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缅甸历史
根据史料的记载,大致可以将缅甸历史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一、从史前史至封建王朝的衰落
古代缅甸的历史可以细分为史前时期和封建王朝时期两个阶段。
(一)缅甸史前时期的历史
缅甸的史前史可以追溯到40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法国考古学家Jean Jacques Jaeger教授曾发表文章声称在缅甸西北部崩岛崩雅地区发现了4000万年前的化石,比埃及古猿化石早700万年,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化石;另外,在掸邦帕达林(Padah Lin)石窟内发现了石器时代的岩画。
相传约在公元前5世纪,失去王位的北印度王子阿毕雅萨(A BiRarzar)来到今天的缅甸北部并建城称王,取名太公王国(太公城),这是缅甸最早建立的城邦之一,故在缅甸史学界有“缅甸始于太公”的说法。
1世纪前后,一支来源于中国甘肃省和青海省一带的族群经过云南迁徙到缅甸,发展成为缅甸的古老民族——骠族(Pyu)。骠族人以卑谬为都城建立了许多奴隶制邦国,其中著名的有以卑谬为中心的骠国(又称室利差旦罗)、毗湿奴国(今马圭省马圭市和东枝市一带)、汉林国(今实皆省望濑一带)、维达里(今若开邦谬杭一带)等。此外,还有掸族的掸国、若开族的阿拉干王国、孟族的林阳国[1]、孟族人在毛淡棉西北60公里处建立的直通国(杜温那崩米国)等部落国家。
4世纪左右,骠国吞并了毗湿奴国,成为缅甸势力最强的国家。中国魏晋时期的著作中记载骠国:“位于永昌西南三千里,君臣父子,长幼有序。”到了唐代,骠国发展成为东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的大国,其疆域北抵南诏(今中国云南德宏和缅甸交界地区),东接陆真腊(今泰国、老挝、柬埔寨接壤一带),西接东天竺(今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等地),南至大海,占据整个伊洛瓦底江流域;下辖18个属国,298个部落和9个城镇。骠人还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后来与孟、缅、巴利文并称为缅甸的四大文字,在缅甸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封建王朝时期的缅甸
封建王朝时期的缅甸经历了复杂的王朝更迭,主要经历了蒲甘王朝时期、战国时期、东吁(东坞)王朝时期和贡榜王朝时期。
1.蒲甘王朝(1044~1287年)
849年,缅族人在伊洛瓦底江与钦敦江汇合处以南建蒲甘城。他们与被灭国的骠人融合,并吸收南诏、掸人和孟人文化精华,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扩展领土。1044年,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蒲甘王朝建立,第一代国王阿奴律陀(1044~1077年在位)正式登基。他征服了直通国、维达里等邦国,结束了割据局面。
此后,阿奴律陀相继征服掸族和孟族。1057年,阿奴律陀攻下直通,征服了缅甸南部,使蒲甘得到了一条出海通道,基本统一了缅甸。经其子江喜陀王励精图治,到第三代缅王阿隆悉都时,蒲甘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在蒲甘王朝时期,佛教第一次得到大力弘扬,上座部佛教上升到了国教的地位,至13世纪初,佛教达到鼎盛。历代缅王均广弘佛法,以兴建佛塔寺庙为最大善举。据载,阿奴律陀、江喜陀时建造了3000余座寺庙,有100余座保存至今。蒲甘王朝上至王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几乎人人建塔。伊洛瓦底江东岸因此立起了一片恢弘的塔林,盛极之时,号称有佛塔“四十万座”,至今保存有2217座,因此,蒲甘有“万塔之城”的称呼,蒲甘王朝也被称为“建塔王朝”。阿奴律陀还以孟文及骠文为基础创造了缅文。
到那罗蒂诃波帝(1255~1286年在位)统治时期,缅甸开始走向衰落,缅北的掸族势力迅速崛起,蒲甘王朝的统治陷入了危机。1283年,中国元朝进攻缅甸,那罗蒂诃波帝逃亡南方的勃生市,被缅甸人称为“怕中国人而逃亡的皇帝”,遭到人们的谴责。1287年,他的儿子帝诃度在他返回蒲甘的途中将他杀死,蒲甘王朝历时243年而亡。此后的缅甸进入了一个封建割据的时期。
2.列国时代的缅甸(1287~1531年)
