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泰国文化习俗:泰国佛教与印度文化的密切联系

泰国文化习俗:泰国佛教与印度文化的密切联系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泰国佛教与印度文化的传入有着密切的关系。泰国宪法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有义务扶持佛教的发展。此外,在泰国,宗教、国王和国家三位一体,不可分离。目前,泰国全国共有佛寺32000多座,僧侣约30万人。

泰国文化习俗:泰国佛教与印度文化的密切联系

第三节 泰国文化习俗

一、宗教文化习俗

佛教为泰国的国教,全国95%的人信仰佛教,因此有“黄袍佛国”之称。此外,泰国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

1.佛教

佛教传入泰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泰国佛教与印度文化的传入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大约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周围国家和地区传播。

素可泰王朝建立之前,泰国北部地区已经有佛教流传。传说最早是662年占末苔薇公主从堕罗钵底国统治下的华富里带来的。13世纪素可泰王国建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与政治独立相适应的独立文化,泰国历代统治者大力推崇佛教,积极引进斯里兰卡(锡兰)的上座部佛教(或称小乘佛教),此后,在泰国迅速传播,并成为泰国的国教。自从素可泰时期的利泰王(第五代国王)从锡兰请来戒师,为国王受戒出家举行仪式,至今泰国的每位国王都要出家一段时间。

由于泰国佛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大乘佛教、中国的儒教、道教和西方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泰国特色的佛教。它兼容并包,博采各家之长,因果报应、仁慈善良、行善积德、乐观大度、勤劳敬业等,构成泰国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

泰国佛教僧侣的行政系统分为四大区域,大上座为区域首长,区域下设18个部域,每个部域管辖3~4个府。僧侣的最高领袖为僧王,僧王下有副僧王。国王有权从有名望的大长老中选出一名德高望重者为僧王。僧侣分沙弥和比丘。沙弥为出家男僧,年龄7~20岁,需受十戒。比丘一般为20岁以上出家受具足戒的男僧,比丘的戒律多达250条。

泰国有句俗话:“养儿不出家,不如不养。”因此,泰国的男子,上至国王下至百姓,一生中均须剃度出家一次。为期至少7天,一般为3个月,也有长期为僧不还俗的。在泰国,削发为僧被视为一种社会资历,受到尊敬。在农村,没有出家当和尚的男子,被视为“粗野人”。出家过程结束,才能进行找工作和结婚成家等终身大事。

泰国宪法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有义务扶持佛教的发展。因此,佛教的社会凝聚力远超于民族和其他宗教的凝聚力。由佛教最高理事会选出终生职的僧王,在泰国宪法上的地位位于国王、总理之后,列第三。此外,在泰国,宗教、国王和国家三位一体,不可分离。目前,泰国全国共有佛寺32000多座,僧侣约30万人。

2.伊斯兰教

由于泰国奉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伊斯兰教在泰国也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泰国的第二大宗教。泰国约有4%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这些教徒主要是马来血统的泰人和外国穆斯林后代,主要分布在泰国南部的陶公府、惹拉府、沙敦府和北大年府。这四府中,伊斯兰教徒占总人口数的70%以上,其他地区也有少量的伊斯兰教徒。

伊斯兰教是由阿拉伯商人于13世纪传入的。到阿瑜陀耶王朝时期,在泰国已有不少清真寺,伊斯兰教得到了较广泛的传播。但因佛教受泰国历代王朝的推崇,伊斯兰教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

目前,泰国全国有清真寺2300多座,伊斯兰教徒约200多万人,有穆斯林学校200多所。

3.基督教

基督教是于16世纪初至17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泰国而传入的。1767年,缅甸军队攻占了阿瑜陀耶,天主教受到重大打击。直到曼谷王朝拉玛四世即位后,天主教活动才有所恢复。而新教传入泰国的历史仅150多年。按泰国的法律,所有教会、神学院、福音机构皆归宗教厅管理。目前泰国宗教厅只承认泰国基督教总会、泰国基督教联会和美南浸信会(Southern Baptist Church)三个教会组织为合法基督教机构,在泰国可以享受宪法规定的宗教自由。

4.其他宗教

在泰国还有印度教婆罗门教锡克教等。印度教徒几乎全是印度侨民,而且大都聚居在曼谷。印度教有寺庙17座,印度教徒有数百人。婆罗门教目前在泰南的博他仑有4000多个教徒。锡克教,现在曼谷有一座锡克教寺庙,一所锡克教徒子弟中学,一所锡克教卫生所。

