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南亚各国历史与文化:新加坡的历史与自治

东南亚各国历史与文化:新加坡的历史与自治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新加坡历史一、古代新加坡与“狮城”传说关于新加坡早期的历史文献记载非常少,往往只有寥寥数语且称谓各不相同。1948年3月,新加坡举行立法议会大选。1958年4月1日,双方达成协议,签订《关于新加坡自治谈判报告书》。1959年新加坡再次举行大选。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政府成立。人民行动党秘书长李光耀律师出任新加坡首位总理。

东南亚各国历史与文化:新加坡的历史与自治

第一节 新加坡历史

一、古代新加坡与“狮城”传说

关于新加坡早期的历史文献记载非常少,往往只有寥寥数语且称谓各不相同。关于新加坡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3世纪的中国文献中,新加坡被称为蒲罗中,意为“半岛末端的岛屿”。在8~14世纪,新加坡是苏门答腊的古帝国室利佛逝王朝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贸易中心。长期以来,不断有中国舢板、印度船、阿拉伯独桅帆船、葡萄牙战舰和武吉士人的纵帆船造访新加坡。据史料记载,1320年,中国元朝曾派人到“龙牙门”寻找大象,1325年“龙牙门”派使臣到中国。“龙牙门”就在今新加坡南岸的岌巴港。1330年,中国元代航海家汪大渊首次来到新加坡岛,在所著《岛夷志略》一书中将之称为“单马锡”,当时已经有华人居住。

15世纪,新加坡曾经是室利佛逝王朝的王子拜里米苏剌所建立的马六甲苏丹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了马六甲,马六甲苏丹国灭亡。马六甲苏丹马哈茂德·沙阿率领军民转移到了柔佛等地,后来建立了柔佛王国。18~19世纪,新加坡处于柔佛王国的统治之下。

二、英国殖民统治时期(1819~1942年)

18世纪中叶,英国正在扩张其在印度的版图以及与中国的贸易。他们急需找到一个能够让其船只停泊、维修的港口,以利于在与荷兰人的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他们通过东印度公司分别在槟榔屿(现马来西亚槟城)和马六甲建立了贸易据点。1805年,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爵士被派往槟榔屿,作为东印度公司在该地的代表。1819年1月29日,莱佛士出发去廖内群岛寻找一个可供从英国或印度前往中国的英国商船停靠的港口,途中他登上了新加坡岛。同年2月6日,他和柔佛苏丹(当时新加坡的统治者)及天猛公签订了一个正式的条约,规定英国每年付给这两个人各8000西班牙元(当时通用货币),以获得在这里建立一个贸易港并在岛上定居的权利。正是由于莱佛士的远见,他被尊为新加坡的奠基人。

到1823年,新加坡已经大大超过英国政府的预计,跃居槟榔屿之上成为往来该地区船只的首要停泊港口。1824年英国和荷兰签订条约,对该地区的势力范围进行了划分,规定马来亚和新加坡归属英国,之后新加坡岛由柔佛苏丹转让给英国,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此后新加坡的自由贸易政策吸引了亚洲各地甚至美国和中东的商人,成为英国在远东地区的转口贸易商埠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当地人口也从150人猛增至1万人。到1825年,在这个岛上进行的交易总值已经超过了马六甲和槟榔屿的总和。新加坡作为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吸引了来自中东、欧洲和美国的贸易商。1826年,新加坡、槟榔屿和马六甲合并成为海峡殖民地,使得这三个港口的贸易都得到快速发展。1832年,新加坡成为这个殖民地的行政中心。

此时,新加坡的经济已得到繁荣发展,吸引了大量华人、印度人和马来人到此淘金。新加坡人口开始快速增长,到1860年人口已达到8万。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以及电报和蒸汽船的发明加强了新加坡作为东西方贸易中心的地位。1870年以后,新加坡成为世界主要橡胶集散中心。

到了20世纪,随着包装工业和汽车业的发展,西方各国对锡和橡胶的需求日渐增长。新加坡有利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全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三、日本占领时期(1942~1945年)

1941年12月8日,新加坡遭到日本炸弹的轰击。1942年2月,日军穿过柔佛海峡进入新加坡,英军不敌日军,新加坡落入日本人手中。日本人将新加坡改名为昭南岛(南国之光的意思),开始了为期三年零六个月的殖民统治。由于新加坡华人华侨曾大力援助中国抗日,又组织义勇军进行抵抗日军入侵新加坡,因而遭到日军的忌恨和疯狂报复,大量新加坡华人在日本人的大肃清运动中被杀。期间,由于日用必需品短缺,很多人死于营养不良和疾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5日,英军东南亚战区统帅蒙巴顿将军以“接受日军投降”和“维持秩序”为由,率军占领新加坡,重新恢复英国的殖民统治。

