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柬埔寨社会文化习俗简述

柬埔寨社会文化习俗简述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社会文化习俗和民俗风情由于受到气候、资源、宗教和境外民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显得丰富多彩。柬埔寨寺院历来既是宗教活动的中心,又是文化艺术的中心。

柬埔寨社会文化习俗简述

第三节 柬埔寨社会文化习俗

柬埔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20多个民族。其社会文化习俗和民俗风情由于受到气候、资源、宗教和境外民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显得丰富多彩。

一、宗教文化习俗

柬埔寨以上座部佛教为国教,婆罗门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也有少量存在。

(一)婆罗门教

早在1世纪,婆罗门教就传入了柬埔寨。9世纪后,柬埔寨最高统治者把婆罗门教的信仰和帝王崇拜结合起来,创立了一种“王权神授”的神王思想,婆罗门教由此进入鼎盛时期。到14世纪后期,婆罗门教逐渐被上座部佛教所取代,走向衰落。但至今它仍在柬埔寨现实生活中留有痕迹。如国王登基仪式仍然由婆罗门高僧(尊称国师)主持,象征王权的王冠、宝剑、罗伞、金鞋等由国师保管。

除了来自印度的婆罗门教和佛教之外,来自西方的天主教在柬埔寨越人、越侨中比较流行,而占族人则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华人、华侨信仰多神教。

(二)上座部佛教

佛教大约在3世纪传入柬埔寨,当时在人民中传播开来的首先是大乘佛教。13世纪,上座部佛教从暹罗传入柬埔寨,上座部佛教崇尚俭朴,宣传“生死轮回”、“自我解脱”,因而很快在饱经劳役和战火之苦的柬埔寨民众中传播开来。14世纪,上座部佛教被奉为国教,并且长兴至今。目前,全国80%以上的人信奉佛教。

柬埔寨佛教分为两派:一派是摩哈尼加派,又称大群派;另一派是塔玛育特派,又称追随教规派。两派都设有全国佛教会。国家元首是两派佛教会的最高领袖,但其职权只是保卫宗教。在传道方面,两派有自己宗教上的领袖僧王。僧王由国王任命,两派僧王彼此独立,分管自己属下的众僧。

柬埔寨男性佛教徒,上至国王,下至平民,一生至少要出家剃度当和尚一次,少则数日,多可终生为僧。社会将出家当和尚当作一件大喜事。剃度是判断人品的重要标准,剃度当过和尚的人,还俗之后求婚、就业等都有优越性。

柬埔寨寺院历来既是宗教活动的中心,又是文化艺术的中心。僧侣们向人们传播佛教思想,也负责教儿童识字和学习文化,同时宣传卫生常识,为此僧侣们备受敬重。

二、服饰文化习俗

柬埔寨地处热带,常年气候炎热,因此柬埔寨人的穿着极为简单、朴素。但是他们的服饰也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一)高棉传统服饰

传统的高棉民族服装主要有纱笼、筒裙、凤尾裙、紧身衣和水布等。

纱笼是柬埔寨人民的传统便服,用丝绸、方格布或印花布做成,将布料从两边缝合成一个筒形,宽度在1~3米,穿时把纱笼筒叠成两层。纱笼的透气性能好,穿着简便且凉爽,比较适合炎热的天气

柬埔寨男子的传统便服是上身穿对襟短上衣,热天则穿圆领汗衫,下身穿黑色纱笼,布料通常是棉布,有钱人喜好用丝绸。妇女的传统便服:上衣多为丝质圆领对襟短袖衫,颜色以深色和白色为主,下身穿的长裙叫“桑伯”(筒裙),其制作方法与穿着方式跟“纱笼”完全一样,只是颜色更为丰富,除了黑色之外,还有鲜艳的金色、黄色、棕色、绿色。布料的质地有棉、丝、麻、涤、绸缎等,而且印有各种椰树、花草鱼鸟和风景图案。有些妇女还配上金色、银色的腰带,更显美丽大方。

凤尾裙柬埔寨语称“干曼”,是柬埔寨一种古老的服装款式,也是最高贵的民族服装。凤尾裙实际上是一幅八九尺长的锦缎或棉布,不用缝合,直接围于腰间。穿上以后,无论从前面还是从后面看,其形状都有点像鱼的尾部,颇有特色。这种服装自古以来就是柬埔寨的礼服,王室成员和高级官员一般在传统庆典活动或正式场合时才会穿锦缎干曼,也是普通百姓中婚嫁期间新娘新郎必穿的服饰之一。

水布柬埔寨语称作“格罗麻”,是用红、白、蓝、绿等颜色的棉纱或丝绸织成的长约150厘米、宽约80厘米的方格布巾。专供儿童使用的水布规格略小一些。水布中间是各种颜色的方格图案,两端各有10多厘米的长条形图案,有的留出一段线头编成穗状,多数都是直接收口。

