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度尼西亚社会文化习俗的介绍

印度尼西亚社会文化习俗的介绍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3世纪之前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主要受到印度教和婆罗门教的影响。150年之后,印度文化在印度尼西亚迅速发展,并逐渐与当地文化融合。4世纪,印度教传入爪哇,并受到当时的宫廷王室的保护。由于印尼穆斯林人数众多,伊斯兰教在印尼社会生活中起很大作用。

印度尼西亚社会文化习俗的介绍

第三节 印度尼西亚社会文化习俗

一、宗教文化习俗

印尼是一个信仰多种宗教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在印尼的宪法中,规定了建国五项基本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信仰神道”,宪法第二十九条又明确规定信仰自由。政府设有宗教部,主管宗教事务,对正常宗教活动采取保护和支持的政策。因此,印尼的宗教气氛非常浓郁,几乎人人都是有神论者。

13世纪之前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主要受到印度教婆罗门教的影响。据史料记载,大约在70年,印度人就已经到达了印尼群岛上的耶婆提。150年之后,印度文化在印度尼西亚迅速发展,并逐渐与当地文化融合。1世纪前后,婆罗门教也传入了印尼群岛。4世纪,印度教传入爪哇,并受到当时的宫廷王室的保护。5世纪时,佛教也传入了印尼。直到13世纪,佛教都是印尼最主要的宗教。

13世纪末,伊斯兰教传入印尼。到14世纪中期,已盛行于印尼各群岛,并逐步发展成为印尼的主要宗教。这一状况延续至今,目前,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国民中有大约87%的人信奉伊斯兰教。由于印尼穆斯林人数众多,伊斯兰教在印尼社会生活中起很大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就已有大小清真寺525137座,仅雅加达一地就有清真寺1194座,小礼拜寺4617座。1978年在雅加达市中心落成的伊斯蒂赫拉尔清真寺是东南亚最大、最华丽的清真寺,可容纳十万余人同时礼拜。

作为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印尼,其伊斯兰组织的影响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印尼存在两大民间伊斯兰教团体“伊斯兰教师联合会”和“穆罕默德协会”,他们曾为印尼人民反对荷兰殖民统治提供牢固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但伊斯兰教不是国教,因此伊斯兰教团体和政党与政府之间长期存在矛盾和斗争。

除了伊斯兰教外,印尼另有6.1%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6%的人信奉天主教。华人信奉佛教,还有一些原住民信奉原始拜物教。

二、服饰文化习俗

印尼人的传统服饰是上身穿巴迪衫(长袖蜡染衬衫),下身穿纱笼。纱笼是男女老少皆宜的下装,穿着时配上色调一致的腰带和披肩。服饰材料一般为针织、印花、蜡染布和丝绸。

爪哇族女性的日常服饰是纱笼加前襟较窄的上衣,胸前有一长方形的布块,缝于襟边的稍上部分,对襟长袖,袖口稍窄,没有衣领,衣服质料多半采用白色有花纹薄纱,纽扣用金色大粒的铜扣,也有用合金制成,也有用镶钻石的金钮做成。男性日常穿着衬衫型上衣,下身穿纱笼。

巴厘女子爱赤膊露背,以表示圣洁。成年妇女用色彩鲜艳的格子布裹身,多从腰部围起,上半身裸露,以显示温柔。下面配长及膝盖或脚面的纱笼。

巴厘人和爪哇人女性多赤足穿着木屐,上街的时候穿绣花拖鞋,现在也有很多人穿高跟鞋

在米南加保地区,未婚妇女穿颜色较暗的长形克巴亚(衣宽如袍,袖子很长,衣身长过臀部),绣各种图案。做礼服时,下身配以长花裙或纱笼。根据当地民俗,只有已婚妇女才能穿绣有金线的服装。

在现代城市中,男人在办公时通常穿长裤、白衬衫打领带。妇女在办公室穿裙子和有袖的短外套,色彩都不会过于鲜艳。

印尼人喜欢佩戴新颖独特、富有趣味和想象力的装饰品,如项链、耳环、手镯、别针等,显得十分耀眼美丽。爪哇男人们在外出或参加大型活动时,腰间总要佩戴一把精致而漂亮的短剑。这种短剑,印尼语里称为“格里斯”。长度不足一尺,剑身细长,有的平直,有的呈波浪形,双刃非常锋利,削铁如泥。剑柄一般是用上等的细木刻制,也有用金银或象牙制成的,有的还镶上各种宝石。绝大多数佩剑都是祖传的,据说可以避邪驱秽。