蒲甘王朝灭亡后,缅甸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此时缅甸分为北、中、南、西南四个区域,北边是掸族统治区、中部是缅族统治区、南部是孟族人的领地,西南部则是若开族的政权。这几个民族各自为政,相互征战,形成了缅甸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这时期的主要王朝有掸族人建立的彬牙(Pinya Dynasty,或译为邦牙)王朝、实皆(Sagaing Dynasty)王朝和阿瓦(Ava Dynasty)王朝、孟族人建立的勃固王朝以及若开族人建立的若开王朝。
(1)邦牙王朝(1298~1364)。1298年,掸族人僧哥速在邦牙建立邦牙王朝。邦牙王朝共有六个朝代,即僧哥速、乌者那、佳悉信、乔笡尼、那罗多、乌者那彪。但是邦牙王朝战乱不断,最终在1364年灭亡,历时66年。
(2)实皆王朝(1315~1364年)。实皆王朝是僧哥速之子修云在1315年所建,共历七王,即修云、达利必牙、瑞东帝、迦笡、奴律陀弥夷、达利必牙尼、明骠帝。由于实皆王朝与邦牙王朝之间长期矛盾冲突不断,国力耗损严重,因此只维持了50年就灭亡了。
(3)阿瓦王朝(1364~1555年)。1364年,邦牙和实皆王朝被帝诃度的后裔他拖弥婆耶(1364~1368年在位)攻陷,建立起了新兴的阿瓦王朝,定都曼德勒附近的阿瓦。至14世纪中叶,阿瓦王朝占据了缅甸的大部分地区,与南方的勃固王朝、西南的若开王朝形成三足鼎立之势。1386年开始,阿瓦和勃固之间进行了长达40年的战争(1386~1425年)。四十年战争使得阿瓦王朝国力消耗殆尽,农田荒芜,人民迫于饥馑、战祸,纷纷向东吁逃荒和避难。1527年,孟养土司思伦联合木邦攻占阿瓦城,杀阿瓦王莽纪岁(即瑞难乔信),立自己的儿子思洪发为阿瓦国王。1542年东吁王朝进军卑谬,思洪发惨败。1555年,阿瓦王朝为东吁王朝的莽应龙(1550~1581年在位)所灭,历时191年。
(4)勃固王朝(1287~1539)。勃固王朝是孟族封建主伐丽流于1287年建立的,又称罕礁瓦底王朝,先建都马都八,故又称马都八国,后迁都勃固,故名。伐丽流(1287~1296年在位)在摆脱缅族的统治后,统一了下缅甸的孟族,制定了著名的《伐丽流法典》,政绩卓著。第六代王频耶宇于1369年将国都从马都八迁至罕礁瓦底(即勃固)。频耶宇之子罗娑陀利执政时为抵抗阿瓦王朝的进攻,开始进行四十年战争。1425年,罗娑陀利之女信修浮嫁给了阿瓦王辛骠信梯诃都,四十年战争终于结束。1430年,信修浮从阿瓦逃回勃固。她成功解决了她的兄弟和侄子之间的争端,并于1453年被拥戴为孟族女王。在她执政的20年中,缅甸的经济文化均有所发展。她致力于发展对外贸易,使勃固成为商业中心。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马六甲后,与勃固定立了通商条约,可见当时的勃固商贸业十分发达。文化方面,她极力推崇佛教,使得佛教在缅甸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539年,勃固王朝被东吁王朝所灭,历时252年。
(5)若开王朝(?~1784年)。若开王朝长期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而独立发展。自15世纪中期,破修骠(加利马沙)统治时期国力逐渐增强,于1459年占领吉大港。从此,若开王朝得益于与孟加拉和马六甲的贸易,成为经济强国。直到1784年,贡榜王朝时期,孟云王兵分四路攻灭了若开王朝。
3.东吁王朝(1485~1752年)
东吁王朝是缅甸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中国史籍称其为洞吾、东胡、底兀剌。据史料记载,1279年,缅族人德温基始建东吁城。掸族统治缅甸后,缅族不堪忍受其压迫,纷纷移居东吁,这里成为缅族逃避战争和灾荒的避难所,因而人口不断增多。阿瓦和勃固四十年战争时,东吁远离战区,未遭战争破坏。到了15世纪后期,明吉瑜统治之时(1485~1530年),东吁又通过与阿瓦联姻而获得皎克西(又名叫栖,Kyaukse)的“粮仓”地区,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其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30年,明吉瑜之子莽瑞体(缅名达彬瑞蒂)即位,开始了统一缅甸的战争。1550年,莽瑞体在一次游猎中被孟族卫兵杀死,这时缅甸中部和南部已经基本实现了统一。莽瑞体死后,其妹夫莽应龙(1550~1581年在位)继位,东吁王朝进入最强盛时期。莽应龙灭阿瓦王朝,征服各掸邦,完成了缅甸的第二次统一。
1581年,莽应龙去世,享年66岁。他的儿子莽应里(缅名南达勃因)继承了王位。这时,缅甸局势动荡,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各地封建主重新割据。1586年和1590年,东吁两次发动对暹罗的战争。1593年,暹罗军队攻入缅甸,东吁王朝只得向各地封建主求援,而阿拉干王朝封建主却乘机率葡萄牙雇佣兵,并同东吁封建主联合,于1599年攻占勃固,俘获缅王莽应里。东吁王朝危在旦夕,莽应龙之子良渊(1597~1605年在位)挽救了这一颓势,他占领了以阿瓦为中心的“粮仓”地区,使得东吁王朝得以再度崛起,这个时期在缅甸历史上也称作良渊王朝。