水布用途十分广泛,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可以用来遮阳避雨,充当汗巾,还可作腰围、纱笼或被单。它是柬埔寨男女老幼随身携带的必备之物,尤其是女孩子,出席正式场合时必不可少,腰上缠绕一条图案优美的水布会使得女孩子更显得端庄贤淑,是很好的装饰品。现常作礼物送给贵宾。

柬埔寨人不论男女都喜欢佩戴金饰品或宝石装饰品。主要有两种原因:其一,几千年来,柬埔寨社会动乱时期远远超过稳定时期,老百姓一直生活于混乱不安的社会环境,他们认为这些饰品可以帮助他们消灾解难;其二,由于长期社会动荡,柬埔寨人认为一旦自己遭遇不测,身上佩戴的饰品可以让那些好心人或僧侣为自己办理后事。柬埔寨妇女喜欢用色彩鲜艳的颜料涂抹手足,据说是婆罗门教遗风。

柬埔寨人脚上一般穿拖鞋,不喜欢戴帽子。

(二)占族传统服饰

柬埔寨占族人的服饰具有明显的穆斯林特点,男子穿着类似纱笼的长袍,戴白色无檐帽或黑色土耳其帽;女子披头巾,戴耳环,穿色彩艳丽的纱笼,上身穿敞领、束腰、紧袖的外衣,颜色以黑色、绿色为主,有的则穿一种中间打结的蜡染布衫。

如今,无论是高棉族、占族、华人后裔及少数民族等,他们的服饰都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女性服装,不仅色彩更加艳丽多姿,而且款式越发多种多样。在城市,人们在公共场所大多西装革履,但闲暇时着装随意。年轻人多穿T恤衫、牛仔裤,只有在家里才会穿传统服装。在乡村,穿纱笼和桑伯的也逐渐变少,穿长衣长裤的人慢慢多起来。

三、饮食文化习俗

柬埔寨是世界上著名的水稻产地之一,洞里萨湖周围平原被誉为“鱼米之乡”,因此,大米和鱼虾是柬埔寨人民的主要食品。他们以大米为主食,以鱼虾为主要副食,喜吃富有刺激性味道的蔬菜,如生辣椒、葱、蒜、姜等,还喜吃生菜、生肉和腌鱼酱。现代的饮食方式有很大变化,他们喜爱中国菜越南菜和西式菜。居住在高原山地的居民,除了食用大米之外,还辅以玉米大豆、甜薯等。

鱼虾是他们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既可新鲜煮食,又可制作干鱼、咸鱼、熏鱼等,还能制成鱼露,特别受普通老百姓喜爱。柬埔寨人喜欢吃素,经常将茄子、木瓜南瓜、冬瓜、椰果等各种蔬菜在一起煮,成为一道蔬菜大杂烩。他们还爱吃甜食,很多食品中都要加糖。他们喜欢在食物中加入生姜豆蔻薄荷胡椒柠檬、鱼露等各种调料。人们在进餐时都喜好喝汤,最常见的是酸鱼汤,将蔬菜和鱼虾在一起煮,再加入各种香料,味道十分清香可口,能增进人的食欲。他们还喜欢吃火锅,一般将青菜蘑菇、鸡肉、牛肉面条等一股脑地放进陶制的砂锅里,待锅里的汤水沸腾,即可盛汤食用。

柬埔寨人还喜欢吃烧烤和煎炸食品。每当夜幕时分,很多年轻人结伴到皇宫前面的著名小吃街,品尝烤牛肉烤鱼、鸭仔蛋、炸蜘蛛、炸蝉蛹等特色小吃

水果是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柬埔寨人经常食用的水果有香蕉芒果、番木瓜、棕榈果、红毛丹等。

在柬埔寨广大农村,人们还保持着传统的饮食习惯,他们爱用瓦锅煮饭、土锅熬汤、椰壳当勺。一家人围坐在铺好席子地板上用餐,中间放一个大木盆,盆子里装着各种大小不等的碗、盘,再准备一份净水。他们习惯用大碗盛饭,用小盘子盛菜,用右手抓饭入口,不使用筷子、刀、叉等物。一边抓饭吃,一边在清水里唰手指,别有一番风味。值得注意的是,柬埔寨人对左右两手的用途有严格区分,只能用右手进食。柬埔寨男人进餐时还喜欢抽烟喝酒。如今,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不论城乡,用筷子吃饭的人越来越多。

四、居住文化习俗

柬埔寨人的传统住房多为竹木结构的高脚式房屋,从不同的建筑材料仍可大致推断房屋主人的生活水平。有钱的人一般用砖和水泥建高脚屋,并雕梁画柱;大多数普通农民使用的则是木板、竹片;而穷人只能使用棕榈树叶。这些高脚屋一般离地2米左右,上面住人,下面可以摆放织布机,或支起吊床以便休息,也可以用来存放农具或停放车辆。房屋多为坐西向东,四周种植各类热带奇花异草。