三、饮食文化习俗

印尼人口味清淡,忌咸,喜欢酸甜辣味,辣椒酱是餐桌上常见的佐料。在饮食习惯上以大米主食,副食品主要有鱼、虾、牛肉等,但不爱吃海参。伊斯兰教徒忌食猪肉,也不吃带骨、带汁的菜肴及鱼肚等。印尼人习惯吃西餐但普遍也喜欢中餐

印尼的特色菜肴是巴东菜。巴东菜主要以油炸为主,并配上各种香料,如辣椒、咖喱、椰油和小橘叶等,特别是辣椒,每道菜几乎都少不了。巴东菜没有菜谱,只要客人一坐下,服务员就端上好几个甚至是十几个盘子,直到把桌子摆满。客人不必为这些菜全部付钱,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不吃的放在一边,吃完也行,吃不完也可以,饭后服务员数吃空的盘子算账。

印尼风味小吃主要有炸香蕉、糯米团糯米糕、鱼肉丸、涂酱羊肉串、炒米饭及各种烤制糕点。凉拌什锦菜是印尼的大众菜,其做法是:先将豆角、圆白菜、土豆空心菜或其他蔬菜洗净切好后用开水煮烫至大半熟,捞出后用各种佐料拌在一起,佐料以花生酱为主。印尼的花生酱是特制的,即把花生仁煮熟,连同盐、辣椒、大蒜、葱头、糖等一起捣碎,用水把酱团调匀加入酱油和柠檬汁煮成糊状。凉拌什锦菜是走街串巷的小贩叫卖的主要食物。

除在官方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外,印尼人一般都习惯用右手抓饭。他们在用餐时,有边吃边喝凉开水的习惯。他们也爱喝葡萄酒矿泉水等,但一般不喝烈性酒。

印尼人饭后有喝咖啡或茶的习惯,喝时一般都加糖。印尼人习惯喝红茶,如今不少人也开始喜欢喝茉莉花茶绿茶

如果被邀请到印尼人家里做客,客人在开饭或喝酒之前要等候主人的邀请,吃饭时不要多说话,用餐完毕在盘子里留点食物。作为客人,不应对食物提出特别要求。

四、居住文化习俗

印度尼西亚的建筑以及民居都极具宗教特色,城里的住房一般是现代式建筑,而农村则随各族和各地的习惯建造不同式样的住房。

1.巴厘岛

在巴厘岛上房子一般都盖在一个小院内,院子用土墙围着。每家都有一个家庙,以方便表达虔诚和祈求祖宗的保佑。家里正门都有一对石雕,这些石雕都是印度教中传说的动物或者神灵,没有一对是一样的,神态各异。每家都有两个厅,一个用于结婚等喜庆活动,另外一个专门用于宗教活动。建筑物很少有超过两层楼的,最高也不超过椰子树的高度,这是为了表达对天上神的尊重。受当地宗教的影响,巴厘岛人认为高过椰子树的房子会让他们远离神灵,远离自然,所以当地政府规定,巴厘岛上的房子均不可以超过15米高,包括大型的商场也一样。

2.苏门答腊

苏门答腊岛人基于天神降临的神话,把他们的房屋建成“天鸟船”形,形式奇特,屋顶造型夸张,两端翘起来,又有“牛角屋”之称。房屋分为好几间屋,有供年长者居住的、有供孩子居住的、有供新婚夫妇居住的。房子主要用木料构造,地板一般离地面约2米高,门前设有梯子。

3.苏拉威西岛

苏拉威西农村大多数也是高脚屋,房子门前都设有梯子。为了防潮防水,地板离地面2米多高。一般住房内也分为几间,有卧室、有厨房。富人家里的地板和墙面多用木料,穷人多用竹子。富人家里家具比较齐全,穷人家里主要是铺席子,吃饭时席地而坐,睡觉时铺席子睡。房子的屋顶多用棕榈叶编织盖成斜坡,下雨时雨水顺流而下。

