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盛大的节日——泼水节——体现了水与人的全方位接触。关于泼水节来历的说法很多,但一般采用“七美女除火魔”之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火魔横行霸道,作恶多端,连年干早,使得农业生产无法维持,火魔还强霸了七个美女为妻。有一次这七个姑娘设法把火魔灌醉,火魔酒醉后说用他的一根头发勒他的脖子,他才会死。七位姑娘中的一位便设法拔下他的一根头发勒住火魔的脖子。火魔的头随之落地,冒起火来,滚到哪里,哪里就着火。七位聪明勇敢的姑娘便轮流把火魔的头抱在怀里,并轮流打来清水互相泼洒,冲去身上的血污,直至火魔的头腐烂。这样,水在傣族的意识形态中具有吉祥、祝福、驱邪的象征意义,另外也表明傣族人民对雨水渴求的愿望。
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泼水节为“厚南”。泼水节是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标志,也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的第一天在傣语中叫“梅”或“梅多桑堪”,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是“脑”或“晚脑”(空日);第三天是“梅帕雅晚玛”,意为岁首,是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人们要举行泼水祝福和狂欢。泼水节的活动丰富多彩。节日来临之前,傣家人便杀猪、杀鸡、酿酒、捕鱼、腌菜、做“毫诺索”(年糕)等。节日期间,要举行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放孔明灯、跳象脚鼓舞、跳孔雀舞、斗鸡等活动。因为泼水节与佛教有关,所以在节日的清晨,村村寨寨的傣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带着很多礼品到佛寺去赕佛斋僧。先到佛寺浴佛,人们携鲜花、香水、蜡条到佛寺殿前,听佛爷诵经后,用一束束鲜花蘸一蘸香水,轻洒在佛像上,然后再相互蘸洒祝福,以求吉祥。新年第一天还要在佛寺场院里堆砌沙塔,在塔上插上红绿布条缠绕的竹枝,而后大家跪在沙塔前聆听佛爷念经。赕佛仪式结束后,大家相互泼水祝福。(www.xing528.com)
(二)南传上座部佛教与水崇拜
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对傣族的水崇拜有一定影响。在傣历新年的时候,傣族群众会到佛寺参加浴佛、堆沙仪式,以求得风调雨顺、稻谷丰收。每年傣历的9~12月(公历7~10月),是傣族的关门节时期。关门节前一天,曼远村的每一个老人都要准备一担清水,并将当地特有的一种香竹浸泡在水中,直至清水变香,然后挑到寺院中为佛像洗浴。关门节当天凌晨三四点钟,各家各户都要派一个代表到水井里打一瓶清水,与早已准备好的蜂蜡、肉、饭、山花等祭品一起放置在一个小篾桌上,早早地抬到佛寺门口去守候,谁最先到,就意味着天神会更垂青于谁。待全村家家户户的篾桌都围着佛像安置好,人到齐后,祭司“波章”便会宣布关门节仪式正式开始。首先由波章率全村人拜佛,接下来波章会向大佛爷转达群众祈求风调雨顺、清吉平安的世俗要求,再由大佛爷把人们的祈求转呈给佛,大佛爷率全村人拜佛,村民们依次到佛像前敬水。关门节的第三天下午,老人们再次挑水到寺庙中,供大佛爷和小和尚们洗澡用,僧侣们洗完澡后,即要“关门”,不能再外出或返家。另外,据郭家骥先生调查,景洪市有一处傣族“圣泉”,这里原是傣族历史上景龙金殿国王宫和勐泐故宫所在地,以前泉水是傣族皇家贵族和议事庭官员的专用水,用水洗浴后不仅可以净身止痒,还能富贵吉祥。这里还有两座古老的佛塔,传说一座佛塔里面藏有释迦牟尼佛的头盖骨舍利,另一座佛塔里面藏有释迦牟尼佛的头发。这里的佛塔和圣泉,在整个西双版纳州和东南亚的泰国、缅甸、越南、老挝等国的傣、泰、掸、京、老等同属古代百越族群的民族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东南亚国家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信徒来此朝拜,用圣泉净手、洗脸,祈求吉祥安康,并用黄布袈裟对圣泉周围保护良好的森林植被进行念经加持,祈求其涵养圣泉水长流不息,永不枯竭。由于圣泉附近的森林植被保存良好,对圣泉的水源涵养起到重要作用,圣泉水无论是雨季还是旱季均能保持在同一水位,这一事实更增加了圣泉的神圣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圣泉的保护。[8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