人们通过扶梯上下高脚屋,扶梯下有水缸,人们上楼前要先洗脚,上梯前须脱鞋,否则为不礼貌。

首都金边的建筑物具有多种风格,城中的寺庙全是古老的吴哥式建筑,较为现代的住宅和办公楼则多是法国式的。最近5年来,政府为了加快金边房地产的发展,提高金边经济发展速度,已逐渐放宽对高层建筑的限制,因此,金边的高层建筑正逐年增多。

五、传统婚丧习俗

(一)婚姻习俗

柬埔寨男女青年结婚比较早,通常男子在18~25岁、女子在16~22岁,否则会为世俗所轻视。柬埔寨的婚姻习俗,有一些独特的仪式。

柬埔寨人对子女的婚姻很重视,尽管成年男女有恋爱自由,但是成婚却须由媒人说亲、征得双方父母的同意之后,再按照传统仪式完婚。因此,结婚之前一般要经历四大步骤:物色配偶、请人说亲、商定聘礼、登记。相关的风俗习惯主要有:

(1)女青年的“蔽日仪式”:当女孩子到了结婚年龄时,父母就要把她关在房间里,不让见阳光,到了规定日期才能出门,这段时间称为“蔽日期”。按照家庭贫富程度,蔽日期可规定为3个月、6个月或1年。蔽日期开始时,女青年的父母邀请僧侣来诵经祝福。女青年在蔽日期间,任何男人都不能见她,即使是父亲和亲兄弟也不例外,吃饭、睡觉、洗澡都在房间里。菜肴用花生、芝麻酱椰子、蘑菇等做成,不能吃鱼、肉等。蔽日期结束后,父母才允许女儿找对象结婚。

(2)求婚:成年男女青年可以自由地在一起玩耍,以便在互相交往过程中寻找意中人。堂兄妹、表兄妹等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之间禁止通婚。那些出家当过和尚后还俗的男子比较受女子喜欢,更容易找到配偶。男女青年彼此有意后,男子便请求父母找媒人到女方家里提亲。也有男青年的父母看中了别人家的姑娘,就会设法了解姑娘的生辰八字,并请算命先生算一算双方生辰八字是否相宜,如果合适,便托媒人去向女家求婚。男方的父母在选择媒人时,通常要找那些在当地有地位、家庭美满的“好命人”为媒。媒人带上水果、糕点槟榔、烟叶等礼物到女方家,征求女方家的意见;女方也会积极调查男家情况,经过认真考虑后,如果觉得合适,就把亲事答应下来。

(3)送聘礼:女方同意后,男方要给女方送聘礼。根据男方家庭的经济条件,聘礼分为小礼、中礼、大礼三种。一般聘礼有衣服、金银首饰、蔬菜、水果、鸡、鸭、鱼、肉、酒等,由男方亲族的妇女用托盘端着,列队送往女家。女方家收下聘礼之后,便要请巫师卜卦选择结婚日期。婚礼要选黄道吉日,但不能在佛教斋戒日和逢单数的月份。从订婚到举行婚礼通常要有两三个月的准备时间。有的地方还要求男方在订婚后先到女方家干活,如果女方家对男方干活不满意的话,有可能会解除婚约。

(4)登记:举行婚礼前,男女双方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双方父母和两个证婚人陪伴下,到村委会或乡政府民政办进行婚姻登记,向登记处的官员宣布自愿结为夫妇,领取证书,以便获得法律承认。

(5)婚礼:柬埔寨的习俗是男子“嫁”到女家,婚礼的全部仪式都在女方家进行。按照传统风俗,柬埔寨的婚礼要连续举行三天,第一天叫“入棚日”,第二天是“正日”,第三天为“拜堂日”。

柬埔寨实行一夫一妻制。柬埔寨人认为,结婚是男女双方依照法律相互结合的一种隆重的约定,不能任意中止这种结合。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离婚必须有相当充分的理由,只有经过调解无效之后,才能离婚。现在尽管离婚、再婚都已合法化,但人们普遍还是看不起离过婚的人,因此,除非万不得已,人们一般不会提出离婚。

(二)丧葬习俗

信仰上座部佛教的柬埔寨人相信生命有轮回,把死看成一个生命的结束,另一个生命的开始。当病人临终之前,家人要请和尚来念经,为即将离世之人赎罪和祈祷。人死后,要在床头点燃一对蜡烛,并把一枚银币或戒指放入死者口中,表示人死万事空,连一枚银币也带不走,同时,还有警示活着的人多行善事的意思。有丧事的人家通常要在门外插一面白色的三角旗。

