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傣族传统病虫害防治方式及成果

傣族传统病虫害防治方式及成果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综合前文论述,傣族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通过自然力量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制约病虫害的发生。

傣族传统病虫害防治方式及成果

四、休耕及病虫害防治

傣族是一个讲究卫生又信仰宗教的民族,他们视人粪便为不洁之物,对人粪便特别忌讳,“认为用之肥田,长出的粮食用来祭佛,会触犯‘神灵’”[17]。于是不施肥的卫生田成为傣族稻作文化的一大特点。在不施肥的情况下又要让稻田保持良好的产出,就只有采取休耕方式。傣族一般每年公历5月播种,10月割谷,土地休闲期长达半年。在热带高温高湿的自然条件下,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样能增强土壤的自然肥力;闲田杂草长势较猛,在休闲期结束时田地里已是杂草丛生;另外水稻植株一般都在1.7米以上,收割时留桩甚高,这无异于为每亩农田保留了1000~2000公斤的绿肥[18]休闲稻田在冬季就成了牧场,傣族农民都养有几头甚至十几头水牛和黄牛,进入冬季便将之赶入休耕稻田吃草过冬,经过牛群反复踩踏,将野草、谷桩和牛粪踏入田土之中。所有这些,客观上为傣族所谓的“卫生田”补充了天然肥料。现在有的傣族地区也施用化肥,这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傣族传统稻作农耕技术中的病虫害防治也是较有科学意义的,依靠自然的力量来防治病虫害,极为生态环保,不会造成农药污染,部分学者对此有较翔实的阐述: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稻谷种植一两个月之后,傣族地区时常能够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妇女们肩挎竹篮,竹篮里放十几只小鸭,到达田地后,把小鸭放出来,任其随意穿梭于田间地头,妇女们则开始干自己的农活,等到傍晚回家时,她们再将小鸭放入竹篮,带回家。田园诗般的画面中展现出一幅幅傣家妇女利用小鸭捕捉害虫的情景,既饱了小鸭的口福,又消灭了害虫,真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据傣族的一些老人讲,在大量使用化肥之前,危害稻谷生长的害虫非常少,田中的田鸡和空中飞翔的鸟类足以对付它们。即使病虫害大面积泛滥,傣族人也只是将草木灰或者“三桠果”的果皮撒入田中加以阻止和消灭。傣族人充分运用了大自然生物的多样性,认识到很多动植物相生相克的道理,借助害虫的天敌消灭害虫,其间包含着生态价值观的理念与智慧。[19](www.xing528.com)

综合前文论述,傣族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通过自然力量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制约病虫害的发生。据当地一些老农回忆,当今水稻遭遇的黄矮病、白枯叶病和一些虫害,在森林保留较好的生态环境下几乎从未碰到过,即使偶尔碰上某些虫害也不会造成灾难,因为森林繁衍着它们的天敌——大量鸟类。其二即通过“寄秧”技术培育坚韧抗虫的秧苗,并错开害虫发生的高峰期。其三就是通过品种多样性对害虫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每家每户都种有很多个品种,一块田地受害而另一块未必遭殃,因而对粮食的供给提供了保障。目前,随着大量化学农药的出现,人们更喜欢使用农药来治疗病虫害,对土壤、粮食等都造成了污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