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王昌的政治才能和谋略
文王作为一个有作为的大政治家,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才能,并能以理性克制自己的情感,驾驭全局。他所采取的策略是以武力争地盘,以仁德取人心。文王的政治活动主要在商纣时期。以商纣的荒淫奢侈,残害贤良,酷法苛政,一般有实力的政治家早就起兵反叛了。然而文王却不是这样,他有冷静的政治头脑。虽然商王朝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但纣王的生活糜烂、酷法苛政仅是一个天子所为,这个王朝还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强大的军队。这好比一棵千年古树,摘掉几个果子容易,连根拔掉则难。
文王是清醒的,他所采取的策略是逐步壮大自己的力量,想方设法让这棵大树的根坏死。等到其该倒的时候,挥手之劳就可倒掉。他吸取了其先王不窋做夹生饭自取失败的教训,在战略上采取徐图缓取方针,自己只做基础性工作,耐心等候条件完全成熟后去倒商。其子武王把这种战略玩得更娴熟,盟津会盟伐纣而不伐。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却说:“汝未知天命,未可也。”于是还师[3]。原因是商朝还有为其卖死命的股肱大臣王子比干、箕子、微子、太师、少师等人。等到这些中流砥柱去尽,商王朝众叛亲离无人支撑时,朝歌城七十万商卒在四五万诸侯兵面前反戈一击,商王朝便毁在了自己手里。武王把文王的政治谋略发挥到极致,待到瓜熟蒂落时,他只为商纣准备了一副棺材来埋葬。
文王对商纣采取的另一政治谋略是骄其心,迷其志。文王占取了不少地方,崇侯虎出于对商朝的忠心报告文王此举的用心,纣王囚文王于羑里。文王手下的闳夭之徒则献纣王喜欢的美女宝物,迎合纣王荒淫心理,使文王脱险。昏了头的纣王不但放虎归山,还给了文王尚方宝剑——专事征伐权。文王因祸得福,借此征讨不顺服的诸侯,名正言顺地把诸侯收揽在自己的麾下,并率领诸侯朝纣王,借此收取公而无私的美誉。“(帝辛)二十九年,释西伯,诸侯迎西伯,归于程。三十年春三月,西伯率诸侯入贡。”[4]纣王就这样被文王迷惑了,呆在鹿台与妲己等嫔妃作乐。以至于文王连连略地攻城,灭商之势已成,祖伊急谏,纣王反说:“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愚昧至极,等着文王来杀他。
玩政治伎俩,收买诸侯之心。文王献洛西之地请纣王“去炮烙之刑”,看起来要纣王去除酷法,政治目的却在收买诸侯之心。洛西之地本非周地,是周族从商朝手中取得的,今归还商朝,只求除一酷刑,用心良苦。炮烙之刑虽酷,仅及少数死谏的大臣,商朝已烂至五脏六腑,岂是去一酷刑能救!文王的目的是进一步收买诸侯之心,造成为商朝、为天下人着想的假象,使诸侯和殷商大臣看到文王的仁爱之心。这无异于散涣商臣的斗志和军心,让其更散更烂,以至于完全丧失戒备和还手能力。纣王收了洛西之地,炮烙之刑去了没有,无记载。但囚箕子、挖比干之心,则比这更残忍。用“王莽谦恭未篡时”形容文王未免有点过,却不无道理。
密须侵阮及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征服了密须之后,文王又玩“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政治伎俩,把征服之国交还给该国。明明把弱小之国收揽于自己的手中,却又假意还给他,收取了不占诸侯国之地的名声,使以追逐功利为目的的小诸侯欢心,又主持了所谓的公正。文王实实在在收取的却是政治上使人臣服的最大利益。(www.xing528.com)
文王的政治谋略表现出了极强的针对性,并把自己道德上的优势化作政治资本来使用。这种针对性表现在:纣王奢侈我则俭,纣王淫乱我则勤,纣王暴虐我则宽宥,纣王专横我则谦恭,纣王残杀贤良我则礼贤下士。这种高超的政治手腕,收到了笼络诸侯收取天下人心的重要作用,从社会心理上瓦解了商王朝。这种政治谋略正是后世的《孙子兵法》所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5]
综观文王的政治谋略,他是夏禹和商汤的集大成者。禹在十年平水患中调动和使用全国人力财力,实际上代行天子之职责。这种极为有利的条件,使他与诸侯们结下了感情和友谊,在诸侯中间树立了崇高的威信。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及掌握诸侯的政治资本,他理所当然地成为舜的接班人。即使他不当天子,诸侯们也会把他推上天子之位。禹在治水中建立的政治资本变成夏族的强大势力,也为启继天子位打下了雄厚的基础。禹授天下以益,益仅三年即让于启。我们今天不能说益无能而让贤。启没有其父禹的余威及势力作后盾,何以能登天子位?显然是禹把家天下之成就让其子来完成,自己不落窃国骂名。文王又演出了夏禹的一幕:打下基础,让儿子武王取成,一世英名净落。中国政治舞台上的这种伎俩,滥觞于夏禹,发扬于文王,效法于曹操、司马懿,一以贯之。
商汤起初也是以德来笼络诸侯,收天下人之心,进而达到取天下的目的。《史记·殷本纪》记载了这样一则政治把戏:“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在天命思想指导下编造出来的谎言,竟然迷惑了信天命的诸侯,太史公也以信史传之。要揭穿这种政治把戏,还是用成汤自己的话:“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6]
既然成汤之德至于禽兽,为什么将士及诸侯还要怀疑成汤的行动呢?夏桀到了“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的地步,尚要诸侯发誓,不用命就要把他们降为奴隶或杀死。当然成汤的德行比夏桀强得多,但用在政治上仍是一种为取天下而使用的政治谋略。文王又玩德的政治谋略,玩得比成汤还老到,真正达到“不用命,乃入吾网”的地步,孤竹国的伯夷、叔齐、大颠、闳夭、散宣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文王把夏、商二朝开国之君的政治手腕合而为一,用在了自己争天下的行动中,取得了新的成功。伯夷、叔齐后来的“叩马而谏”、“耻食周粟”便是对文王德政的别样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