二、服饰文化习俗

“男套纱笼,女围筒裙”是对泰人传统下装的精确描述,在这一传统服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泰国的民族服装。尽管受到现代社会的西服、制服和校服等服饰的冲击,但泰式服饰习俗在当今的泰国仍保留完好,民族服装深受泰人的喜爱。在婚宴、宗教活动以及其他仪式上,仍有很多泰人着民族服装。

(一)泰式女服

所谓“泰式女服”,下装必须是筒裙,布料必须是泰国所产,并有泰国花色、纹样或特征。泰式女服共有九种式样:

女便装:是一般场合穿着的服饰,如佛教节日等。一般用棉织花布或丝织布制作。上装为圆领、半长袖、开襟、五个扣,筒裙长及脚面。

集叻达服:是参加较隆重集会时穿的服装,如去机场迎送宾客等。服装用类似提花丝织布制作,式样与泰式女便装相近。区别在上装为长袖、立领,颜色较艳丽。

阿玛璘服:是参加隆重的晚宴或请柬注明“礼服佩戴勋章”或“礼服披挂大绶带”的集会时穿着的女服,式样同集叻达服。区别在于布料要织金丝花边,衣服色泽及装饰品要求华丽。

辟曼服:是参加隆重的礼仪或请柬注明“礼服佩戴勋章”或“礼服披挂大绶带”时穿着的女服。服装用提花丝织布或提花金丝线制作。上衣前开襟或后开襟皆可,下装是折叠筒裙,并有一条明显的折叠层悬挂在前面,有腰带。

却克里服:是在气候不太冷的季节,请柬注明“礼服披挂大绶带”的集会上穿着的女服。上身有长缦包裹,然后向背后缠绕,拖地,露出一肩和两臂,下装同辟曼服。

却克里帕服:穿着的场合及服装式样与却克里服相近。区别在长缦刺绣,悬垂在背后不拖地,长缦内有绸布围胸。上下装不同色。

杜锡服:是在较隆重的或请柬注明“礼服披挂大绶带”的集会上穿着的女服。上装为大开领、后开襟、无袖,下装同却克里帕服。衣服花纹上有赛璐珞、珍珠等装饰品,有腰带。

悉娃菜服:穿着的场合与却克里服相同,式样近似辟曼服,不同的是上装后开襟,披有长缦,悬垂于背后,不拖地。

巴叻育服:是穿着于一般集会或晚宴上的服装。近似却克里服,布料同却克里服。下装同辟曼服,上装无袖、圆领、尖领或大开领。

(二)泰式男服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泰国流行一种名为“帕叻差他服”的男装,译为“钦定服”,被公认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男服。用本地布料制作,式样为立领、开襟、五个扣,长短袖皆可。衣服上方有无口袋皆可,若有,则在左上方。衣服下方左右各有一个口袋。腰间可缠腰布,也可以不缠。

三、饮食文化习俗

泰国人以大米主食,东北部人喜吃糯米,饭后爱吃水果甜品泰国菜肴有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调料丰富,爱吃辣。调料除了一般家庭常用的辣椒虾酱、鱼露、茴香桂皮等之外,还有植物的嫩叶、花瓣的鲜汁,凡无臭无毒的都可作调料,如芭蕉蕾、含羞草椰子汁等。其中,绝不可少的是柠檬、朝天椒、鱼露和肉松

泰国人几乎吃每一道菜都会挤上柠檬汁,使其散发出浓郁的水果清香,带有典型的东南亚味道。辣椒是泰国人的嗜好之物,很多泰国人觉得菜中无辣就难以下咽,有些贫民几根辣椒就可以做下饭的菜。泰国朝天椒是一种极小但极辣的辣椒,据说是世界上最辣的辣椒。泰国菜中最有名的菜肴“冬阴功”(Tomyamkong,酸辣汤)就是以柠檬汁和辣椒为主要调味料制作而成的。鱼露是一种典型的泰国南部调料,是用小鱼小虾发酵而成的。肉松对于泰国人来说,既可当菜吃,也可当零食。

二是吃得杂。如老鼠、蜗牛、田鸡、乳猪、鸽子、蛇,甚至蝗虫都能当菜肴,但不习惯吃猫、狗肉。这些年来,吃蝗虫的人颇多。不过,一些信观音菩萨的佛教徒不吃牛肉

三是好吃生。对一些蔬菜、海产,爱放些调料生吃。尤其在街边的小吃摊,会有很多蔬菜(豆角卷心菜白菜等)或者野菜分别放在桌上的篮子里,供客人随便取食。尤其在吃米粉时,泰人直接一口米粉一口蔬菜地吃。