良渊之后继位的阿那毕隆(1605~1628年在位)又光复了下缅甸的所有失地,特别是于1613年收复了被葡人占领的沙廉,把葡萄牙侵略者驱逐出缅甸,从而再次完成了缅甸的统一。他隆执政时(1628~1648年),他摈弃了劳民伤财的对外扩张战争,致力于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分配土地给无地农民。1638年,他还进行一次全国性普查,进行了各地户口、耕地面积、产量和税赋情况的调查统计,作为征税和征调劳役的依据。这时的东吁王朝恢复了国富民强的局面,但是到平达格力统治时期(1648~1661年),东吁王朝阶级矛盾不断,西部边陲时有危机,孟缅矛盾增加,国力日衰。1740年,缅甸孟族起义,动摇了东吁王朝的统治。1752年,孟族军队占领首都阿瓦,结束东吁王朝的统治。
4.贡榜王朝(1752~1885年)(www.xing528.com)
贡榜王朝(Konbaung Dynasty)是缅甸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缔造者是蒲甘王族的后裔雍籍牙(缅名阿郎帕耶),他以贡榜(今瑞波)为基地不断向外扩展,逐渐统一了缅甸。1752年,孟族占领东吁王朝的首都阿瓦后,曾向雍籍牙劝降。雍籍牙拒不投降,他率军队多次击溃孟族大军的进攻,从此军威大振,各地首领纷纷前来归顺,雍籍牙被拥戴为王。贡榜王朝在1753年攻占了阿瓦,又于1756~1757年连续攻占卑谬、大光(今仰光)和勃固,实现了缅甸历史上的第三次大统一,并开始兴建仰光城。
雍籍牙还为缅甸的复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行法治,编著各种缅文法典,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等。孟云执政时(1781~1819年),兴修翁民梨和难陀湖等水利工程,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他在发扬本国古代文化的同时,也注意吸收外来文化,派遣留学生到印度去学习和研究医学及其他各种科学,使缅甸的文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孟云时期是贡榜王朝的黄金时代。
但是贡榜王朝统一缅甸后,走上了一条扩张的道路。历代国王不断兴兵攻城略地,相继占领了阿拉干、阿萨姆、曼尼坡和贾因提亚等地,成了东南亚霸主。贡榜王朝的扩张,使其同英属印度有了共同的边界。当时,即将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积极向东方扩大侵略。缅甸成了英国殖民扩张的重要目标,英国随后发动了三次侵缅战争,贡榜王朝随之灭亡。
1824年,英国发动第一次侵缅战争,当年5月11日攻占了仰光。其后,英国人以仰光为根据地,陆续攻下了达努彪、卑谬甚至蒲甘地区。1826年2月24日,缅王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扬瑞波条约》。条约规定:缅王向英国赔偿1000万卢比,承认玛尼布尔等英国占领地,割让若开、德林达依等省邦,允许英国代表带自卫队长驻缅甸等。
1852年英国又借口保护仰光英商利益,劫持缅甸船只并炮击岸防工事,发动了第二次侵缅战争。
1885年英国发动第三次英缅战争,占领缅甸首都曼德勒,缅甸正规军抵挡不住在数量和装备上占有优势的英军,国王锡袍被俘,贡榜王朝灭亡。1886年1月1日,缅甸被宣布为英国领地,作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独立省。
二、殖民统治时期(1886~1948年)
从1824年英国开始蚕食缅甸,到1948年缅甸获得独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是殖民者侵略、奴役缅甸人民和缅甸人民反侵略、反奴役,为民族独立解放而斗争的历史。