柬埔寨佛教徒死后实行火葬。火葬前要用香水将尸体洗净,穿上白色寿衣,用白色或白绸包裹之后再用5条白绳把尸体绑紧,才能放进棺木。家里的孝子孝孙须剃光头发(保持100天),身着白色孝服,女性亲属披一条白布并穿孝服。火葬一般在午夜进行,地点通常是寺院的焚尸阁。出殡时由一位年老的和尚领头,幡旗鼓乐开道,孝女紧随灵柩之后,沿途抛洒炒米。尸体抬到寺院后,把灵柩安放在火葬坛上,死者的头部要朝向西方。先由和尚在灵前诵经,用法水冲洗遗体,再用五香木点火焚尸,与此同时举行孝子削发为僧的仪式。孝子手捧袈裟站在火葬坛前,跟着和尚念经,老和尚把袈裟上面的腰带套在孝子颈项上,孝子披上袈裟就成为一名僧人。按照习俗,在葬礼上当和尚是孝子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尸体焚烧之后,要举行“换身”仪式,即在骨灰堆上画一个头部朝东的像,佛教徒认为头部朝西象征着死亡,头部朝东象征着诞生,“换身”就是预祝死者早日投生。火葬结束之后,死者家属要给所有参加火葬仪式者一些纪念物,通常是死者火化后留下的牙齿、骨头等。这些物品被一些人用来充当护身符。

六、传统节日习俗

柬埔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其中主要节日有:

1.柬埔寨新年

每年4月13~15日是柬埔寨传统新年,也叫泼水节,与我国云南傣族泼水节相似。节日期间,高棉人先要打扫和布置自己的房屋,然后参加传统的活动。男女老少换上节日盛装,探亲访友,信徒们做各种食物送到寺院拜佛斋僧。全国各地的寺院都要布置一新,悬挂佛教的五色旗和白色的鳝鱼旗,结上铜铃。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到寺院礼佛斋僧。建沙塔、浴佛像是传统的庆祝活动。

新年的第一天为守岁日,这天下午要举行迎新年仪式,晚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请僧侣诵经祈福。第二天为辞岁日,上午举行各种庆贺仪式,下午请僧侣念经,进行沐浴,亲朋好友之间互相馈赠礼物。一般新年的第一、第二天在寺院建沙塔,先由僧侣在寺院周围放置一些沙作为若干个塔基,用竹片、树枝把塔基四周围起来,并插上纸花、红旗等,接下来由民众搬来沙子倒进去。参与建沙塔的人很多,很快就堆成若干个沙塔,人们把香、烛插在沙塔上,洒一些槟榔和香水,举行祈祷仪式,希望来年五谷丰登、健康长寿,幸福就像沙粒那么多。

新年第三天为新岁,要举行浴佛仪式。人们将装有鲜花、洒过香水的清洁水淋于佛像上,佛像下面用盆子接水,这些浴过佛的水被柬埔寨人视为圣水。人们将圣水带回家,洒在每个人头上,给孩子淋浴,人们认为这样做可以为家人、孩子带来吉祥和幸福。这一天,文武百官和各国驻柬埔寨外交使节都要穿上礼服,进王宫给国王、王后拜年。全国各地城乡都举行多种多样的新年庆祝活动,大家都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愉快气氛中。

2.御耕节

柬埔寨是传统农业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古至今,御耕节一直受到上至国王,下至百姓的重视。为了祈祷有一个丰收年,每年的公历5月份中旬左右(佛历六月下弦初四)都要举办隆重的御耕节仪式,以求获得大自然的恩赐。御耕节期间正值雨季来临,意味着一年农耕的开始。届时由国王在王家田举行象征性耕种仪式,以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根据习惯,在国王主持举行御耕节仪式之前,农民是不得开犁耕种的,即使误了农时也不敢轻举妄动。(www.xing528.com)

从前,国王亲自在圣田扶犁主持御耕节仪式。到了安东国王(1841~1860年)时期,国王就不亲自扶犁了,御耕节时国王的一切活动都由农业大臣代替,称为“御耕王”。同时有一人扮作仙女跟在犁田队伍后面撒种。这个仙女被称为“麦霍”(意为“南方之母”),由“御耕王”的夫人代理。

