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傣族生态文化研究:植物民俗及婚恋习俗

傣族生态文化研究:植物民俗及婚恋习俗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植物民俗(一)植物在婚恋习俗中的文化意蕴傣族生活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之中,一段段真挚的爱情往往在树林里诞生,花草树木也就成了傣族青年男女婚恋的见证,他们经常采用树木、花卉的特征作比喻来赞美自己的恋人。在新平花腰傣小卜少、小卜冒的爱情生活中,馈赠槟榔是一种别开生面的传情订亲方式。最后,两人相对嚼一颗槟榔,表示白头偕老、永不分离。订婚仪式在互送槟榔、嚼槟榔的过程中显得十分浪漫而又具有深意。

傣族生态文化研究:植物民俗及婚恋习俗

六、植物民俗

(一)植物在婚恋习俗中的文化意蕴

傣族生活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之中,一段段真挚的爱情往往在树林里诞生,花草树木也就成了傣族青年男女婚恋的见证,他们经常采用树木、花卉的特征作比喻来赞美自己的恋人。优美的爱情叙事长诗《召树屯》中,王子召树屯把公主婻木诺娜比喻为“粉团花”,把自己形容为“蜜蜂”,而公主则希望王子“像一棵椰子树,树高根深,我会天天坐在树下,觉得快活凉爽”。花朵、蜜蜂、高树构成多么精美的画面,召树屯王子以花赞美人,以蜂言志,婻木诺娜公主以树表意,希望召树屯王子像大树那样高大挺拔,自己能在召树屯的呵护下过上幸福的生活。在傣族中流传着一首把姑娘比做荷花的情歌:

池塘里的荷花啊,

你时时散发着幽香。

花瓣是你的面颊,

荷叶是你的衣裳,

阿哥想采一片荷叶带回去,

又怕你损伤。[67]

小伙子用荷花来形容心爱的姑娘,怜爱之情溢于言表。芒宽傣族通过“打土电话”的方式来表白爱情,如:

男方唱:妹像花来红又香哟,哥是蜜蜂采花忙啰!

女方答:哥要采花尽管来哟,妹为哥来才开放![68]

在“出洼”后的夜晚,更是小卜冒(傣族男青年)、小卜少(傣族女青年)们谈情说爱的大好时光,用歌声互诉衷肠:

让人心醉的阿妹呀,

广罕、拢亲没有你俊俏。

如果你是芬芳的缅桂花

我愿做园丁早晚浇灌它。

……

最美的鲜花惹人爱,

最香的缅桂招蜂蝶,

我是一棵臭牡丹

蜂不舞来蝶不翻。

会说会讲的阿哥呀!

妹是岩上一枝花,

抽枝发芽,鲜艳夺目,

全靠雨露浇灌它。

阿哥呀,你是一棵大青树,

没有树鸟儿哪里去安身,

如果你不嫌这只丑乌鸦

她愿意落在你的枝叶中。[69]

情歌中男方用花朵赞美姑娘,女方用大青树比喻心爱的男人,树木花朵成了表情达意的媒介。在傣族情歌中,美丽的花朵和高大的树木屡屡出现,“小伙子们常用花来赞美姑娘,常用的有纯洁的荷花、洁白芬芳的茉莉花、美丽芳香的缅桂花等。姑娘赞美小伙子常比做高大的树木,如风吹不倒的大青树、枝叶繁茂的菩提树、高大的椰子树、火红的攀枝花等”[70]。男方到女方家提亲时,不但要带上礼物,更重要的是要说《提亲词》:

男儿长大了自然要上门;

女儿长大了同样要嫁人。

自己在箩筐中自然提不起,

自己的事情自然也开不了口。

天上的月亮还有星星配,

地下的男儿哪能一身孤单。

鸟儿成双;

鹿儿成对。

燕出屋成双飞;

鸳鸯水中是一对。

独树不成林;

独花不成艳。

地上万物是佛祖造的;

男女成对也是叭雅英(上帝)定的。

鸟叼食物要找树,

孩儿有事要找父。

遍地的花呀他不采,

他只采你家花;

丛林的果飘香他不摘,

他摘你家这棵树;

百户人家的村他不选谁家,

只选你家的门户。

没有水就不会有鱼,(www.xing528.com)