五、传统婚丧习俗

(一)婚俗

印尼实行一夫一妻制,如多娶须经法院裁决。在婚俗上,各民族在婚姻习俗上各有特色。但一般情况下,大都经过求婚、订婚、结婚三个阶段,部分地区流行“抢婚”的习俗。在许多乡村,保存着女人娶男人的婚姻习俗。除巴厘等族外,一般婚礼都是在女方家里举行。

爪哇岛上普遍早婚。求婚时多为父母、长辈或本人亲自去女方家里提亲,定亲后7天举办婚礼,婚礼较为复杂。婚礼前一天,新郎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女方家,但是新郎新娘要分居。婚礼当天,男女双方见面,按男右女左并排坐,新郎向新娘嘴里喂一口饭。然后,新郎从口袋里面掏出花生、黄豆等礼品,新娘要用红布接住,表示日后勤俭持家。最后,新郎新娘要坐在新娘父亲的腿上,新娘的母亲问哪个孩子重,新郎的父亲必须大声说“一样重”,表示婚后会一视同仁。婚后第10天,新娘要喝特制爪哇草药以便早日怀孕

多拉查族男子求婚时必须首先向女方赠送一头水牛,在女方接受后,才正式举行求婚仪式。

米南加保人经济大权一直操纵在女子手里,女子有继承权,男子没有。婚姻风俗也正好颠倒过来,是女人娶男人。婚后,夫妻双方要分居一段日子,在此期间,丈夫可以探望妻子。

雅克族男女找对象时,爱用木炭互相画对方的脸,以此来表达爱情。他们结婚时要举行两次正式的仪式。第一次是根据他们所信仰的宗教举行的仪式,第二次是根据传统习俗举行的仪式。婚礼上,两位新人身着漂亮的民族服装男左女右站在磨刀石上,并一起握住“结亲网”。同时由长者主持宰猪仪式,让猪血洒在木屑和一把剑上,用满是猪血的手握住两位新人的右手,为他们祈祷祝福

(二)丧俗

伊斯兰教葬礼较为复杂,一旦有教徒死去,家人应立即前往附近清真寺报丧,护寺人当即将噩耗公布在布告牌上告知众人,并于6小时内下葬。葬前举行宗教仪式,诵读古兰经,为死者祈祷,依次告别。之后将尸体洗净,再用白布缠裹,一般要裹七层,再把尸体放进棺柩内。棺柩先抬到清真寺内,然后抬到墓地下葬。举行葬礼时,一般都不许痛哭,葬礼后死者的亲属要向主葬人赠送礼品以表示感谢,之后,家人要为死者摆设祭宴。

达雅克人死后,其家庭成员和亲友们一起去树林里伐木制成船型棺材。死者入棺前,其尸体要用香料涂抹,以免腐臭难闻。举行杀牛分肉仪式后下葬。

巴厘人信奉印度教,实行火葬,认为人死后可以超凡脱俗,升入天国。如果有人流眼泪,死者就无法进天堂。因此,他们将丧事看成喜事。葬礼上没有哭声和眼泪,村里一旦有人去世,每家每户都要去参加葬礼。在火葬场,僧侣们诵读祷词,把圣水洒在尸体上,并把水罐摔破,点燃木棺和祭品,直到烧成灰为止。火化后,把骨灰撒入海水或者河水中,送葬人也要在水中洗澡净身。

在松巴岛上,举行葬礼十分隆重。许多人因为无力举行葬礼,使用自制的松巴土布将死者的遗体层层包裹,存放屋内,并使其“坐”在一块牛皮上。尽管这种裹尸存尸习惯极不卫生,但死者的亲属们却对腐尸恶臭从不回避,并虔诚地供奉祭品,直到有能力举行葬礼为止。他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与活人在阳间一样,需要吃穿花钱,因此,在入土埋葬时,要宰杀牲畜祭拜神灵,并陪葬衣物财宝,以供死者在阴间享用。

六、民族传统节日习俗

印度尼西亚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各地区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民俗节庆。印度尼西亚的节庆,可以分为与宗教信仰和民族类型有关的民间节庆、与印尼社会政治发展有关的政治性节日和国际性节日(如元旦)三个类型。