四是习惯即买即食。泰人极少下厨煮食,经常一家人到夜市或下馆子就餐。即使是家中偶尔宴请亲友时,都是直接到市场买现成的菜肴。

泰国人不管喝什么饮料,如汽水、各种酒,都爱加冰块。在喝威士忌时,泰人还喜欢冲点苏打水,再加冰块。另外,泰国男子嗜酒。

泰国菜中最有名的菜肴要属“冬阴功(Tomyamkong)”(酸辣汤)和“宋丹(Somtam)”(凉拌木瓜丝)。

泰人吃饭不用碗筷、捧而食之、掬而食之的饮食习惯一直保持到近代。直到1870年,曼谷王朝拉玛五世时期,泰人才开始用叉匙饮食。今天,大部分泰人已习惯于用匙、筷吃饭。但部分贫民,尤其是东北部的人们仍习惯用手抓饭。泰国的餐具也十分简单,基本餐具是一只汤匙和一双筷子,以及一个圆盘。进餐时将饭盛进圆盘中,用汤匙取有汤的菜肴食用,而筷子则用来夹菜。

四、居住文化习俗

泰国传统民居建筑是高脚屋,属于“干栏式”建筑。高脚屋原先用竹子搭建,后发展为以木头为主。高脚屋多呈方形或长方形,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面由数根竹桩或木桩高高托起,桩高不一,有的高达数米,低的约一米。下层无墙,作饲养牲口、碾米、储藏物品等用。这类建筑不怕水患,通风防潮,能避虫及豹等猛兽,非常适合泰国当地的地理环境。现在泰国的农村还可见这样的建筑,但城市内几乎没有高脚屋存在。

泰国还有一种民居,叫做“屋舟”。这种建筑以极大的竹排为基,上建竹屋,浮于水面。如有事外出,就像划船一样将房子一起移走。后来,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愿意在靠近人口稠密的陆地上生活、经营,即使从事渔业,也不愿生活在船上了。因此,屋舟失去居住功能,数量日减。但这种居住形式仍多多少少影响到现代的民居习惯,如现在有很多餐馆或者米粉店就开在河边上,随着水位线涨落。这类餐馆对于泰人来说别有一番情趣,很受欢迎。

五、传统婚丧习俗

(一)婚姻习俗

泰人的传统婚礼仪式包括戴双喜纱圈、洒水、拜祖宗神灵、铺床、守新房和入洞房等。

双喜纱圈,又叫“吉祥纱圈”,是用纱制成如同碗口大小的两个圈,另有一条圣纱连接两个纱圈和圣水钵,再通向参加婚礼的每个和尚的手。双喜纱圈要在行洒水礼前,由婚礼主持人或双方的长辈分别把它们戴在新郎新娘的头上。戴双喜纱圈之前,新人要点香、拜佛,然后双双朝向星相家规定的方向(大多朝向东方)坐在准备好的矮榻上,并双手合掌向前伸出,准备接受洒水,下方放有接法水的盆。洒水仪式的主持者把吉祥纱圈戴到新郎新娘头上,然后将法水洒在新郎新娘的手上,祝愿新婚夫妇相亲相爱,白头偕老。接着参加婚礼的客人和亲人依次上前为新人洒水祝福,最后由长者为新人拿去吉祥纱圈,结束洒水仪式。泰人认为,如果先脱新郎的纱圈,预示将来丈夫掌握家庭大权;如果先脱新娘的,则妻子掌大权。戴双喜纱圈和洒水仪式结束后,主持人分发一些小礼物给客人留念。此时女方父母将白布铺于室内中间,并摆上椰子酒和拜神布。新郎点燃两支蜡烛和两支佛香,与新娘一起礼拜祖宗神灵三次。三拜祖宗后,新郎还要跪拜女方父母及女方长辈。

铺床仪式又称摆枕仪式,大多在新婚洒水仪式的当晚进行。届时由儿女双全、有身份、德高望重的一对恩爱夫妻来实施铺床仪式。铺床人要为新郎新娘扫床铺、铺被褥、摆枕头、挂蚊帐。新娘事先要准备好一个冬瓜、一只白猫、一块研药石,一口盛满香水或清水的锅,一个放着包成包的绿豆芝麻、稻谷及彩礼的托盘。由铺床人将这些东西放置在新人床铺旁边。清水、瓜果象征新郎新娘心灵纯洁、冷静;研药石比喻恩爱之情深重;绿豆和芝麻象征日后事业发达,并表示自此与父母分开,独立生活;白猫则为新家捕捉老鼠之用。铺好床之后,行铺床仪式的夫妻还要在新郎新娘的床铺上躺一下,并且要躺着互相交谈,内容是祝新郎新娘幸福、白头偕老等。

