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文明正源:岭南第一座丰碑

中国文明正源:岭南第一座丰碑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岭南地区有效融入华夏文明的脚步,是从战国时期楚国开始的。河山板荡,国家危难,不期使赵佗这颗文明巨星,骤然升起在南疆天宇。当此之时,赵佗的方略决断,事实上将深远地影响着岭南文明的历史命运,也必然地决定着南进军民的群体命运。然则,更为直接的原因,却是赵佗的中国文明襟怀。秦亡之年,赵佗率南下军民建政,诛杀了企图乘乱滋事的旧

中国文明正源:岭南第一座丰碑

赵佗:岭南文明的第一座丰碑

岭南文明的开发,是一条漫长的披荆斩棘之路。

这条道路的历史转折点,发生在秦末汉初时期。

这个转折点矗立的文明历史坐标,是一个伟大的帝国将军——南海尉赵佗!

就中国古典时期的地理形势而言,整个岭南地区很是广袤。若以秦帝国划定的岭南三郡为界,当时的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大体包括了今日广东、广西、海南全部,以及福建一部分、云南一部分、贵州一部分、湖南一部分、越南大部分。若以西汉设置的交州(交阯刺史部)为界,则范围更大。事实上,当时的岭南地区,还包括了岭南秦军管辖的会稽郡、闽中郡,即今日的浙江省、福建省。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大岭南”。

那时的岭南、闽南、浙南,都是交通闭塞、山水险恶、气候酷热、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地域。粗朴的渔猎采摘,简单的刀耕火种,以及城堡族群几近原始习俗的散漫聚居,是当时岭南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因为闭塞,因为落后,在整个夏商周三代,岭南地区没有大的文明信息进入华夏族群的历史记载。当然,这不能包括当代考古发掘所证明的早期文明足迹

大岭南地区有效融入华夏文明的脚步,是从战国时期楚国开始的。

但是,楚国对岭南的涉足,大体还只是象征性的“遥领”。也就是说,楚国以半用兵半谈判的方式,使岭南诸多部族“臣服”,成为楚国的“朝贡”小诸侯。这种遥远的朝贡统辖方式,没有实际治理权、赋税权,也没有军兵征发权,比西周的联邦诸侯制还要松散。这就是“遥领”之治。正因为如此,楚国广拥岭南万里土地人众,其轴心实力却只在淮南与淮北,以及江南江东的小部分,始终无法与土地人口少得多的中原战国真正抗衡。

直到战国末期,秦帝国统一战争的历史风暴前,岭南状况没有任何实质性变化。

所以,楚国对岭南的涉足,仅仅是历史的“预热”阶段。

岭南历史的转折,是随着秦国大军南下灭楚开始的。

始皇帝亲政,以王翦蒙恬重建新军,齐刷刷涌现出一大批年轻将领。当时,真定(今属河北)人赵佗是秦籍赵人,也就是战国后期迁入秦国的赵氏家族之后裔,是秦国大军中最年轻的将军。因为名将之多冠绝一时,也因为年轻需要锤炼,赵佗在灭六国大战中未曾崭露头角而见诸史书。在王翦统率举国六十万大军南下灭楚时,赵佗依然是年轻的方面将军,隶属于当时的南海尉屠雎所部。依据赵佗后来的行为秉性,此时的赵佗,一定是个勤奋、勇敢、沉稳、扎实,而且颇有政治才能的青年将军。若与战国人物相比,赵佗与马服君赵奢的作风极为相似——既富将才,又富政才。

赵佗形迹见诸史书,是从秦军越过五岭,进入海天南疆开始的。

始皇帝统一中国后,有两个最重要的着力点:第一是北进反击匈奴,第二是南进整合岭南。秦帝国主力大军全部部署在这两处:九原大军三十余万,岭南大军二十余万。所以要动用主力大军南进,是基于当时岭南的实际状况:山锁水封,行进艰难;自治族群林立,相互恶斗不休;非主力大军不足以披荆斩棘,不足以靖乱安定大局。为此战略方针的实施,秦帝国动用了举国之力,而且经历了一次惨痛失败,才全力以赴地开进了岭南。

王翦灭楚之后不久就病逝了。此后,秦军南下的第一任统帅是大将屠雎。初次进军岭南,秦军选定的路线是经会稽郡(今日浙南)南下,经闽中郡(福建)进入岭南三郡。结果,这场南进战争遭遇到“百越”族群丛林游击战的顽强抵抗。秦军断粮,屠雎战死,士兵严重损失。第二次,帝国以任嚣为统帅,配置水军同时作战。同时,秦军又开凿了灵渠水道、陆上的杨越新道,保障后勤输送。这次,秦军才从中南五岭打开通道,正式进入岭南三郡,并同时辖制闽浙两郡。

这时,赵佗的职位是“龙川令”——镇守龙川地区的司令官。

任嚣大军时期,帝国始皇帝君臣,对整合岭南采取了三大政策。

第一,大规模修建了杨越新道,使穿越五岭险难大大改善。

第二,动用军力大规模开凿了灵渠,连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使军粮辎重能以当时最小的代价输送岭南。

第三,向岭南移民三十万,其中有未婚女子一万五千人或三万人,以为帝国主力大军在当地实施后援的根基力量。由于这次大移民,才有了“岭南大军五十万”之说。实际上,这五十万开进岭南的中原人,是一支军民合体的巨大开发力量,而不是单纯的军队。此时的赵佗,正是这“五十万大军”的骨干之一。

赵佗走上历史舞台,是从担任帝国岭南大军统帅开始的。

此时的赵佗,已经担任南海郡的龙川令近十年了。

龙川,是今日广东省梅州市西南地带的一个县,是当时越过五岭之后的第一座险关要塞,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在岭南军政一体的情况下,帝国大县的县令是等同郡守的高阶大臣,是“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绝对一把手,非军政通才的将军不能出任。可见,当时的赵佗,已经是南海军出类拔萃的将军了。