(一)民间节庆

1.登宵节

伊斯兰教历7月17日,是传说中穆罕默德夜游升天之日。这一天穆斯林家庭要进行家庭聚餐,吃椰浆饭及各种清真菜肴。夜间要举行庆祝活动,到清真寺举行会礼,诵经祈祷。

2.开斋节

这是印尼最重要的节日。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全国伊斯兰教徒都要实行白天斋戒禁食,斋月后第一天便是开斋节(日期在公历二三月间)。开斋节前夕,伊斯兰教徒要进行慈善捐赠活动。节日法定只放假一天,但实际上一般都要放假三天以上,有的单位甚至放假一周以上。外出工作的人都要赶在开斋节前返回老家与亲人团聚。开斋节前夕的晚上是个不眠之夜,各清真寺整夜念长经,诵经声通过高音喇叭传到四面八方。开斋节那天,家家户户打扫得干干净净,门前挂着用嫩椰叶制作的装饰物。人们都身着盛装,互相拜访,有的机关团体还搞团拜,气氛热烈,一片喜庆景象。

3.静居日

巴厘历10月1日。这是个庆祝方式非常独特的节日。节日前几天,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打扫庭院,制作节日用的形似魔鬼雄狮、巨龙等的木偶,女人则赶做新衣及节日祭祀用的菜肴糕点。节日前一天是个欢庆日,人们兴高采烈,喜气洋洋,身穿艳丽民族服装去参加欢庆活动。上午,人们载歌载舞,鼓乐齐鸣。下午,男人们敲锣打鼓,抬着3~4米高的大型木偶绕村、绕家游行,女人们也头顶祭品走在游行队伍里,场面异常热烈。这种游行,不只是为了娱乐,更重要的是驱除邪恶,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节日那天,巴厘岛则出现另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街上除值勤警察、警车、救护车、旅游车辆外,没有任何其他行人车辆,所有店铺都大门紧闭,停止营业。入夜后,家家都不点灯,整个巴厘岛一片漆黑,没有一丝亮光。人们整天闭门不出,不生火,不做饭,不欢乐也不悲伤,只是静静地思过,净化自己的灵魂,以求内心的安宁,并进而将它溶于自然界的宁静之中,达到真正的“空”和“静”,以便在新的一年里一切从零开始,按神的启示和意志去生活。(www.xing528.com)

4.古尔邦节(宰牲节)

也是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之一。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为古尔邦节。每逢此日,穆斯林沐浴盛装,举行庆祝活动。

5.卫塞节

卫塞节的时间是四月十五月圆日。卫塞节是印尼佛教徒纪念佛教主悟道的日子。每逢这一节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徒云集到中爪哇的婆罗浮屠、门都特等寺院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二)与社会政治发展有关的节日

1.民族节

1908年5月20日,在雅加达建立了印尼第一个民族组织“崇知社”(也译为“至善社”),旨在宣传教育、以科学救国和进行文化启蒙运动。崇知社的成立,标志着印尼民族的觉醒。后来印尼政府把“崇知社”成立的日子定为民族节。

2.建国五基诞生日

1945年6月1日,印尼总统苏加诺提出了“潘查希拉”五基原则,作为印尼建国的指导思想,意义重大。后来把这一天定为建国五基诞生日。

3.国庆节

又名“独立日”。1945年8月17日是印尼宣告独立的日子,每年这一天都要在总统府前广场上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各地也要举行以升国旗为内容的庆祝活动。

4.英雄节

印尼宣布独立不久,英军以接受日军投降为名,试图侵占印尼。1945年11月10日,当英军在泗水登陆时遭到了印尼军民的英勇抵抗。泗水之战使泗水获得了“英雄城”的称号,11月10日后来被定为“英雄节”,旨在发扬印尼军民的英勇精神。

5.母亲节

1928年印尼各界妇女团体举行首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会上决定把11月22日定为母亲节。这一天,母亲可以不做家务,并接受全家人的祝贺。

另外,2002年,印尼政府首次将春节正式定为全国性节日。

七、社交习俗和禁忌

(一)姓名与称谓

爪哇族、巽他族的人一般只有名,没有姓。他们的名字大部分都取自梵文。印尼的女人出嫁后改用丈夫的名,如一位名叫“哈桑吉”的女人,同一位名叫“伊斯曼”的男人结婚,以后人们就称她为“伊斯曼夫人”。