铺床仪式结束后,接着进行新郎守新房和送新娘入洞房仪式。按习俗,新郎需单独守新房数日。当天傍晚,新娘要为新郎送替换的睡衣一套。新郎守洞房时间三夜、五夜或七夜不等,直至送新娘入洞房的良辰吉日。届时,由新娘父母或铺床夫妻送新娘入洞房,交给新郎,并教导新娘要忠诚于丈夫,夫妻要相亲相爱等。但现代泰人结婚仪式已经大为简化,多在一日内完成,新郎守新房的仪式多已略去。

另外,在泰国南部有些地区还流行与大树结婚的习俗。凡年满21周岁的男子都要举行一次同大树结婚的仪式。在当地的传统观念中,树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大树结婚,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以获得忠贞的爱情,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仪式后,男子便出家当和尚,直到还俗后同女子恋爱结婚,建立家庭。

(二)丧葬习俗

泰国古代有火葬、水葬、鸟葬三种,但今天泰人都去佛寺火葬。受佛教影响,泰人在丧礼上不习惯呼天抢地似的号啕大哭,悲伤至极也只是流泪抽泣。尤其在病人刚断气时,习俗要求宁静,否则死者的灵魂会因得不到恬静的气氛而离开躯体。

泰人死后,其亲戚要把死者洗干净,然后用鲜姜粉调以柑皮榨出的汁涂抹全身,然后用一块布将死者的手迹、足迹、脸盘儿印下来,以当作纪念。浴尸后,给死者穿上一套平时穿的衣服,稍作装扮后置于床上。死者入殓后,要在家或佛寺停柩数日。停柩期间要祭祀死者和做佛事。亲属在死者的棺柩前摆上供品祭祀死者,早晚两餐。和尚诵经,主要是念给生者听,经文的大概意思是死亡是人所不能回避的。停柩期满后,要将棺柩运往佛寺火化。尸体火化的第二日,亲属去佛寺取骨灰罐或骨灰盒,放在家中或佛塔中,以示纪念。泰人服丧期分15天、50天或100天几种。服丧期间,亲属在左臂上戴黑箍儿,并穿着孝服。有身份有地位的泰人,只要有能力,都会在丧礼上演剧作乐、搭台演戏等,他们认为这样做是为死者积善。此外,在葬礼上,不管举行什么仪式,尸体停放何处,死者的头一定要朝西。

六、民族传统节日习俗

泰国主要节日可归纳为年节、宗教性节日、生产性节日、国家纪念日和其他节日五类。

(一)年节

1.元旦

泰国以公历1月1日元旦作为新年的年节,并加以庆祝,始于1941年。元旦作为一年之始,是西方国家的习俗。年节的形成,一方面有祈求来年丰收的含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而公历1月1日正值泰国的凉季,种下的作物也即将收获。元旦零时,敲胜利钟,同时全国各寺院也鸣钟迎接新年。元旦清晨,在曼谷王家田广场举行斋会,向成百上千名和尚提供斋饭。一般男女青年和小辈走亲访友,向长辈上级洒水祝福。

2.泰国华人的春节

泰国华人按中国阴历过春节,虽不是全国性的节日,但影响很大,涉及各行各业。不少泰人也与华人一起过节。活动少则数天,多则十几天。

春节期间,电影院、剧场都安排精彩的节目。由于华人中以中国广东省潮州人居多,因此潮州戏的演出成为娱乐活动的热点。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游行队伍,如锣鼓队、旌旗队、游龙队、舞狮队等。最热闹的要属那空沙旺府,还有大城府也热闹非凡,每年春节都绕大城市区举行游行活动。

3.宋干节

宋干节是泰国传统年节,当天的主要活动就是泼水,因此也称“泼水节”。每年4月13~15日为宋干节,是源于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宋干节正值泰国春耕节前夕,雨季即将来临,酷热的热季也将离去。这时举行庆祝活动,有求雨、保丰收、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的年节意义。

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如浴佛、斋僧、放生、拴线、跳舞、走亲、泼水、划龙舟比赛等,主要活动是泼水。这一天,家家门口备有清水,向相识的人和过路行人泼水,以示祝福。

