”,内容涉及中国老年人晨练、北京798艺术区等;《圣保罗州报》开辟“中国制造”专栏,介绍中国的城市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情况;环球电视台推出“今日北京”播送奥运动态,并专设时段播放特派记者走上北京街头、采访中国人生活的节目。[2]

(二)报道重点

从报道重点来看,经济话题成为报道的重中之重。巴西与中国距离遥远,不存在地缘政治关系,也不存在大国竞争的关系,因此对经济话题的兴趣占据了绝对优势。巴西媒体密切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关注巴西如何才能在中国的经济崛起中受益,显示出一种“经济双赢”的诉求。据中国驻巴西使馆经商处发布的文章“巴西媒体有关中国的消息”,巴西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如中国与日本即将开展人民币与日元的直接交易;中国计划推出石油期货合约,允许外国投资者进行交易;中国鼓励发展电动汽车;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完成收购巴西7条输电线路特许经营权等。

巴西媒体尤为关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全国人大将要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之际,巴西媒体给予极大关注。《圣保罗州报》于2011年3月8日发表社论,认为“十二五”计划将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发生深刻变化,并对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决定中国今后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

社论强调,为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中国开始面向中国人自己。这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最大特点。社论说,中国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从四年前就开始考虑了。2008年工业化国家的衰退,减少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暴露出中国现行发展模式的弱点。为此,中国建立在大规模投资和扩大出口上的发展模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未来几年里,中国的发展将建立在国内市场、家庭消费、改善生活质量和增加收入的基础上。

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发展也是巴西媒体关注的重点。例如,2003年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之后,《环球》报纸网站上发表新闻,不仅报道了此次发射的全过程,还给予高度评价:“中国15日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堪称完美无缺。而中国也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载人航天的史册上。”

巴西同中国一样希望能够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加大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巴西媒体对国际合作机制的兴趣非常明显,提及率相对较高。除了传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欧盟、联合国、八国集团等组织以外,一些更能显示世界体系转向的组织或机制如二十国集团、南南合作等更经常出现在巴西媒体的涉华报道中。

(三)认知倾向

从不同认知倾向所占的比例来看,巴西媒体的涉华报道都以中性为主。巴西《圣保罗州报》2011年3月8日发表社论中指出,中国为强化国内市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是发展其他经济部门,如零售贸易、批发贸易、物流和医疗服务等。这些领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城市能够接受更多的农民流动人口,收益也是最高的。因此中国政府想通过减缓增长速度,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提高职工收入,从而减少社会和政治领域的紧张局势。社论认为,为取得国内消费的快速增长,中国政府将改变中国人的储蓄习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建设一个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就正面认知和负面认知的比例而言,正面认知略高于负面认知。巴西《阅读》周刊于2006年8月9日刊登了该刊记者维尔玛·格里辛斯基撰写的题为《崭新的中国》的文章。文章称,“当前的中国再一次让世界叹服,它用最短的时间创造出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对世界开放的橱窗》、《知识革命》等文章通过中国与巴西及其他国家的比较,报道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量数据和事实,盛赞中国发生的重大变化。

从世界体系内部看,中国和巴西都在快速发展,在世界体系中处于相似的位置,在国际社会中有着相似的诉求,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和挑战。中国的崛起使巴西不仅关注中国与他国的竞争和矛盾,还关注转型中国在国内面临的矛盾冲突,因为这对巴西国内转型具有参照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巴西媒体涉华报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巴西报道重点在于经济话题,传统西方报道的“敏感”话题遇冷。

以美国媒体为代表的西方媒体经常从负面报道中国的发展。如从拉萨事件中西方媒体的集体迷失,到北京奥运报道中西方媒体的不和谐报道。长期以来,发达世界习惯于“西方中心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审视当今的中国。与此相反,巴西媒体则更趋向于关注中国发展的积极面,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等是主要的话题。据统计,2005年至2011年,《环球报》的涉华报道由于经济话题的显著集中,敏感话题不足1%,民族、宗教话题甚至没有涉及。

第二,涉华话语呈现去简单化趋势,不确定因素增多。

中国的转型和世界体系的变迁,使得巴西能够客观对待中国的复杂性,没有呈现出非黑即白的简单化话语,既不存在妖魔化趋势,也不存在美化的趋势。随着“金砖”概念的强化和巴西对中国关注的加强,中国国际角色的复杂性越发凸显,媒体的认知偏向也进一步得到平衡。这反映了体系层次接近的国家对中国的一种平视,是将同类国家作为参照系的一种审慎态度。

第三,意识形态分歧影响小。

可以预测,在较长时期内,巴西政治诉求即使有所发展,如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等,也将以经济诉求为中心,以为经济发展扫除障碍为目的,中国和巴西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对涉华话语影响较小。随着中国与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国际传媒中镶嵌在西方意识形态下的中国形象和涉华话语将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陈力丹.世界新闻史纲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

[2]陶涵.世界十国新闻史纲要.北京:文津出版社,1989.

[3]中国广播电视台研究室,中央电视台研究室.世界各国广播电视概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4]段鹏.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策略.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5]陈力丹.巴西:一部从零开始的新闻史.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2): 73-81.

[6]陈树勋.南美归来话传媒.中华新闻报,2002.11.23.

[7]杨丽.近距离看巴西.中华新闻报,2002.9.21.

[8]严怡宁.想象的共同体身份.外交评论,2012(3).

作者:栾鹤中国贸易报社特刊部主编记者

【注释】

[1]陈力丹.巴西:一部从零开始的新闻史,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2): 80。

[2]赵焱.巴西媒体借北京奥运会全面介绍中国.中华新闻报,2008.8.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