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刘在宁县的记载及历史文化探索

公刘在宁县的记载及历史文化探索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史志关于公刘在宁县的记载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考定自邰举迁的是不窋而不是公刘。豳是戎狄之间的区域名,邠是公刘所建的方国名。关于公刘在宁县建邑立国,史籍有记载。这里虽未具体说是公刘自庆城迁往宁县,但已把二者包括其中。[18]对于公刘由庆城迁宁县,其他文献也有记载,或见于道观之中,或见于著作之中,文人骚客,竞相唱和,发思古之幽情,叹基业之宏伟。

公刘在宁县的记载及历史文化探索

第六节 史志关于公刘在宁县的记载

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考定自邰举迁的是不窋而不是公刘。不窋在戎狄之间的生活地是庆城县的不窋城,死后葬于庆城县东山上,其子鞠陶死葬于庆城。自不窋离开关中平原的邰至公刘时,周族再未回关中平原,那么公刘自邰举迁的说法就不能成立。公刘所建的方国叫邠不叫豳。豳是戎狄之间的区域名,邠是公刘所建的方国名。二字的意指不同,是后世把二字混二为一。古邠国城就在宁州定安县,即宁县庙咀坪。那么,史书记载的公刘之迁,就理所当然的是从戎狄之间的“毌”(庆城县不窋城),迁到戎狄之间的宁县公刘邑,即宁州的定安县古豳国城,今名庙咀坪。

宁州定安县一名,始于北魏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取定俗安人之意。庙咀坪之北山根处,仅有一车道通过,宋时称“定安古关”,即证定安县治就是今之庙咀坪。关于公刘在宁县建邑立国,史籍有记载。

《元和郡县图志》:“宁州……古西戎地也,当夏之衰,公刘邑焉。”《太平寰宇记》:“宁州……古西戎地,公刘邑也。”《括地志》:“宁、原、庆三州,秦北地郡,为义渠戎之地,周不窋,公刘居之。”这里虽未具体说是公刘自庆城迁往宁县,但已把二者包括其中。

明〔嘉靖〕《庆阳府志》:“公刘,后稷曾孙钟灵毓秀于兹土,天性仁厚,笃爱斯民,未尝宁居。治田畴,实仓廪,以致富强。然后辑和其民人,以图迁都于豳。启行之日,盛备诸侯威仪,弓、矢、斧、钺,照耀于途,无复昔日奔窜之态。其于父、祖,光显无愧。至豳,教民耕桑,力行王道。此周召每陈王业艰难以告君,未尝不以公刘并称也。我庆人之远祖,幸获亲炙教养,成俗至今,务本力农,士憨民淳,不失忠厚之道。其根基、德操于公刘者,深远如天,岂可忘所自云。”“公刘邑,在州治西一里许。周之先公刘居此。春秋时为义渠戎国。”[16]

《甘肃新通志》:“公刘邑在州治(指宁州)西一里许,周之先公刘居此,谓之北豳。”

《庆阳地区志》:“帝发时,公刘迁都于豳(即今宁县庙坪,古为公刘邑)。时甲子年,公刘二十有二岁。”[17]

《宁县志》“夏代末年,周族之先祖公刘,与其族人来到北豳,即今宁县地方,拓荒务农,开创基业。有公刘邑,其遗址即今之庙坪。”“夏之末,周先祖不窋率族人游牧于这一带。至其孙公刘立国于豳,拓荒务农,开创基业,定居10代,方南徙于岐。历代旧志屡记:今宁县城西北之庙坪(庙咀坪)谓之北豳,为公刘邑。”[18]

对于公刘由庆城迁宁县,其他文献也有记载,或见于道观之中,或见于著作之中,文人骚客,竞相唱和,发思古之幽情,叹基业之宏伟。他们之中有本乡本土人士,亦有在宁任职的外籍官员。

正宁县《大宋宁州承天观之碑》:兹地“人敦忠义之风,俗勤稼穑之事。轩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乡;豳土划疆,本公刘积德之地”。

汉班彪《北征赋》:“乘陵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乡,慕公刘之遗德……登赤须之长阪,入义渠之旧城。”

清拔贡于邠《公刘古城》:“义渠漫道是戎居,城号公刘尚有墟。父老传闻犹在耳,方舆记载早成书。好山四面长如画,嘉果千树半绕庐。久在豳风图里住,如何耕织利全无。”

清同治年间,陕西回民义军扰袭董志原,连破宁州及乡镇城堡甚多,宁州城被毁。左宗棠收复后委杨大年为知州,杨重建州城,建成后在其大堂书楹联:“此地本名区,叹人间仓海桑田,千载犹余尘劫恨;空城葺吏舍,看门外荒烟蔓草,何年复见比庐居。”楹联暗借公刘居宁典故。

清宁州知州朱秉仁题宁州龙川书院联:“此邦出圣明,考岐伯传医,公刘教稼,历之千年风微俗弊,望后起磨旧研新,宏开学识……”[19]

【注释】

[1]李学勤等校点《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2]《公刘》“豳居允荒”即明说豳人居住的地方真大。

[3]《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1979年11月版。(www.xing528.com)

[4]引自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5]《史记·郦生陆贾传》索引《埤仓》,中华书局,1982年第2版。

[6]陈奂《诗毛氏传疏》。

[7]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10月版。

[8]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9]详见后文《“京”与宁县玉米楼》。

[10]《诗经·秦风·蒹葭》。

[11]《国语·周语·祭公谏征犬戎》,岳麓书社,1988年9月版。

[12]民间传说鞠陶、公刘之妻俱为当地人,见本书第三章《名显北豳的鞠陶》。

[13]麻线杜家传说不窋、鞠躬、公刘都懂医,给群众治病。(见70页碑文)

[14]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2月版。

[15]王炳枢主编:《重修宁县志》,宁县档案馆藏本。

[16]《庆阳府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17]《庆阳地区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版。

[18]《宁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19]以上引自《宁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