(二)生产性节日

1.春耕节

春耕节也是泰国的重要节日,每年到春耕节时都要在曼谷大王宫旁边的王家田广场举行大典。春耕节大典始于13世纪的素可泰王朝,源于婆罗门教。节日由占卜师选择在每年5月(泰农历6月)的一个吉日良辰按照婆罗门教的习俗举行,由国王在曼谷王家田广场主持春耕播种仪式,即“开犁典礼”。礼毕,广场四周的农民蜂拥而上,纷纷捡取吉祥谷种,带回去播种在自己的田里,祈求天神保佑丰收。(www.xing528.com)

2.水灯节

水灯节被认为是泰国民间最热闹、最富诗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泰历每年12月15日月圆之夜(公历11月)。水灯多用芭蕉叶制成,有圆形、圆锥形等。现在的水灯多用泡沫塑料和色纸做成莲花形,或者用面包和鲜花制成(以免污染河流),有的水灯上插有香烛、鲜花和小旗,有的还在水灯中塞有硬币等物。目的是为了让一切可能降临人间的苦难都漂流到河水深渊中去,或者把苦难转移到别人身上。节日那天,一些商店或沿河小摊都有水灯、花烛出售,也有少数企业、商家、饭店制作各式大型水灯。

人们认为水灯节这天是祈祷佛祖保佑最灵验的圣日,一年间的不幸遭遇,或自觉有过、有疚——诸如男女婚姻问题无法解决,家庭不和睦,商情不遂,农园失败,天灾人祸……都借助一年一度的水灯节之夜,来祈福消灾,获得来年的好运。

水灯节的活动主要有“选美”和放水灯,还要唱水灯歌和跳水灯舞。每年水灯节,泰国都引来众多的外国游客前来参加水灯盛会。水灯节活动最热闹的要属水灯节的发源地素可泰府和北部清迈府。

3.火箭节

“火箭”泰语叫“棒飞”,又叫“火竹筒”、“高升”等,因此“火箭节”又称“高升节”。

由于泰国东北部地处高原、水源缺乏,广大农民长期靠天吃饭,每年农耕开始前,要举行各种仪式,求天降雨,爆竹求雨是民间求雨仪式的一种。人们信仰天上有雨神,只要对神虔诚,上供、膜拜,雨神就能及时降雨,使农作物丰收。

“火箭节”节期是5月或6月,也就是雨季来临之前。到了这个时候,当地的农民会以村子为单位,携带自制的“火箭”到空旷的地方集合。“火箭”实为自制火药,由一根8~10多米的竹竿做炮身,其尾部有约一米长的数根内装火药的竹竿扎捆。外形十分美观,装饰富有民族色彩,各种花草虫鸟、飞禽走兽的图案皆绘其上。在放“火箭”的那一天清晨,他们还举行给僧人施舍或给来参加“火箭节”的观众分发食物等活动。然后,他们抬着“火箭”在寺庙的门堂周围游行以获得神灵的保佑。点“火箭”的时候,他们会先发射用来占卜的“火箭”,以预测当年的农作物是否能获得丰收。如果“火箭”点了没有发射出去,预示着当年的雨水太多,低洼地方的农作物会歉收;如果“火箭”发射出去了,到了半空中爆炸,就预示着当年将会有旱灾;如果“火箭”被点燃之后,起飞非常漂亮并且飞得很高,就预示着那个地方的农作物在当年将获得丰收。

(三)宗教性节日

1.万佛节

在每年泰国阴历3月15日,如是闰年则改为阴历4月15日,公历一般在2月。传说佛陀在世期间,有1250位罗汉不约而同地于同一日来到摩揭陀国王舍城竹林精舍朝觐佛陀。这一天正值3月月圆之日,而这些罗汉都是经由佛陀剃度的弟子。“万佛节”是泰国华人对该节日的称呼。“万佛”两字表示“众多”之意。1913年,万佛节才被泰国政府规定为节日。

万佛节的早晨,泰国男女老少带着鲜花、香烛和施舍物品前往附近寺院,进行施斋、焚香、拜佛活动。政府也举行庆祝仪式,国王亲自参加。由国王给一定数量的“长明烛”点粉,撒1250朵茉莉花。然后,长明烛由重要王寺主持迎去,通宵点燃在佛殿中。