从1963年开始,每年的御耕节都由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亲自扶犁。而“麦霍”的角色则交给了他的女儿担当。1970年西哈努克亲王被朗诺推翻后,御耕节活动曾一度停止,1994年才又重新恢复。御耕典礼由柬埔寨政府的农业部组织,模拟一年劳作的过程,文武官员和外国使节也身穿礼服参加,国王、王后亲临现场观看,文武百官和各国驻柬使节应邀参加。在特定的圣田(现位于国家博物馆之前的王家圣田)举行,四周设有5个亭子,每个亭子里供一尊佛像。圣田前方设置礼坛,礼坛上并排放着7个大银盘,分别装着稻谷、青豆、玉米、芝麻、青草、水和酒。仪式开始后,作为国王代表的农业部部长率领群众先到西北角的亭子,向佛像礼拜后吹起海螺,表示耕作开始。随后,农业部部长亲自扶犁,带领耕作队伍来到东边的亭子,把披着彩衣的“神牛”解开,用“神水”洒在牛身上,然后由“神牛”拖着木犁,绕着圣田进行象征性的犁耙。王后的代表和一些宫女紧随其后,从银盘中抓起五谷播撒在圣田里,象征着播种。最后,把“神牛”牵到礼坛前,让它自由选食,根据牛吃什么来预测当年的收成前景。若是牛吃稻谷、玉米,就预示着这年粮食将有大丰收;要是牛吃了青豆、芝麻,可能意味着水果的好收成。哪种粮食被吃得多,便预示着那种庄稼就会获得丰收,吃得少则收成少;神牛吃鲜草,预兆谷米歉收,甚至发生饥荒;神牛喝水预兆发生水灾;神牛喝酒预兆发生战争,匪盗横行。

近几年来,“御耕王”分别由王族人员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担任,例如西哈努克国王之子拉那列亲王和尤瓦那亲王、国会主席谢辛、农业部长曾仕伦、最高法院院长德蒙迪等都曾充当过“御耕王”的角色,而“麦霍”也就分别由他们的夫人担任。

3.比萨宝蕉节

比萨宝蕉节又称佛诞节,为柬埔寨最盛大的佛教节日。据介绍,比萨宝蕉节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得道与圆寂,由佛教界规定的节日。佛祖于佛历4月15日诞生,并于同一日得道及圆寂,只是年份不同而已,因此,佛教徒把每年佛历4月15日定为神圣日子。柬埔寨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每年的这一天,柬埔寨数以万计的佛教徒涌向干丹省乌东山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全世界佛教徒均在这一天举行各种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0年承认比萨宝蕉节为人类宝贵文化遗产。

4.亡人节

亡人节也是柬埔寨的传统节日,类似中国的清明节。于每年的佛历10月1日至15日(公历9月)举行,历时15天。亡人节既是悼念自家已故的亲人,又是为了救济无数的“恶鬼野魂”,因此,佛教徒要集体到寺院去做善事,积功德。按照传统,这15天中,每天早晨4点钟左右,善男信女们便拿着捏成一小团一小团的糯米饭、糕点、香蕉和蜡烛等,放在盘中,聚集在佛寺大堂,听僧侣诵招魂经。听经约1小时后,人们排着长长的祭祀队伍,每个人手上都举着装满糯米饭、果品等食物和香蜡的盘子,围绕佛殿一边走一边将盘子里的米饭、果品洒落在地上,走三圈后祭祀仪式结束。之后佛教徒们都要聚集到寺院,带上各家煮好的饭菜,把所有的米饭放在一张干净的大草席上,然后将所有的菜都倒入一口大锅里,摆好碗碟,先请僧人用膳。僧人吃完后,佛教徒们才吃早餐。这一过程被称为“添坟”,是亡人节的重要活动。按照传统,高棉族人在亡人节期间,必须为自己的先人供奉丰富的饭菜,由和尚诵经召其归来饱餐一顿。

亡人节最后一天是“送鬼日”,活动比较多,也最为隆重热闹。第一个仪式是“波列隆达”,凌晨3点人们就起床,用芭蕉树皮制成小船,焚香点烛,将装有饭菜、糕点、水果、盐、米、五谷等食品的小船放到河水里,任它随波逐流,漂向远方,寓意送先人升上天堂。第二个仪式是“砌沙坛”,天亮后人们着盛装来到寺院,善男信女们砌好8座沙坛,围坐其旁,僧人在沙坛上点上几炷香开始诵经。信徒们依次传递着点燃的蜡烛,以此为已故先人赎罪。第三个仪式是“邦速鼓”,人们将寄放在寺院的骨灰盒取出,没有骨灰盒的则把死者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请僧人为之诵经超度。

5.加顶节

加顶节是柬埔寨佛教徒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为期一个月的加顶节从每年的佛历11月初一开始至12月初一结束(公历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据佛教经典记载,在佛祖传教时期,有30名僧侣特地从远处的佛寺赶路到佛祖讲经的地方,但是在距离大约96千米就要到达目的地时,守夏节到来了。这30位僧侣不得不停止行程,守在那个村庄里集体修经念佛,一直到守夏节结束才继续赶路,大约半个月后才抵达目的地觐见佛祖。这时有些僧侣的袈裟已经破旧不堪,深受佛祖的同情。所以,佛祖郑重宣布,每年佛历11月16日至12月15日定为加顶节,一直维持至今。这便是加顶节的由来。据说,能够参加加顶节的善男信女,不但在今世,而且到了来世也能获得佛祖赐予的五福,排除各种厄运,迎来美好的生活。