英国占领缅甸后,推行“以印治缅”的殖民政策,对缅甸进行政治奴役和经济掠夺。政治上,先把缅甸并入印度,成为印度的一个省。在殖民机构和军队中,招用大量印度人,利用他们欺压缅甸人,有意制造民族矛盾,转移缅甸人民的斗争目标。经济上,把王田、官田和荒田都归英国所有,并招来大批印度高利贷者,使缅甸农民遭受英国殖民者和印度高利贷者的双重剥削,还竭泽而渔式地掠夺缅甸的各种资源。英国殖民者的残酷统治激起了缅甸人民的反抗。由于缅甸历史上佛教僧侣受历代缅王的庇护,并拥有土地、司法、教育等特权,一直受到宫廷和全国人民的尊重。但是英国统治缅甸后,取消了佛教僧侣的特权,改变了僧侣的地位。因此,佛教僧侣成为早期反殖民者的中坚力量。1906年,缅甸佛教青年会在仰光成立,是最早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反英组织;1920年扩大组织,改名为缅甸人民团体总会,成为广泛性的反帝力量。这个组织发起了“温达努”爱国运动,向全国发出“抵制外国货”、“提倡用国货”、“提倡国民教育”等号召,把民族解放运动推向高潮。这一年,仰光大学学生为反对殖民地奴化教育而爆发了第一次学生运动。1926年爆发由爱国僧侣吴班达卡领导的瑞波县农民起义。1927年爱国僧侣吴威沙拉曾因支持农民抗税斗争被捕。1929年再次被捕,在狱中绝食166天后殉难,由此掀起了缅甸人民反英高潮。1930年,在著名农民领袖萨耶山领导下,缅甸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虽被镇压,但仰光大学学生和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在仰光组织了一个群众性爱国组织——“我缅人协会”。由于入会人员都要在名字前面加“德钦”(缅文,意为“主人”)二字,以示爱国,因此也被称为“德钦党”。“德钦党”提倡用国货,抵制外国货和外国人,还提出“缅甸是我们的国家,缅文是我们的文字,爱我们的国家,珍惜我们的文字,尊敬我们的语言”的口号,大大地激发了缅甸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激情。随后,反英组织和反殖民斗争在各地纷纷出现。1936年,在德钦党的领导下,缅甸爆发了两次席卷全国的学生运动,迫使仰光大学当局撤销对昂山等学生领袖的处分,全缅学生联合会也随之成立。
面对缅甸人民风起云涌的反抗,英国人也在不断调整殖民统治策略。1937年4月1日,英国将缅甸从印度划出,使缅甸成为直辖殖民地,并建立了傀儡政府。第一届傀儡内阁的总理是巴莫,但是实权仍操纵在英国总督手中。此外,英国又颁布了91部门制的制度,使缅甸地方管理更加分散。1938年,缅甸油田工人大罢工爆发,把反帝斗争推向新的高潮,促使傀儡政府倒台。
随着民族解放思想的深入发展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缅甸的传播,1939年8月15日缅甸共产党成立,仰光大学学生领袖、“我缅人协会”总书记昂山当选缅甸共产党首任书记。1939年10月,在“我缅人协会”的基础上,缅甸各阶层爱国人士组织了“缅甸自由同盟”,昂山出任自由同盟的总书记。
1942年,在日本人的帮助下,缅甸人赶走了英国殖民者,但是随后缅甸又被日本统治。日本占领缅甸后,成立以巴莫为首的缅甸执行政府。日本通过巴莫傀儡政府对缅甸人民实施残酷的奴役和掠夺,遭到缅甸人民的反抗。1943年8月,日本占领当局给予缅甸“独立”,以缓和缅甸人民反日情绪。缅甸共产党、人民革命军(社会党前身)和昂山领导的缅甸国防军于1944年8月秘密组织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简称“自由同盟”),并制定全国抗日武装起义计划,进行全民抗日。1945年3月27日,“自由同盟”在各地领导人民举行抗日武装起义,配合盟军的反攻,于1945年5月1日收复仰光,不久光复全缅。
日本投降后,英国卷土重来,组织了一个不包括自由同盟在内的殖民政府(亦称行政委员会),遭到缅甸人民的反对。1946年9月,缅甸爆发了空前规模的总罢工,史称“九月高潮”,最终迫使总督不得不邀请自由同盟参加政府。昂山和社会党人接受了这一邀请,而缅共表示反对,导致自由同盟的分裂。
1947年1月,昂山和英国首相C.R.艾德礼在伦敦签订了《昂山—艾德礼协定》。协定名义上承认了缅甸有独立权利,但没有说明独立日期和时间。1947年2月12日,“自由同盟”与缅甸少数民族代表在掸邦彬龙召开会议,并签约了《彬龙协议》,决定缅甸内地与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同时宣布独立,成立缅甸联邦。但是,1947年7月19日英军策动暗杀了昂山等7名官员。昂山遇难后,由吴努主持新的临时政府。同年10月,在国内上层和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摆脱外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国家独立的形势下,英国被迫公布《缅甸独立法案》和《缅甸联邦宪法》。1948年1月4日,缅甸正式宣告独立,成立了以吴努为首的联邦政府,由“反法西斯自由同盟”执政,定都仰光。
三、独立以来的缅甸
缅甸独立之后,国内政坛一直动荡不安,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再到军政府统治的不同制度模式。
1.“自由同盟”执政时期(1948~1958年)
1948~1958年,由“自由同盟”执政,吴努出任总理,缅甸进入了联邦自治时期。缅甸联邦由缅甸本部(划分为9个地区)、少数民族地区4个邦(克钦、克耶、克伦、掸)和钦族特别行政区共14个一级行政区组成。