2.佛诞节

泰国阴历6月15日,公历一般在5月。泰国佛教认为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涅槃的日子都在同一天,因此佛教把这一天作为重要纪念日。“佛诞节”是泰国华人对该节日的称呼。泰语的意思是“6月15日供养”或“维莎迦节”。1954年,在缅甸仰光召开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三次大会上规定“维莎迦节”为“世界佛陀日”。节日放假一天,让公务人员有时间去佛寺斋僧、听经、赕佛、受戒、放生、在家守戒等。晚上,人们带着香烛、鲜花去佛寺,佛寺的院墙、佛殿、佛塔上还插有各色彩旗。此外还施放烟火、巡烛等。

3.守夏节

守夏节是泰国最重要的佛教传统节日,为泰国阴历8月16日至11月15日,公历为7~12月,是正值大雨滂沱的雨季,所以也称“雨安居”。守夏节源于古印度僧尼雨期禁足安居的习俗。守夏节当天,各佛寺举行入夏安居仪式,礼佛诵经并诵念“贫道将在此寺守夏安居三个月”三遍。然后,一般僧人向高僧忏悔过失。之后,各寺院和僧人互送鲜花、香烛互致敬意和忏悔。仪式后,僧人开始安居修学。因此守夏节期间,和尚足不出户。清晨看不见和尚沿街托钵化缘,而是在寺内研习佛理。若急事外出,也必须当天返回寺中。待雨季过后,再外出弘扬佛法。

一般想皈依佛门的青少年,大多选择在该节日前举行剃度礼、落发为僧,这是泰国守夏节的一大特色。

4.解夏节

亦称出夏节,每年泰历11月15日,公历一般为12月,是泰国重要的佛教传统节日。解夏节意即为期三个月的守夏安居期满,僧人可以恢复正常外出。解夏节当天,平民百姓在寺院内进行隆重的施斋并听僧人诵讲佛经。人们将佛像从佛殿里搬出,安放在可以移动的小亭子内。佛像放着僧钵,众僧手捧僧钵相随佛像之后,列队而坐的信男善女将施舍的饭食放入僧钵内。此外,人们还要进行奉献僧衣、守夏僧衣及施放黄布等布施活动。

(四)国家纪念日及其他

除以上的民族传统节日外,还有国家重要事件的纪念日及其他。现罗列如下:

国王登基纪念日:当今国王拉玛九世的登基日为1950年5月5日,因此政府规定5月5日为“登基纪念日”。届时,宫廷举行隆重的皇室仪式。

王后寿辰:8月12日,是当今王后诗丽吉的诞辰,也是泰国的主要节假日,又称“母亲节”。

拉玛五世逝世纪念日:10月23日为曼谷王朝拉玛五世逝世日,泰文称为“敬爱的大帝日”。

万寿节:12月5日,是当今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的生日,泰文称为“寿辰庆典日”。1981年,政府批准万寿节又名“父亲节”,以体现国王爱民如子。

宪法日:1912年12月10日,拉玛七世在曼谷阿南达萨玛空宫殿召集议员开会,并在泰王国第一部宪法上签字,举行功德仪式。此后,政府把12月10日定为“宪法日”。

七、社交礼仪及禁忌习俗

(一)社交礼仪习俗

1.姓名与称谓习俗

泰国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在日常交往中,一般都是单呼其名,而从不单呼姓氏。因泰国人的姓氏一般都很长,名字也较难记忆,所以泰国人自小就起小名以便称呼,如有以蔬菜名、动物名、水果名、树木名等作为小名的。在正式场合,泰国人喜在名字前加上表示身份、职务或者头衔名称等冠称,以表示尊重。如称呼未婚女子时,在名字前加一个“囊少”,即“姑娘、小姐”的意思;称呼已婚女子时,在名字前面加上一个“囊”,即“女士”。而对于男子的称呼,则在名字前冠一个“乃”,表示“先生”。如果无法弄清对方的身份或年龄,通常在名字前加一个“坤”字,无论男女均可用,意为“先生”、“小姐”。此外,“坤”还可用于称呼长辈亲属等,以表示尊敬。称呼同辈人时则喜欢在对方名前加上一个“辟”或者“侬”,即“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称呼比父母亲年长的女性为“坤罢”,即“伯母”;称呼比父母亲年幼的女性为“坤那”,即“阿姨”;称呼比父母亲年长的男性为“坤龙”,即“伯父”;称呼比父母亲年幼的男性为“坤那”,即“舅舅”。若为爷爷奶奶辈的,女性则称为“坤yai”,即“外婆”;男性则称为“坤搭”,即“外公”。