加顶节通常由富裕人家或是德高望重的人发起并承担有关费用。他们会在家中摆筵席请客和敬请僧侣诵经,邀请亲朋好友到其家中。然后收集人们捐赠的物品,主要有袈裟、钵、蚊帐、椅子、碗筷和食品等。在把这些礼物送往寺庙前的一天要搭建一个临时会场,人们把捐赠的礼物放进一顶轿子,敲锣打鼓抬到选定的临时会场,举行诵经祝福仪式。晚上,人们唱歌跳舞一直狂欢到深夜。第二天清晨,人们穿上新衣服来到会场,用轿子抬着礼物前往寺院。当加顶队伍抵达佛寺后,发起人在长鼓舞舞蹈团的开路下,率领加顶队伍围绕大佛殿步行三圈,之后才从大佛殿东面的正门进入殿内听僧侣诵经。然后由发起人主持敬奉袈裟与公布善款数据,善款用来充当维修与扩建佛寺各方面建筑的经费。许多大佛殿都是利用加顶节筹募到的善款兴建的,可见加顶节对于弘扬佛教文化传统的重要作用。在这段期间里,每间佛寺只能在已规定好的日期里接受一次加顶节奉送的袈裟和经费的仪式。

6.送水节

柬埔寨国土上江河纵横,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柬埔寨文化中,水象征着生命与生育。每年佛历12月15日(公历11月初左右)月圆之时,柬埔寨人民都要隆重庆祝自己的传统节日——送水节。

送水节是祭祀每年11月间湄公河、洞里萨河河水退潮的节日。每年公历5月,柬埔寨进入雨季,湄公河、洞里萨河河水高涨,湄公河水沿着洞里萨河倒灌入洞里萨湖,不仅使湖面迅速扩大数倍,大量鱼虾在湖内繁殖起来,使洞里萨湖成为一个天然鱼仓,同时,雨水给农民播种、插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农民开始紧张的农田劳作。到公历11月,柬埔寨进入旱季,落潮之后,洞里萨湖水开始回流入湄公河,最后注入大海。这时,洞里萨湖里的鱼已经长大,柬埔寨进入捕鱼季节,同时,水稻也已成熟,农民准备开镰收割。农业获得丰收,柬埔寨人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因此,每年河水退潮时就要举行仪式,欢送水神、地神,酬谢上天赐予他们水和土地,同时,也祈求上天对他们平时浪费水和土地行为的宽恕。

送水节期间全国放假三天。节日期间,全国各地张灯结彩,纷纷举行规模浩大的庆祝活动。现今,王国政府和皇室一般要在金边市举行三天庆祝活动,国王、王后、王室成员以及政府要员都要参加一些重要仪式,同时还邀请各国驻柬外交使节观礼。

第一天白天举行龙舟赛开幕式和初赛。地点位于金边著名的四壁湾,每年有上百艘龙舟参赛。全国各地的村民们把安放在寺院的龙舟取下来,请僧侣念经祈祷后,再把龙舟油漆一遍,在龙舟上画一对金色的大眼睛就可以正式参赛了。龙舟一般长约20米,可容纳40~50名选手。每艘龙船的船首都站立着一位指挥者,他控制着划桨的速度和节拍;船尾坐着一位舵手,负责掌握行船的方向;船上还有一位扮装成小丑、戴着面具的鼓励者,不断给自己船上的选手鼓劲。江面上百舸争流,河岸边成千上万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幼欢歌笑语,加油呐喊。人们都沉浸在狂欢之中,场面十分壮观。

第二天白天继续比赛,晚上进行拜月和吃扁米(把糯米炒熟后舂扁做成的一种食品)仪式。首先,国王在金銮殿举行拜月仪式,通常在午夜时分举行。接着在国师诵经的同时,国王点亮24根白色蜡烛,“24”代表柬埔寨目前24个省和直辖市。蜡烛燃烧的整个过程,国王、国师及众僧侣一起为柬埔寨来年的好年头做祷告,国师还需观察并记录每一根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火势和速度。蜡烛熄灭之后,经过国王的同意,国师当场通过电视直播节目向全国老百姓公布来年各省和直辖市运势的预测结果。最后,电视台会直播吃扁米仪式。食用之前,国王、国师及众僧侣都要进行祷告,然后国王用圣水浸湿手掌和脸,再用一片树叶蘸着圣水洒在自己的额头和身上,以感谢水神带来农业丰收。祷告结束方可食用。

普通老百姓也在家中或寺院里祭月,他们点燃蜡烛,为月神献上美味的糕点、茶水、扁米以及各类新鲜水果,紧接着做虔诚的祷告,感谢月神赐予他们阖家幸福美满。大多数未出嫁的姑娘祈求月神能让爱神降临到自己身上,早日找到自己的幸福。