没有田也不会有粮;

没有树也不会有花,

没有蜂也不会有蜜;

没有天也不会有地;

没有你的姑娘也不会有我家的孩儿。[71]

《提亲词》以大量的自然事物作比喻,如月亮、星星、鸟儿、鹿儿、燕子、鸳鸯、树木、花朵、蜜蜂等,通过大量的比喻来说明男女双方是绝配,也同时表明男方家提亲的决心,但里边大量的自然语汇又给人一种亲切感,带有一种大自然的美感。里边还有一些具有生态哲理的话语,如“鸟儿成双;鹿儿成对。燕出屋成双飞;鸳鸯水中是一对。独树不成林;独花不成艳”,“没有水就不会有鱼,没有田也不会有粮;没有树也不会有花,没有蜂也不会有蜜”等,只有洞察自然、深爱自然的民族,才会有如此丰富的生态话语。

傣族青年的恋爱在树木花草的比兴下逐渐升温,感情越来越甜蜜,最后走向婚姻的殿堂。在傣族婚礼上,许多充满自然情韵的祝福歌娓娓唱来。结婚的日子一定要吉利,有很多赞美吉日的唱词:

九宽十宽不如芭蕉叶宽,

九绿十绿不如粽子叶绿,

九尖十尖不如稻禾叶尖,

九音十音不如蝉叫的声音,

九象十象不如洁白的神象,

九天十天不如今天美好又吉祥。[72]

唱词中用大自然中的芭蕉叶、粽子叶、稻禾叶、蝉鸣、白象等作比喻来赞美吉日,吉日犹如自然万物一样美好,好日子被包裹在大自然清新纯洁的氛围中。傣族婚礼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拴线仪式,此仪式一般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完成,老人一边将象征美好爱情的金线银线拴在新郎新娘手上,一边唱:

今天是日月星辰最闪亮的吉日,

今天是宇宙空间最晴朗的吉日。

今天,天神撒下谷种,

今天,仙女撒下鲜花,

今天,善良战胜邪恶,

今天,智慧放射光辉,

今天,大象走出森林,

今天,金树结下金果,

今天,相亲相爱的人结为夫妇,

我们全寨的人要给他俩祝福。[73]

歌颂吉日的唱词中同样闪现着自然物的影子,如日月星辰、谷种、鲜花、大象、森林、金果等,人们用自然物来寄托对新婚吉日的祝福。在对新郎新娘的祝福方面也很多,比如:

你们是最幸福的人,

森林里的百鸟在歌唱你们,

全寨子的乡亲在夸奖你们。

你们是最纯真的一对,

你们是最美丽的一双;

男的像月亮,女的像星星;

男的是田野,女的是谷子;

男的是水,女的是鱼;

男的是树,女的是藤。

纯洁的爱情把你们连在一起

美满的姻缘使你们成为一家。

祝你们的爱情,

像菩提树四季常青,

像缅桂花四季开放,

像高山一样四季常绿。[74]

对新人的祝词中,有森林、百鸟、月亮、星星、田野、谷子、水、鱼、树、藤、菩提树、缅桂花等,用自然之景比喻幸福的婚姻,顿然横生自然之妙趣,特别是“祝你们的爱情,像菩提树四季常青,像缅桂花四季开放,像高山一样四季常绿”几句,把对幸福婚姻的美好期望和自然物旺盛的生命力联系在一起,祝愿幸福的婚姻地久天长

另外,槟榔在花腰傣的婚恋中也具有独特的意蕴。在新平花腰傣小卜少、小卜冒的爱情生活中,馈赠槟榔是一种别开生面的传情订亲方式。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经过接触认识和一段时间的交往后,便要确定爱情关系,往往要互相馈赠用精制的小盒子或荷包等装着的槟榔来确定爱情关系。首先由小卜冒把装着槟榔的小盒子递给小卜少,意即:“姑娘,你看我把心都交给了你。”这时,小卜少也把装在荷包里的槟榔羞涩地递给小卜冒,这里边包含有:“你把心交给我,我的心你也拿去,让我们永远在一起。”最后,两人相对嚼一颗槟榔,表示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嚼槟榔是先苦后甜,回味浓烈,象征两人的爱情也要经历先苦后甜的过程。订婚仪式在互送槟榔、嚼槟榔的过程中显得十分浪漫而又具有深意。凡是婚姻嫁娶,没有槟榔是办不成事的。在婚礼中,接新娘时若不带着槟榔去,新娘就会以种种借口不走出家门。傣家人有“接新娘带槟榔,新娘跟着新郎跑”的说法。花腰傣有句俗语:“菜满桌子酒满碗,不见槟榔不为好。”现在的婚宴上,新郎新娘敬酒认亲时,也会在敬酒时同时递上槟榔,表示尊敬和热情。

