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县域经济开拓奋进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来,全区各地把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和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重点推进,优先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了四次发展县域经济观摩交流会,使各市、县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形成了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可喜局面,有力地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05年,全区16个县、市(区)(不含银川市、石嘴山市辖区和红寺堡管委会,下同),总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7.2%,土地面积占全区的81.8%。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7.9%,GDP超过20亿元的4个,分别是青铜峡市、中卫城区、利通区、灵武市,占全区县域单位的25%;低于10亿元的有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海原县、西吉县、同心县和盐池县7个县,占全区县域单位的43.7%。2005年,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全区平均速度的有灵武市、永宁县、平罗县、泾源县、贺兰县、隆德县、彭阳县和西吉县等8个县(市),低于全区平均速度的有青铜峡市等5个县(市),占全区县域单位的35.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过亿元的有4个,分别是平罗县、青铜峡市、灵武市、中宁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的8个,分别是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利通区、青铜峡市、中卫城区、中宁县、平罗县。
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各市县坚持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以项目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力度,截至2004年年底,全区21个工业园区入园企业982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8亿元,资产256.44亿元,实现利润5.34亿元,分别占全区全部工业总产值、总资产、利润总额的27.9%、26.9%和31.5%。银川市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实施兴工强市战略,新上了一大批工业项目,城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石嘴山市加速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改造,努力发展接续产业,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加强生态建设,大力整治星海湖湿地,通过几年锲而不舍的努力,新型产业和构建山水园林城市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中卫市抓“三个一百”和枸杞、压砂西瓜、养鸡和蔬菜等产业,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和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吴忠市集中培育七大农产品基地,抓好太阳山工业园区建设;固原市大力发展马铃薯、草蓄产业和劳务产业等;还有灵武的羊绒深加工、中宁的枸杞种植和深加工、永宁县的制药、平罗县的食品加工业等,全区县域经济呈现出逐步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各市县都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三、消费市场不断拓展(www.xing528.com)
万亩葡萄园
县域经济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消费市场。占全区人口63%的乡村人口中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2005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3.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08.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2.1%和8.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404.31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1926.8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0.0%和17.7%。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还远在不饱和状态,如全区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洗衣机94台,而农村只有48台;电冰箱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84台,农村仅10台;彩色电视机城镇拥有116台,农村拥有91台;照相机城镇拥有27架,农村仅拥有6架;摩托车城镇拥有18辆,农村拥有51辆;普通电话城镇拥有91部,农村拥有43部;移动电话城镇拥有90部,农村仅有34部。全区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95亿元,仅占全区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9.5%。
四、劳动就业继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迅速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04年,县域从业人员227.7万人,占全区从业人员总量76.2%,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超过57万人,比1990年多吸纳劳动力34万多人。
五、特色经济发展初具雏形
我区县域经济主要是以农业为主,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深入,县域农业生产方向各有侧重,从大的方面讲,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以灌区为主的生产主导型,二是以南部山区为主的生态主导型。2003年,川区县域农、畜、渔三业产值59.2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1990年增长92.8%,占全区农、畜、渔三业产值的比重为70.7%;山区林业产值由1990年的0.4亿元增加到5.1亿元,比1990年增长了6.4倍,占全区林业产值的比重由30.2%提高到68.9%,提高了38.7个百分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