第三天是最热闹的一天,当天下午举行龙舟赛决赛和颁奖仪式,晚上是放水灯活动和燃放烟花。当夜幕降临、圆月东升之时,湄公河、洞里萨河河畔响起隆隆的礼炮声。在王室成员或政府高官的主持下,由高僧带领众人进行祷告:“愿流水把一切病魔和灾难冲走,把幸福和安康带给人间”。祷告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放河灯,各式各样的河灯漂浮在湄公河和洞里萨河的河面上,宛如繁星闪烁,承载着人们默默的祝福随河水流向远方。渔民们在各自的小船上设祭台,摆满祭品,点亮灯烛,把河面照得透亮。王室的河灯最为华丽,往往是一艘装饰辉煌、设有祭台的小艇,祭台上布置了数百支红蜡烛,先由国王亲自点燃其中的几支,然后由王室其他成员和贵宾们把其余的蜡烛一一点燃,任由这艘小艇在江面漂流,与数不清的大小河灯混杂在一起,构成了河灯、明烛与圆月争辉的美景。

7.独立节

独立节日是11月9日,是纪念1953年11月9日柬埔寨王国摆脱法国殖民统治宣告独立的节日,这天被定为柬埔寨国庆日,届时全国放假3天。近几年来,洪森领导下的柬埔寨王国政府,每年都要在独立纪念碑举行隆重的点火和灭火仪式。2008年11月9日上午,王国政府隆重举行柬埔寨获得独立55周年庆祝活动。西哈莫尼国王亲自在独立碑点燃圣火,并回到王宫前观礼台上,与各部委领导、国外驻柬使节、首都各界以及来自乡下的普通老百姓一同检阅由民众、文艺团体及花车组成的游行队伍。

8.风筝节

风筝节在每年佛历一月上弦十二日至十五日(公历12月)。风筝在柬埔寨有着悠久的历史。柬埔寨语的“风筝”和“鹰”是同一个词。据柬埔寨史料记载,皇家风筝节是为祭祀第三天堂的髻钗佛塔而举行的。仪式举行时搭盖起5座礼仪棚,请僧侣在5座大棚诵御祸经,并在每座大棚中放置5只宫灯和5只风筝。风筝节时,正值柬埔寨农民收割稻谷季节。全国城乡都要在空地或收割完稻谷的田野里举行放风筝仪式。

七、社交礼仪和禁忌习俗

柬埔寨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又是佛教国家。“高棉的微笑”是这个礼仪之邦留给世人的普遍印象。柬埔寨人非常注重礼节,讲究温、良、恭、谦、让,长幼有序,尊老爱幼,人与人之间友好和睦,待人十分有礼貌。

(一)社交礼仪习俗

1.姓名与称谓习俗

柬埔寨人姓在前名在后。贵族一般继承父姓,平民一般以父亲的名字为姓,也有以祖父的名字为姓的。柬埔寨人名字音节的多寡与地位的尊卑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平民的名字多为单音节,而贵族名字则比较长。

柬埔寨人相互之间通常不称呼姓,而习惯于直呼其名,并在名字前面加一个区分性别、长幼、尊卑的词。比如,一个名叫“舒”的男子,祖父辈称之为“召舒”(召意为孙儿);叔伯辈叫他“克梅舒”(克梅意为侄儿);同辈叫他“邦姆舒”(邦姆意为兄长);晚辈则尊称之为“达舒”(达意为爷爷),“欧姆舒”(欧姆意为大伯)或“布舒”(布意为叔叔)。对于名叫“丽”的女子,长辈叫她“宁丽”(宁意为姑娘);同辈则叫她“邦姆丽”(邦姆意为姐姐);晚辈则尊称为“耶依丽”(耶依意为奶奶),“欧姆丽”(欧姆意为大妈)或“铭丽”(铭意为姑、姨)。

2.见面礼仪习俗

柬埔寨人注意礼节,讲话很有礼貌。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是合十礼,即以两手掌合并立于胸前,稍微俯首,指尖高度视对方身份高低而定,对国王、王室成员和僧侣等还应行下跪或跪拜礼。在柬埔寨广大农村,人们只习惯于行合十礼。在城市居民中,除了沿袭这种传统礼节,也有行握手礼的。

柬埔寨人很注意长幼、尊卑的区分。一般来说,行礼的对象越尊贵,双手举的位置就越高,但最高也不能高于头顶,同时合十的双手不能左右摇摆,也不能偏朝身体的左边或右边,切忌将手举过头顶或向前远伸。在人际交往中,年轻人要先向年长者行合十礼,子女要先向父母行合十礼,弟妹要先向兄姐行合十礼,晚辈要先向长辈行合十礼,学生要先向老师行合十礼,俗人应先向僧侣行合十礼,这时要将指尖举至眉目之间,以示尊敬。老百姓要先向官员行合十礼,当遇到省长、大臣一类的高官时,要将手指举至鼻端才算礼貌;普通老百姓之间、官阶相同的官员之间行合十礼,双手合十举至胸前即可;政府官员之间或下级向上级行礼时,指尖举至口部即可;当老百姓遇见王室成员和高僧时,通常应下蹲或行跪拜礼。