恋爱中的男女用树木、花朵来形容对方、倾吐衷肠,在步入婚姻殿堂时,新平的攀枝花又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每年早春时节,攀枝花在花腰傣居住的干热河谷竞相开放,花呈大红色或粉黄色,花朵较大,艳丽动人,先花后叶,成了河谷中的一道独特景观。因为攀枝花花朵鲜艳美丽,新平花腰傣常把美丽的姑娘比喻成盛开的攀枝花;此外,攀枝花的果实内具有繁多的种子,常常和棉毛一起缝制成枕头、棉被或棉垫(当地俗称“发垫”),作为女儿的陪嫁物。其间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其一,它是女儿旺盛生殖能力的象征。攀枝花果实内丰富的种子意味着女性多子,希望女儿能给家族带来人丁兴旺。其二,它是婚姻关系确立的象征。在新平傣族传统社会中,婚礼和“发垫”是缔结婚姻关系的标志,没有“发垫”的新平傣族婚礼是不存在的。不论是娶媳妇还是招女婿的婚礼,都要由娘家人缝制“发垫”作为陪嫁,“发垫”在婚礼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是建立婚姻关系最坚实的见证。其三,它是解除婚姻关系的象征。新平花腰傣夫妻之间离婚的手续极为简单,只要女方将自己的陪嫁物“发垫”搬回娘家就意味着婚姻关系终止。其四,它还象征着结婚男女双方家庭成员间要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出嫁时,新娘的兄弟不仅要将新娘和“发垫”背出家(或寨)门。每年的春节期间,丈夫必须随妻子一同回娘家给兄弟(而不是给父母)拜年,这反映了新平傣族观念中“舅舅为大”的舅权思想。新平傣族的葬礼上,许多重大的如宰牛祭祀等仪式必须由女婿来完成,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女儿,就意味着将来老人过世时没有女婿来完成这些必备仪式,这样人们会认为死者的亡灵不能升天。因此,没有女儿的家庭要通过送陪嫁物“发垫”来物色一个“女儿”。一旦人选确定后,当其女儿出嫁时,没有女儿的家庭就要通过送“发垫”作为嫁妆使这一“女儿”关系确定下来。“女儿”关系的确定,也就意味着“女婿”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履行相应的义务,他不仅要为自己的岳父母,也要为仅仅“送”了“发垫”的岳父母履行葬礼上的一切义务。最后,它还象征着财富。缝制“发垫”费工、费时、费料,成本较高。一般家庭陪嫁的“发垫”为4~8床,经济条件差的至少也得两床,陪嫁得越多新娘的脸上越光彩。[75]

(二)植物在和谐人际关系中的文化意蕴

傣族是一个性格温顺、热爱和平、人际关系和谐的民族,这不仅表现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有些植物也具有“人际关系和谐”的象征意义,比如槟榔。新平的花腰傣对槟榔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傣族坝子有很多槟榔树,当地人认为槟榔是“吉祥”、“喜庆”、“团结和睦”的象征。槟榔树幼时如笋,长大后似棕榈树和椰子树,皮如青铜,叶生顶端,入夏开花,秋季收获。槟榔果,又称“洗瘴丹”、“橄榄子”、“山槟榔”、“马榔榔”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槟榔含生物碱、槟榔次碱及鞣酸碱,有兴奋中枢神经、促进新陈代谢的功能,还含有芳香化合物、可溶性脂肪,有助消化、杀菌之功效。常见一些年轻人攀缘上树,摘下簇团的果实,绿的,约核桃大,分给树下的波涛(老大爹)、咪涛(老大妈)、卜少(姑娘)。大家只管把这绿色的果实剥壳后放入嘴中,掺入少许石灰、慢慢嚼起来。不一会儿,一股殷红的汁液便从众人嘴中溢出来,染唇如蔻丹,顿时,只见大家红潮涌颊,如痴如醉,露出满足的喜悦神色。

