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东先农镇宅鬼与五色粮食的探寻

陇东先农镇宅鬼与五色粮食的探寻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节五色粮食镇宅鬼与陇东人的先农为宗宁县群众修庄基,每每挖出前朝古墓,有人以为吉,有人以为凶。于是清理墓葬遗骨,依传统手法在墓地四周撒上五色粮食,以镇宅鬼。所谓五色粮食,即人常说的五谷。用五色粮食镇邪镇鬼,实际上就是借先农时期创世的英雄威慑害人群魔。由此我们便会明白,用五色粮食镇宅鬼,实则是借农祖和谷神镇压干扰农人正常生活的歪风邪气,反映了中国宗教以先农为神、为宗的思想文化。

陇东先农镇宅鬼与五色粮食的探寻

第九节 五色粮食镇宅鬼与陇东人的先农为宗

宁县群众修庄基,每每挖出前朝古墓,有人以为吉,有人以为凶。以为吉者认为古墓地是前人占卜的风水宝地,于是毫无顾忌地填古墓而筑新庄居之;以为凶者则认为活人居死人之地,死人必扰乱驱赶活人。于是清理墓葬遗骨,依传统手法在墓地四周撒上五色粮食,以镇宅鬼。更有认真者,则请来阴阳先生驱鬼镇邪。阴阳先生除作法念咒,还要用朱砂、神砂、雄黄或五色粮食抛撒一番。他们的理论是“五谷压得天动弹”。

所谓五色粮食,即人常说的五谷。五谷本为食粮,何以被阴阳道人当作具有法力的神物来驱邪逐凶镇压宅鬼呢?追根溯源,其实质反映的是中国宗教以先农为宗的原始崇农思想。

中国有两种上等颜色,一为紫色,一为黄色,两种颜色自古即为皇家天子所拥有。这两种颜色之所以高贵无比,是因为它们代表了两种文化。紫为炎帝文化,黄为黄帝文化。炎黄文化的基本点都落脚于农耕文化,崇紫崇黄都是远古时代崇农的表现。

神农氏是中国栽培农业的始祖,后被尊为农神。古人说神农氏炎帝以火成为火德,因为上古农业是刀耕火种,“炎”实则是表示先农时期的火文化特征。上古祭祀有所谓“燎祭”,燎祭时用玉。上古所谓玉的概念与后世所说的玉有所不同,上古凡坚硬而美丽的石头都称玉,如朱砂、神砂。朱砂为红色的矿物结晶、神砂为紫色的矿物结晶。朱砂、神砂在上古时期作为美玉用以祭祀神农氏炎帝。朱砂、神砂亦具有安神补心的药用功效,被古时的巫医用作扶正祛邪之药。又因紫色结晶石色美而疗效高,被称之为神砂,倍受尊崇。所谓朱砂、神砂,起初是上古人祭祀神农氏时的祭品,后用以为药。古人认为人死后,高贵者为神,低贱者为鬼。神居天宫,所以称天宫诸星宿的主宰为紫微星,所谓天帝就居于天宫之中的紫微宫。后世人间最高统治者都自封自己为天帝之子,故天帝之紫色亦成了人间的天子之色,其服称为紫蟒袍,其居称紫禁宫、紫禁城。“紫”色的尊贵则来源于祭祀神农氏炎帝时的祭品神砂之色。

黄帝出生于黄土高原,古人说黄帝为土德。黄土高原的土色黄,说黄帝为土德,反映出黄帝与黄土地和农业的特殊关系。人们对黄帝的宗崇,反映出人们对土地和农业的宗崇。黄帝是炎帝之后中国人文初祖之一,由此也奠定了黄色的高贵本质。雄黄是黄色的矿物质,其药用功效主要是杀虫。雄黄的神力或许正是黄帝时期用于农作物灭除虫灾而来。后世皇家天子把黄色定为皇家专用之色,并禁止其他人使用,使黄色在人们心目中成了神圣不可侵犯之色。汉代皇帝死葬也要用“黄肠题奏”,黄肠,即黄色的柏木心,题奏,即将众多的柏木方木聚垒为棺。民间祭神祭祖用的香表均为黄色,阴阳家捉神弄鬼画符写咒一律用黄纸,其本质反映的都是黄帝文化。

周先祖弃传为尧舜时主管农业的稷官,人称后稷。因其在农业上的巨大成就,后世又尊其为谷神。汉代,后稷不仅为神,更进一步则上升为天宫的星官。[20]稷,起初指谷子,后泛指农作物,五谷也是农作物的泛指。

周礼·春官宗伯》:“以玉为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郑玄注:“礼东方以立春谓苍精之帝,而太昊、句芒食焉。礼南方以立夏谓赤精之帝,而炎帝、祝融食焉。礼西方以立秋谓白精之帝,而少昊、蓐收食焉。礼北方以立冬谓黑精之帝,而颛顼、玄冥食焉。”[21]五行学说兴起后,东西南北中有了五方之神和五帝五色之说。所谓五色粮食,不过是以五种粮食配对神化了的创世时期的领袖人物。用五色粮食镇邪镇鬼,实际上就是借先农时期创世的英雄威慑害人群魔。

由此我们便会明白,用五色粮食镇宅鬼,实则是借农祖和谷神镇压干扰农人正常生活的歪风邪气,反映了中国宗教以先农为神、为宗的思想文化。以五色粮食镇宅鬼,只能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安慰。朱砂、神砂、雄黄以及五谷都不具药用和食用以外的什么神力。紫与黄的神圣之色,是阴阳道人附加于二色的崇神观念,但其本质是对中国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推崇,是对远古农业革命的宗礼。

【注释】

[1]《十三经注疏·尚书》,中华书局,1979年11月版。

[2]引自《十三经注疏·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中华书局,1979年11月版。

[3]以上引自《十三经注疏·周礼·春官宗伯》,中华书局,1979年11月版。

[4]引自《十三经注疏·春官宗伯·大司乐》,中华书局,1979年11月版。

[5]《考古文物》,2002年第4期。

[6]《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79年11月版。(www.xing528.com)

[7]《国语·鲁语上》,岳麓书社,1988年9月版。

[8]《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5月版。

[9]《十三经注疏·礼记·月令》,中华书局,1979年11月版。

[10]《十三经注疏·礼记·祭法》,中华书局,1979年11月版。

[11]《十三经注疏·礼记·月令》,中华书局,1979年11月版。

[12]《十三经注疏·礼记·月令》,中华书局,1979年11月版。

[13]《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5月版。

[14]《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5月版。

[15]以上引自《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中华书局,1979年11月版。

[16]《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中华书局,1979年11月版。

[17]见《西周史论文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版,1206页。

[18]《十三经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中华书局,1979年11月版。

[19]《西周史论文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版。

[20]《后汉书·祭祀下》:“汉兴八年,有言周兴而邑立后稷之祀,于是高帝令天下立灵星祠。言祠后稷而谓之灵星者,以后稷又配食星也。”中华书局1964年版《后汉书·志第九》3204页。

[21]《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中华书局影印,1979年11月版,76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