2.见面礼仪习俗

泰国人见面行双手合十礼互致问候,即双掌连合,放在胸额之间,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程度越深。小辈见长辈要双手举至前额,平辈相见举到鼻子以下。长辈对小辈还礼举到胸前,手部不应高过前胸。地位较低或年纪较轻者应先合十致意。别人向你合十,你必须还礼,否则就是失礼。合十时要稍稍低头,口说:“萨瓦迪”,即“你好”。双方合十致礼后就不必再握手,男女之间见面时不握手,俗人不能与僧侣握手。在特定场合,泰国人也行跪拜礼,如平民、贵官在拜见国王和国王近亲时行跪拜礼;国王拜见高僧的时候要下跪;儿子出家为僧,父母也跪拜在地。

3.待客习俗及做客习俗

到泰国人家访问时,在门口要脱鞋。泰国人认为脚是很脏很卑微低贱的,与泰国人坐着交谈时,避免将脚放在桌子上,不要跷二郎腿或把脚底对着别人;就座时,最忌讳跷腿。当着泰国人的面,不要踩门槛,他们认为门槛下住着神灵。就座时要双腿并拢,特别是妇女就座时,双腿一定要靠拢,否则会被认为没有教养。

当要从别人面前走过时,应微躬身子,以示歉意。与泰国人讲话时,要注意举止文雅,不要高声交谈。

与泰国人交谈时不得戴墨镜,一般以谈论泰国食物、天气以及对泰国的良好印象为较好的话题。泰人还喜谈他们的文化遗产、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和排球等。但最好避免谈论毒品走私、地区政治、对国王和王后的消极评论、腐败等敏感话题。

在泰国,仍然遵守男女授受不亲的戒律,所以男女不能过于亲近。

4.公众场合的注意事项

在介绍人们相互认识时,从地位低的人介绍起。若要介绍自己的夫人时,应先介绍夫人的名字。自我介绍时可无拘束,在社交场合自我介绍较通用。

在泰国的公众场合,不得有拥抱、亲吻或握手等动作,这被认为是不符合当地风俗的。泰国人非常尊重国王和王室成员。不要随便谈论或议论王室。遇有王室成员出席的场合,态度要恭敬。

泰国人大多彬彬有礼,很难看到有人大声喧哗或者吵架,因此说话时应压低嗓门,无论发生了什么,不要当众发脾气。

泰国禁赌,即使在酒店房间里也不要打牌或打麻将。

泰国人非常爱清洁,随地吐痰、扔东西被认为是非常缺乏教养的行为。泰国人还非常注重卫生间的整洁,因此无论外出还是在酒店,都应注意保持清洁。

5.商务礼仪

泰国人经商一般不喜欢冒险,小心谨慎,宁可依靠自己的力量,积少成多地发展,也不愿大数额地贷款,大范围地投资。由于过分地谨慎,不轻易相信别人,故很多企业带有浓重的家族色彩。泰国商人十分注重人际关系,在他们看来,与其你争我斗,费尽心思才获得一些利益,倒不如把这些利益让给那些诚实而富于人性的对手。对于商品,他们重视质量甚于牌子,只要商品货真价实,即使是名不见经传的产品,也能获得认可。此外,同大部分的华人一样,泰国人非常注重面子,注重别人对自己外表的看法,若能让对方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无疑可以使洽谈在十分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与泰国人进行商务谈判坐下时,千万别把鞋底露出来。

泰国着装比较讲究,衣服均要熨烫,正式场合和庄重的仪式,男士均穿西装,妇女穿裙装,忌穿长裤。

6.其他日常习俗礼仪

泰国国王及王室在泰国享有崇高的地位,不论泰国人还是赴泰的外国人,如果对国王和王室不敬或有亵渎行为,都会受到公众唾弃、惩罚甚至入狱。尤其不能踩国王图像等。在大型宴会、酒会、公共集会及影剧开始前,都要演奏或播放歌颂国王的《颂圣歌》,在演奏或播放时,全场肃立不得走动或说话。在路上有王室车辆经过时,其他车辆均停止行驶,有些人甚至要下车目视王室车辆,待王室车辆经过后方又恢复行驶。在泰国学校内,每天早8点都会播放泰国国歌,这时所有的路人都要肃穆站立。