每逢傣族的传统节日,新平、元江的花腰傣都习惯摘回几串槟榔,洗净加工之后,用红带等饰物包裹起来,摆在家里显眼的地方,作为典雅的装饰品。傣家人分享槟榔时有尊老爱幼、热情好客、团结和睦的优良传统,每次嚼槟榔时,第一枚一定要真诚地奉给德高望重的老者或远方来的客人,这意味着对老人的尊重和对客人的欢迎。第二枚槟榔则要给家里最小的孩子,表示对后代的关爱。最后,再把槟榔依次分给家庭的其他成员,以示亲人之间团结和睦。傣家人在串门走亲戚、看朋友的时候,总是会带着槟榔。嚼槟榔时,在场的人都有一份,哪怕槟榔少人多,也要咬开来平均分配,直到分完为止,以增进邻居、伙伴之间的友好关系。

(三)植物在生死观念中的文化意蕴

傣族父母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往往在孩子出生后,会通过一些植物来表达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愿望。如德宏保山芒宽的傣族在孩子出生后要种植榕树,希望孩子像榕树一样茁壮成长。西双版纳的傣族在小孩出生时,只能用削好的竹皮将脐带割断,然后将小孩胎衣置一竹筒内,由父母或亲戚挂到树林中的树枝上,或埋在房屋附近。还要用一小竹筒镌刻上小孩的出生年月日时,挂在寝室之中。[76]这也是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愿望表达。

在傣族的丧葬仪式上,有很多植物被运用,例如在新平花腰傣的葬礼上,油桐、古钩藤、四叶菜等植物就充分表达了亡灵升天的文化意蕴。在新平花腰傣的观念中,天上是人死后最好的去处,但只有那些“死得好”的人,即在家中寿终正寝者才能由后代及亲属等送到天上“老家”和祖先团聚,并有获得再生的机会。死者入棺后,其女婿要用油桐的枝条做成长约15厘米的木棍7根,用绳子编制成软梯子状覆盖在棺木上,作为死者亡灵升天回“老家”的“天梯”。古钩藤在当地人的观念中是一种“送”鬼用的植物。出殡的当天,死者的儿女们每家要牵一头黄牛来献祭。牛一般牵到寨神树下宰杀,宰杀完毕后,由牵牛者用一种叫古钩藤植物的枝条,将割下的牛的眼皮、耳、鼻、喉、舌、唇、少量的内脏(心、肝、肺等)和牛尾巴串在一起献给死者,一方面象征着人们已经将一头完整的牛献给了死者,表达了对死者的“敬”;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参加葬礼时的恐惧心理,具有急于将死者“送”走的意思。四叶菜是新平花腰傣唯一用做祭品的野菜。在送葬的队伍中,死者的女儿及孙女们每人腰间挎一个口朝下的秧箩,当到达火化的墓地后,死者的女儿及孙女们在附近采集一些植物装进秧箩中,然后连秧箩带植物一同投进焚尸的大火中,口中念道,“这是给你带到天上栽种的四叶菜”,表达了亲人对死者灵魂升天后依然能衣食无忧的愿望。[77]

(四)十二生肖与植物

大约在东汉时期,汉族的干支纪时法逐步传入傣族地区,这种干支纪时法一直沿用至今,它是傣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傣族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大概在干支传入傣族地区后不久,汉族的十二生肖也随之传了进来。傣族中各地的十二生肖稍有不同,德宏地区与汉族完全相同,西双版纳则改“猪”为“象”,龙为“大蛇”或“蛟”,稍有不同。傣族使用的十二生肖分别为鼠、牛、虎、兔、大蛇、蛇、马、羊、猴、鸡、狗、象。[78]按照傣族的传统,在每一生肖年中都有三种植物分别为实心木之王、空心木之王和草类之王,目前已鉴定出25种植物。具体情况见下表[79]:

表3 傣族十二生肖年植物

每一种生肖对应三种植物,这对植物而言又多了一层生肖含义。据说与生肖有关的植物不能随意破坏和砍伐,这一民俗现象对植物的保护起到较好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