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芝、索靖的书法艺术成就-酒泉华夏文明概论

张芝、索靖的书法艺术成就-酒泉华夏文明概论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张芝、索靖的书法艺术成就酒泉书法史上人才辈出,成就卓著。张芝所创的草书,精妙绝伦,是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和飞跃,为历代书法家所盛赞。这正是对张芝客观的评价。张芝根据草书特点,把形、气、韵三者关系处理得巧妙、和谐,把草书艺术特有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书“为世所宝,寸纸不遗”,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草圣”。

张芝、索靖的书法艺术成就-酒泉华夏文明概论

第一节 张芝、索靖的书法艺术成就

酒泉书法史上人才辈出,成就卓著。张芝和索靖则是最早、成就最高的两位大家。

一、张芝的书法艺术成就

张芝(?-约192),字伯英。东汉敦煌渊泉人(今酒泉市瓜州县)。张芝出身名门,是东汉名将张奂长子。当时书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隶书开始向楷书发展,章草也迈出了向今草演变的步伐。张芝把握住这个契机,及时改变书法字体,其书法兼有章草和今草两种成分,成为历史上章草向今草过度的第一位书法家

张芝所创的草书,精妙绝伦,是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和飞跃,为历代书法家所盛赞。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三国时期魏国书法家韦诞说:“芝学杜操转精其巧,可谓草圣超前绝后独步无双”;西晋书法家卫恒(?—291)著《四体书势》称:“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称善作。后有崔瑗、崔实,亦称皆工,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张芝对草书的革新吸引了许多当世才俊前来学习切磋草书技艺,仅张怀瓘的《书断》中所记载的就有罗晖、赵袭、姜诩、梁宣、韦诞、田彦和、苏班、朱宽、张越、皇甫规等,足见当时的盛况。被誉为中国书圣的王羲之,中年就师承张芝,推崇张芝,自认为草书不如张芝,他说:“汉魏书迹,独钟(繇)张(芝)信为绝伦,其余不足存。”唐朝草书大家孙过庭在其《书谱》中也多次提到一生将张芝的草书作为蓝本,称“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张芝的草书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的发展,为书坛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机,一时名噪天下,学者如云,成为“草书之首”。《中国书法史》记载,“自汉末至中唐六七百年间,在草书领域里涌现了韦诞、卫瓘、索靖、卫恒等传于书坛的人物,更有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四位光耀千古的大师,他们的师承都导源于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巨人—草圣张芝。”这正是对张芝客观的评价。

张芝“幼而高操,勤学好古”,不以功名为念,多次谢绝朝廷征召,潜心习书,人称“张有道”。他居家一心苦练书法,“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1]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据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图经》中的《张芝墨池》记载:“张芝于此学书,其池尽墨,书绝世,天下名传。”《敦煌古迹廿咏》中有《墨池咏》赞道:“昔人精篆素,尽妙许张芝。圣草雄千古,芳名冠一时。舒笺观鸟迹,研墨染鱼缁。长想临池处,兴来聊咏诗。”其“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刻苦磨砺精神,成为中国书法界尽人皆知的一大典故。

张芝书法每字笔画相连,一笔呵成,全篇连为一气。偶有不连之处,也是神气贯通,犹如龙跃蛇舞,好比惊蛇入草,飞鸟入林,笔力神变无极,形成独特风格,古人谓之“一笔飞白”。张芝所创的“一笔书”,“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如行云流水,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若县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不露”;“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精熟神妙,冠绝古今”;“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伯英即草书之祖也”。[2]明人方以智认为“奇者不为法缚”,通常认为奇必越法背法,但在张芝笔下,奇而守法,线条的运用纯乎草法,不是那种蛮力使气的纠缠不清。断和连的交替是张芝笔法的一个要点,合适则连起,不合适则断开,随意所至。连则乘势而不激流过涧,断则果断利落,捉控于瞬间。圆转也是张芝笔法的另一特点,圆转助长了气势的贯注,如波澜开合,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出入变化,不可端倪。张芝根据草书特点,把形、气、韵三者关系处理得巧妙、和谐,把草书艺术特有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书“为世所宝,寸纸不遗”,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草圣”。张芝还是一位制造毛笔的专家,也是一位书法理论家,著有《笔心论》5篇,今已遗失。