泰国习惯用颜色表示星期。如红色是星期日,紫红色为星期六,淡蓝色为星期五,橙色是星期四,绿色为星期三,粉红色是星期二,黄色是星期一。现仍有按星期选色着衣的习俗。

(二)禁忌习俗

1.与宗教信仰有关的禁忌习俗

泰国是佛教国家,僧侣地位较高。拜见僧侣时,任何人都须向僧侣合十致意。每尊佛像都是神圣的,不要触摸佛像,绝对不得爬上佛像拍照或对佛像做出不尊之举。不要把佛像放在裤袋内,泰国人认为身体的下部接触佛像是对佛像的亵渎。不能手指僧侣,不能接触僧侣(身体)。尤其女性不许与僧侣握手,在汽车上不许与僧侣邻座,即使是僧侣主动前来打招呼,也应礼貌地拉开距离。女士若想将东西奉给僧侣,宜托男士转交,如果要亲手赠送,僧侣通常用一块黄袍或手巾承接该女士交来的东西,过程中僧侣是不容许碰触女性的。遇女尼时,男子亦要小心不要触及她们身体。遇见托钵化缘的和尚,忌送现金,否则为破坏僧侣戒律的行为。晴天路遇和尚时,若从和尚面前经过,须绕开和尚的身影。按佛教说法,和尚的身影即和尚本人,跨越和尚的身影,等于跨越和尚,为不尊的表现。游客在给僧侣拍照前,应先征得同意,拍照后应有礼貌地表示谢意。

泰国的寺庙是公认的神圣之地,凡入寺庙,衣着必须整洁端庄,不可穿短裤、迷你裙、袒胸露背装和其他不合适的衣服。游客在进入佛殿前还要脱鞋,否则,会被视为玷污佛堂,且不可脚踩门槛。

2.其他日常禁忌习俗

泰国人非常重视头部,轻视脚部。绝对不能用手摸泰国人的头,否则被视为对泰国人的极大侮辱。在泰国,只有国王、高僧和父母才能抚摸孩子的头。因为泰国视人的头部为精灵所在的重要部位。如果您无意中碰及他人的头部,您应立即诚恳地道歉。即使是理发师也不能乱动别人的头,在理发之前必须说一声“对不起”。

与别人谈话时手势要适度,不许用手指着对方说话。从别人面前走过时(不管别人是坐着或站着),不得昂首挺胸,大摇大摆,必须躬着身子,以表不得已而为之的歉意。妇女从他人面前走过时,更应如此。学生从老师面前走过时,必须合十躬身。

泰国人认为人的右手清洁而左手不清洁,左手只能用来拿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向泰国人递送东西时,比较正式的场合要用双手奉上,一般情况下用右手递送东西,但忌讳用左手接递,否则会被认为是鄙视、不尊重他人。至于抛东西给别人,则是不容许的。

脚掌也被认为是不净的。在入座时,应避免将脚放在桌子上。泰国人认为脚部是卑贱的,只能用来走路,不能干其他事情,例如用脚踢门和用脚指东西等都会受到人们指责,用脚尖撞人或指人都会被严厉地呵斥;把鞋底对着别人,被认为是把别人踩在脚底下,是一种侮辱性的举止;忌把脚伸到别人跟前,也绝对不能把脚掌冲向佛。

通常泰国女性都是比较保守的,在未经她们同意的情况下,不得触摸她们(身体)。妇女落座,要求更为严格,双腿必须并拢,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文明,缺乏教养。男性蓄须被认为不礼貌。

在一些农村里,忌赞美别人小孩子长得漂亮。在泰国人的水灯节期间,无论那水灯多么精致美丽,都绝对不能捡起来,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泰国人睡觉时,头部不能朝西。因为日落西方象征死亡,只有人死后才能将尸体头部朝西停放,泰国人建筑房屋时,也习惯房屋坐北朝南或坐南朝北,而不朝西。当被要求签名时,不能用红笔签名。因为按泰国的风俗,人死后才用红笔写上死者的名字,并把它贴在棺木上。

本章小结:

泰国有千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微笑国度等别称。因受到世界三大文化的影响,加之浓郁的佛教宗教信仰,形成了泰国独特的文化和持续相传的风俗习惯。近几年,因泰国国内政局不稳,使其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思考题:

1.泰国一度以“微笑国度”著称,亦非常注重礼节。中国也是个礼仪之邦,请联系我国的礼仪习俗,分析中泰礼仪的异同。

2.请简述佛教对泰国日常礼仪的影响。

【注释】

[1]“知足经济”是普密蓬国王于1997年的寿诞演讲中首次提出的发展理念。“九五”计划尽管将“知足经济”列为指导原则,但因宏观经济的压力,所以最终实施的依然是扩张性的“双引擎战略”,而不是强调适度性的“中间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