正在岭南大军全力整肃地方之际,秦始皇帝骤然病逝了。

栋梁摧折,帝国大厦轰然崩塌,这是历史的悲剧。

河山板荡,国家危难,不期使赵佗这颗文明巨星,骤然升起在南疆天宇。

在五十万南海军驻守岭南第13年的时候,陈胜吴广起义了,大动荡来临了。其时,恰逢南海军总司令任嚣病危。此时,南海军与帝国中央已经失去了联系的可能。临终之时,任嚣断然将权力移交给了沉稳而极富勇略的赵佗。任嚣的最后叮嘱是三点:其一,断绝杨越新道,以防中原“盗兵”(起义军)祸及岭南。其二,以番禺为轴心城堡,以五十万中原军民为依托,自立岭南,建立诸侯政权,等待中原变化。此点原话是:“番禺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可以立国。”其三,军中官员将佐,没有人能理会这等战略构想,只有将后事交给你了。(www.xing528.com)

于是,赵佗做了南海尉,成了帝国南海军与闽越军的总司令。

中原连年动荡,帝国五十万军民孤悬岭南。当此之时,赵佗的方略决断,事实上将深远地影响着岭南文明的历史命运,也必然地决定着南进军民的群体命运。如果赵佗是一个毫无文明襟怀的野心勃勃的政客,他完全可以利用南下军民对中原暴乱势力的仇恨,向最南端的九真郡、日南郡(后世的越南)渐次撤退,建立彻底脱离中原文明的独立王国。

可是,赵佗没有这样做。

基础的原因,当然是帝国南下军民的华夏情怀,不是滋生此等野心的社会土壤。

然则,更为直接的原因,却是赵佗的中国文明襟怀。

让我们以文明审视的目光,来看看赵佗的历史足迹吧。

秦亡之年,赵佗率南下军民建政,诛杀了企图乘乱滋事的旧部官员,重新立定了各郡郡守;又击溃了企图驱赶帝国大军的岭南暴乱部族,自称“南越武王”。这便是《史记》所称的“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击并桂林、象郡”的史实。

赵佗此举,在天下动荡中真正安定了岭南大局。

此后十余年,赵佗在岭南实行仿效秦治的变法,使岭南文明大大跨上了一个历史台阶。据《汉书·高祖本纪》载:“粤人之俗,好相攻击。前时,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会天下诛秦,南海尉它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粤人相攻击之俗益止,俱赖其力。”也就是说,在赵佗自立的年代里,中原南下军民的人口非但没有减少,而且还成功遏制了百粤部族的相互残杀。

无疑,这是开拓岭南文明的伟大历史贡献。

汉高帝十一年,汉高祖刘邦派遣陆贾为特使,正式承认赵佗王号,定其辖境北至长沙

刘邦死后的吕后当政时期,封锁了中原与南越的商路,并诛杀留在中原的赵佗宗族,掘烧赵氏先祖墓地。赵佗大怒,发兵攻长沙,大败汉军两次,打通了岭南商路。因愤怒于吕后政权的作为,赵佗称“南越武帝”,与中央汉室同等帝号。

汉文帝元年,欲解决南粤问题,又以陆贾为特使修好,愿意承认赵佗帝号以修好。特使陆贾抵达,得到赵佗的隆重接待。赵佗谦卑地自称“蛮夷大长,老夫赵佗”,坦诚地表示:“妄窃帝号,聊以自娱,岂敢以闻天王哉!”其行为是:“乃顿首谢,愿长为藩臣,奉贡职。”汉文帝闻报,大悦。

汉景帝即位,赵佗派使称臣,并朝贺,以诸侯自居。也就是说,赵佗的态度很明确:西汉中央政权只要善待这支帝国遗民及岭南之地,岭南诸郡便无条件归附中央节制。否则,我便要用实力教你清醒过来。历史已经证明,赵佗的战略是促使西汉改变沙文主义,并促使岭南和平化入中国的正确方针。

赵佗对汉文帝的回书,百味俱在,择其核心,录之如下:

……老夫身定百邑之地,东西南北数千万里,带甲百万有余,然北面而臣事汉,何也?不敢背先人之故。老夫处粤四十九年,于今抱孙焉!然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汉也……老夫死骨不腐,改号不敢为帝矣!

一句“不敢背先人之故”,浸透了多少南下老秦人的血泪?

赵佗的动人之处,在于他是最后一个充分体现了秦帝国文明襟怀的秦军名将,也是老秦人族群中最后一个具有天下风骨的首领。将军之“先人”者何?老秦人族群也。“先人”之精神何在?在维护华夏文明统一的铮铮风骨,在宁舍小群之利而顾全大局的天下胸襟。六十余年赤心不改,赵佗与中原南下军民一起,终使岭南三郡完整复归华夏文明体系。

历史地说,赵佗军民是开发岭南文明的第一支真正的客家人。

赵佗,是岭南文明的一座历史丰碑。

这位赵佗老王,在位67年,据说年逾百岁,惊人的高寿。

岭南一抔土,秦人万古魂。

而今的岭南人,血脉里一定流淌着古老秦人的热血。他们柔韧强毅,每每在时代转折时求变图存,顽强发展。尤其在近现代史上,岭南人更是光华灿烂,令人无限感慨。作为中国人,让我们记住赵佗这个老秦人的名字,记住那支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去到岭南的帝国大军,记住那群作为第一批客家人的中原移民,记住我们的文明足迹。

赵佗这个名字,在岭南可谓如雷贯耳。

但在中土地区,在赵佗将军的故乡,赵佗这个名字,却已经是鲜为人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