现在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一些社交场合也流行握手礼,但男女间仍以行合十礼为宜。

3.待客习俗及做客礼仪

柬埔寨人待客非常热情。在柬埔寨人家做客,要注意宗教方面的风俗习惯和民族礼仪,给予尊重。例如许多佛教徒不吃荤、穆斯林忌提到猪、天主教忌讳“13”,尤其是“十三日星期五”这个日子,忌讳跷着二郎腿说话等。主人讲话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自己讲话时不要放声大笑,最好不要做手势。吸烟的客人,可询问主人,征得主人许可后可以吸烟;如果主人吸烟,可先向主人敬烟,然后再自己吸。同主人讲话时,要避免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内容;不要打听对方的工资收入、家庭财产等私人生活方面的事情;不对主人国家的内政作评论;不论述宗教方面的问题;不询问女主人的年龄,不夸奖女主人的长相、身材等。

(二)日常禁忌习俗

柬埔寨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有许多独特的禁忌习俗,主要有:

(1)柬埔寨人认为右手干净,左手肮脏。如果是行握手礼,必须用右手握手。吃饭、递东西一定要用右手或者双手,如果用左手给别人盛饭或是递东西,将会被视为无礼。

(2)他们认为头是人的神圣部位,因此不能触摸他们的头部,更不能随意抚摸小孩的头,否则被视为无礼。

(3)信徒进寺庙烧香拜佛时,要将鞋脱在室外,然后进入屋里,否则将被视为犯下大罪。寺庙里通常不允许拍照。拍摄和尚的照片,必须事先征得其同意,否则被视为大不敬。

(4)到当地人的家里,忌把鞋子带入门内;农村的房屋多为高脚式竹木结构,用扶梯上下,客人上梯前应先洗脚,或脱鞋在梯下,否则是不礼貌的。

(5)无论在公共场合还是在家里,都不能用脚指头指着别人。

(6)在家庭里,如果一家老小同居一室,晚辈的床一定不能高于长辈的床铺,任何人不得把脱下的裤子悬挂在别人头的上方,否则就是犯大忌,将被视为罪孽。

(7)和柬埔寨朋友拍照时,忌讳三个人一起拍照。

八、柬埔寨华人生活状况

在柬华人主要聚居在金边市、马德望省、磅湛省、桔井省等,他们的祖先多来自中国广东、福建、海南等地,以广东潮州人居多。他们根据各自的来源地,自发组成四大华人会馆:潮州会馆、客属会馆、福建会馆和海南会馆。此外,他们还以姓氏为依据,组成各种姓氏宗亲会,每年清明节之时,大家筹钱一同前往宗亲会址进行传统祭祀活动。

在柬埔寨的华人大多数不仅会讲地道的柬埔寨语和自己的方言,还能正确的使用中文。这主要归功于他们的爱国情怀。在柬华人修建了大量的华文学校。目前,柬埔寨全国共有56所华文学校,24个省和直辖市都有自己的华文学校,在校生3万多人,尤其以金边市端华学校规模最大,在校生达12000多人。他们不仅会使用中文,而且还保留大量的中国传统习俗。例如,清明节祭祀祖先,端午节吃粽子,中元节祭拜先人,中秋节拜月亮、品月饼,除夕守夜,大年初一至十五期间,广东人舞狮、客家人和福建人舞龙、潮州人提着桃花篮舞着大锣鼓,长长的游行队伍中,每个角落每个细节都在显示着中国各地古老的文化艺术特色。

金边市是华人最大的聚居地,以潮州人居多,更有“小潮州”之称。他们不仅兴建庙宇和华文学校,还牵挂着有家乡情怀的音乐和戏剧。为了满足群众需求,金边市有线电视台专门有一个频道,每天上午都播放大量的传统粤剧和潮州剧。中央市场附近还有一家店专门销售中国广东潮州当地戏剧的VCD和各种乐器。他们从小就喜欢看潮州戏、舞潮州大锣鼓,金边市还有好几个潮剧班,例如,老玉春香、老梅正、新一枝香、正天香等。和中国一样,每年元宵节期间,他们都会到柬埔寨各省巡回演出,人们称之为“酬神戏”。

本章小结:

柬埔寨是东南亚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其文化受到印度文化影响深远,形成了独特的上座部佛教文化体系。长期的战乱,导致柬埔寨人民深陷贫困和动荡之苦。如今已经走上和平独立发展道路的柬埔寨,其政治经济都获得良好的发展。

思考题:

1.强盛的吴哥文化为何没落?

2.上座部佛教对柬埔寨文化的影响主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注释】

[1]迪布索波img5:《柬埔寨历史》,索利布出版社img6,2008年9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