吴奴政府努力进行国民经济建设。他们将原先垄断市场的英国人赶走,提出“市场上缅人优先”的口号;又分配田地给农民,制定国家工业化的计划,使得缅甸经济命脉和经营权重新回到缅人手中,受到民众的爱戴。
2.看守政府与缅甸式社会主义时期(1958~1988年)
1958年10月吴努辞职,由奈温组成看守内阁。1960年2月大选后,吴努又一度任总理。1962年3月,成立以奈温为首的革命委员会和革命政府,建立起缅甸式社会主义国家,缅甸联邦宪法被废除。同年7月4日,成立以奈温为主席、吴山友为总书记的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1964年3月28日,缅甸政府宣布取缔除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以外的一切政党。
1974年1月,举行公民投票和大选,通过了《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新宪法规定:缅甸联邦改名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纲领党是缅甸唯一合法的政党。1月3日,缅甸联邦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3月2日召开人民议会,成立新政府,吴奈温当选为国务委员会主席。1981年11月改由吴山友兼任国务委员会主席,吴奈温连任纲领党主席。
缅甸实行以军队为核心力量,党、政、军三位一体的高度中央集权和闭关锁国政策,使得国内矛盾更加激化。1988年初,缅甸政局动荡。同年7月,缅甸发生了大规模群众反政府的民主革命运动,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吴奈温和国务委员会主席吴山友先后辞职。吴盛伦继任国务委员会主席一职,可是18天后便因参与镇压群众而在抗议声中下野。而后,貌貌博士担任党主席和国家元首。
3.军政府统治时期
1988年9月18日,缅甸发生了军事政变,以国防军总参谋长兼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首的19名军官接管了国家权力,成立“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以下简称“恢委会”),废除宪法,解散人民议会和国家权力机构。缅甸式社会主义路线至此被废除,缅甸进入军政府统治时期,国防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军政府执政后取消了社会主义纲领党执政时期的所有机构,重新组建国家机关,重组立法、行政、司法机构等等,并把国名重新改为缅甸联邦,并许诺在合适的时间举行一次全国性的多党大选,实行多党议会制。1990年5月27日,在恢委会主持之下,缅甸举行30年来的首次多党制民族大选,以昂山素季为总书记的缅甸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获得82%的选票。但是军政府拒绝将政权移交给全国民主联盟,并于1991年9月对外公开宣布:为了能交给全国民主联盟一个完好有序的国家,将继续对国家进行5~10年的统治。1992年4月23日,丹瑞大将继任缅甸联邦恢复法律与秩序委员会主席、政府总理、三军总司令。丹瑞政府致力于民族和解进程,提出了“武器换和平”的口号,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1997年11月15日,丹瑞政府宣布将“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改为“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和发委”),领导缅甸至今。2003年,缅甸政府宣布了旨在实现民族和解、推进民主进程的“七点路线图”计划,表示将恢复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草案,进行全民公决,举行全国大选。2007年10月18日,缅政府成立由54人组成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并开始起草新宪法。2008年5月10日,缅甸在全国举行新宪法草案的全民公决,全国投票率为98.12%,其中92.48%的选民投了赞成票,新宪法草案获得通过,缅甸将于2010年根据新宪法举行多党制全国大选。目前,政府已同17支少数民族反对武装达成和平协议,表示将一起努力搞好地方经济,治理地方政务。至此,缅甸实现了独立以来的初步和平稳定。
1950年6月8日,中缅正式建交,缅甸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