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历史上,傈僳族是一个与明月清风做伴、豺狼虎豹为邻的山地民族。在我国,有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四中“(傈僳)居山林,无室屋,不事产业”和清代《维西见闻纪》“夷人”条“(傈僳)男女常跣,喜居悬岩绝顶,垦山而种……登危峰石壁,疾走如狡兔,妇从之亦然”的记载;在泰国,政府更是直接把傈僳、阿卡、克伦等少数民族称为“chao khao”,英语翻译为“hill tribe”或“mountain people”,即“山地部落”或“山地民族”。[1]过去,傈僳族大多数散居在海拔2 000米以上的崇山峻岭之中,其居住地在众多民族当中是较高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适应坝区瘴气丛生、疟疾蔓延的自然环境。怒江泸水民谚说:“傈僳山头转,摆依(傣族)坝子闲。”福贡民谚说:“苦傈僳满山跑。”贡山民谚说:“如果你不怕饿,就住在山头;如果你不怕死,就住在低地。”[2]千百年来,正是在这种特定的恶劣的生态环境下,傈僳族先民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与谋求不断发展,与野兽为伴,以野菜和野果为生,在与大自然作艰苦斗争的过程中开拓出一条求生发展之路,磨炼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品德,早就把自已锻炼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山地民族,并创造了独特的山地经济文化。(www.xing528.com)
与传统的狩猎采集和刀耕火种的游耕经济相比,进入缅甸、泰国后,傈僳族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标志是他们开始大量种植鸦片,鸦片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较大。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泰国政府禁止种植和出售鸦片,泰国傈僳族的经济结构再次发生变化。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人们开始种植马铃薯、西红柿、大蒜、咖啡、水果等多种经济作物,部分年轻人开始离开村子,到城市里打工挣钱。本章通过介绍历史上傈僳族的传统经济及泰国傈僳族的传统经济,然后与班伦寨目前的经济结构作对比,探讨泰国傈僳族经济发展和演变的轨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