马都拉族、马来族等民族的名字形式是“本名+父名”,没有姓氏。他们的名字一般也是取自阿拉伯文。

印尼人受伊斯兰教影响较深,有些人取名也喜欢用类似阿拉伯人的办法。在男人名字中间加“宾”字,表示某人之子;女子名字中间则加“宾蒂”,表示某人之女。

在苏门答腊的米南加堡地区,由于母系社会影响的长期存在,人们常常以母系家族名为姓。

(二)相见礼仪

印尼人与熟人或朋友相遇,传统礼节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问好,问候时也有双手合十到前额表示诚意和祝福。伊斯兰教徒很讲究礼节,熟人相见,除互致问候外,还念诵祝辞“愿真主保佑你”,而“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更是时常挂在嘴上。文雅、谦恭、和蔼是穆斯林公认的美德。

现代印尼人通行的见面礼仪是以握手为主。

(三)待客和商务礼仪

印尼人特别注重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否则将会受到主人长时间的冷遇。名片文字用英文。

印尼人喜欢平和的声调,不喜欢别人摆架子,因此与他们谈判时应放低声音并态度谦逊。印尼人好客,喜欢宴请,喜欢与客人在家中饭桌上商谈生意。拜访印尼商人,要带上礼物,收下礼物即意味着承担了某种责任。一般印尼人喜欢水果、化妆品等礼品,青年人则喜爱大学的T恤衫或有大学标志的笔记本。对于对方送的礼品要欣然接受,但不要当面打开包装。

(四)社交礼仪禁忌习俗

印尼人把头视作神圣不可侵犯的部位,除长辈外,任何人不得触摸,否则被认为是挑衅或者侮辱的行为。

社交场合接送礼物要用右手,对长辈则用双手,忌讳单用左手。

召唤别人时,将掌心向下伸出手指作内屈运动,不能只用一个手指。不用左手握手和碰别人。

打呵欠要用右手将嘴捂上。与别人说话时,要将太阳镜取下,忌将手放在臀部。

在印尼部分地区,也有对脚的禁忌。用脚开门和指东西是不礼貌的行为。忌把脚尖或鞋底对着别人。坐下时两腿不能交叉。在巴厘岛,坐下时两腿要平放在地板上。

忌嘲笑和模仿别人。不在街道或走路时吃东西。不喜欢外国人当众接吻。

(五)其他禁忌

与印尼人交谈应避开政治、宗教等话题。

在印尼,进行裸体太阳浴是非法的。

爪哇人具有神秘的信仰,忌谈诞辰。

在巴厘,进入寺庙必须在腰间束腰带。参观庙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进入清真寺朝拜,必须脱鞋。

在印度尼西亚,晚上出门绝不能吹口哨,因为人们认为,吹口哨会把到处游荡的幽灵招引来,故而会对吹口哨的人予以惩罚。

西爪哇万丹南部山区的巴度伊人信奉印度教,他们有许多禁忌。一般每幢房屋住两户人家,在未经屋主许可的情况下,外人不得进入屋院。忌讳吸丁香烟,忌讳用盘碟吃饭,而是用蕉叶,喝水忌讳用玻璃杯而用椰壳。他们认为,脚比头更重要,因为脚是身躯的支柱,有脚才能外出谋生。所以睡觉时忌讳用枕头,要先将双脚放在脚枕上,然后才将头枕在一节树干上。他们穿白上衣黑裤子,衣服穿破之前禁止换洗。巴度伊人禁止旅游者在其村中拍照,而且只准游客在村里逗留三日。此外,巴度伊人还严禁同异族人通婚。

本章小结:

印尼地跨赤道,由一万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丰富的资源和迅速发展的工业、农业、服务业,使它成为目前东南亚最大的经济实体。印尼是东南亚海岛国家文明的发祥地,由一百多个民族组成,具有丰富、独特的文化特色。

思考题:

1.作为东南亚的第一大国,印尼经济发展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2.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它有哪些宗教禁忌?

【注释】

[1]基督教会向居民征收的一种宗教税。

[2]信仰神道,人道主义、民族主义、民主和社会公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