四、迈向自治与合并(1945~1962年)(www.xing528.com)

英国殖民者虽然卷土重来,但他们面对的是与战前完全不同的局面。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新加坡人民痛恨殖民统治,强烈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1946年1月,英国发表《马来亚和新加坡——关于未来的宪法的声明》,当年12月又发表《马来亚政制建议书》,其内容是实行“新马分治”,新加坡成为英国的直属殖民地,而马来半岛(包括槟榔屿和马六甲)则成为马来亚联盟。

随着民族主义反抗情绪的不断增长,反殖民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不断推动新加坡走向民族独立。1948年3月,新加坡举行立法议会大选。4月立法议会成立,在22个席位中拥有6位民选议员。

1955年4月,由社会党和工党联合成立的劳工阵线成立了首届民选政府,劳工阵线领袖大卫·马绍尔任首席部长。

1956年3月12~18日,新加坡爆发“独立运动周”,20多万各族人民在独立意见书上签名,要求结束殖民统治,实现独立。由马绍尔率领新加坡各党派联合组成的13人独立代表团赴伦敦与英国政府就独立问题进行谈判,但没有取得成果。马绍尔回国后辞职,他的副手林有福接替他任首席部长,并继续与英国政府就新加坡自治问题进行谈判。1958年4月1日,双方达成协议,签订《关于新加坡自治谈判报告书》。1958年5月,英国和新加坡共同起草了《新加坡自治法案》;8月1日,《新加坡自治法案》通过;11月,英国女王颁布了该法案。

1959年新加坡再次举行大选。人民行动党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在51个议席中占据了43席。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政府成立。人民行动党秘书长李光耀律师出任新加坡首位总理

1961年5月,马来亚首相东古·阿卜杜尔·拉赫曼提出建立马来西亚联邦的主张。马来西亚联邦将包括马来亚联邦、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北婆罗洲)和文莱。李光耀欣然接受了这一主张。李光耀认为,在政治上,通过参加马来西亚联邦,新加坡可以尽快结束殖民统治,赢得独立;在经济上,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加坡与马来亚的密切的经济联系,利用马来亚的原料和市场,加快新加坡实现工业化的步伐。1962年9月1日,新加坡就是否并入马来西亚联邦进行公民投票,结果73.8%的人赞成合并。

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原先计划中的文莱没有加入。新加坡成为联邦中的一个州,但享有教育和劳工方面的一些自治权。

五、独立建国后的新加坡

新加坡和马来亚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合并,但合并后双方的分歧逐渐明显,最终导致分离。

新加坡是马来西亚联邦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它的经济发展严重依赖马来半岛这一腹地。合并以后,因为害怕来自新加坡的竞争,马来西亚联邦内迟迟没有取消各地区的关税,建立共同市场。中央政府投资兴建的企业一般都安排在马来亚部分,引起新加坡的不满。按照合并前达成的协议,合并后新加坡收入的40%应上缴中央政府,60%留给自己支配。但中央政府觉得新加坡在这方面太特殊,一直企图拿走这60%的留成。

在中央政府领导人选、联邦中央议会议席分配上,新加坡认为自己的代表性不够。新加坡的政党是人民行动党,马来亚的执政党是由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的三个主要政党组成的联盟党。新马合并后,这两大政党都到对方的地域开展活动。双方虽然没有动摇对方的政治地位,但忧虑和不安在增长。马来亚方面尤其担心人民行动党的影响力。在1964年4月马来亚的选举中,马来亚民族统一机构的一些领导人诬称李光耀“搞中国沙文主义”、“敌视马来人”,企图在马来亚建立华人统治。当年的7月和9月,在一些马来民族主义者的鼓动下,新加坡的马、华两族连续发生流血冲突事件,经拉赫曼和李光耀会晤协调后冲突虽然停止,但两族间的关系依然紧张。最核心的问题是,双方在关于建立联邦国家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上的看法截然不同。

1964年11月,李光耀在人民行动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建立统一的马来西亚民族,所有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这一主张遭到马来亚统治集团的坚决反对。马来亚民族统一机构一贯强调马来人特权,要求建立马来人的马来西亚,他们甚至提出要逮捕李光耀。至此,双方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为避免发生民族冲突的悲剧,拉赫曼政府断然决定让新加坡分离出去。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宣布成为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成立以来,实行议会共和制,一直由人民行动党执政。

新加坡独立后,一直表示要在适当的时候与中国建交。1990年10月3日,中新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