张芝的书法作品,仅见于北宋《淳化阁帖》第二卷中标为“张芝书”的5帖,为翻刻作品,其中收有张芝草书冠军帖、终年帖、二月八日帖、秋凉平善帖、今欲归帖等5帖,虽为后人摹刻,但基本上保存了张芝笔法洞达、血脉通畅、意态自如、精美绝伦的风姿。

图11-1 张芝《八月帖》

《八月帖》即《秋凉平善帖》。释文:八月九日。芝白府君足下。不为秋凉平善广闲。弥迈想思无违前。比得书不逐西行。望远悬想。何日不勤。捐弃漂没。不当行李。又去春送举丧到?美阳。须待伴比。故遂兰絶。有缘复相闻。飡食自爱。张芝幸甚幸甚。《八月帖》属于章草,总共6行、80字。该帖以章草少有夸张形式的“燕尾”,收笔含蓄,大多作点或捺点,或者回钩下连,颇具今草气息。字迹高古可爱,冠绝古今,又兼用笔古朴含蓄,圆润健劲,结体随行气的趋势而变,自然流畅,属于张芝章草的典范。

图11-2 张芝 《冠军帖》(www.xing528.com)

《冠军帖》即《知汝帖》,为张芝今草的代表作。释文:“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该帖运笔狂放自由,字形变化万端,气势纵横,疾驰中笔法奇诡多变,回转勾连、舒卷各得其宜,相比章草古拙厚实的面貌,更加赏心悦目。此帖用笔精彩动人,淋漓尽致,所书用笔一泻而下,线条鲜活灵动,却又丝丝入扣,气势锐不可当,雄肆狂放,像一曲波澜壮阔的交响乐章。当时,虽说摆脱隶书的草法已在汉代简牍中出现,但却与《冠军帖》这种轻盈灵动的线条相去甚远。此帖又有“一笔书”之说,二王父子、张旭、怀素草书俱受其影响。人们认为,此帖点画起止分明,收放有度,尤其是点画处的“实”与牵丝的“虚”相得益彰。字体顿挫张烈,转折分明,上下笔画牵丝引带,上下字连绵相属,一派今草形式,字势奇崛,振人心神。结字时有巧思,如“散”之险绝、“见”之内敛,“粗”字“米”旁的右上一点置入“且”的左上角等,都令人叫绝。作品笔法漓酣淋畅,使转法度严谨,表现了书家良好的控笔能力。

二、索靖的书法艺术成就

索靖(239—303),字幼安,晋代敦煌人,是中国书法史上成就卓著的书法家。索靖曾任酒泉太守、尚书郎,拜右卫将军,封安乐亭侯。

索靖以善写草书知名于世,尤精章草,其字峻险坚劲,自名曰“银钩虿尾”。武帝时,他曾与另一大书法家卫瓘同在尚书台供职。卫瓘为尚书令,索靖为尚书郎,二人在书法艺术上与张芝有很深的师承关系,被誉为“一台二妙”。后人评价道:“瓘得伯英(张芝字)筋,靖得伯英肉。”索靖是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姊之孙,书法上受到张芝影响很深。敦煌遗书中伯2748号《敦煌廿咏》中的《墨池咏》记载:“昔人精篆素,尽妙许张芝。草圣雄千古,芳名冠一时。”可见索靖书法深受其影响。有人甚至还把索靖的字与张芝的字做了比较,认为:“精熟至极,索不及张芝;妙有余姿,张不及索靖”,可见二人书法各见所长。

对于索靖的书法风格,历代评论者很多。《晋书》本传称索靖草书为“绝世名手,武帝宝爱之”。王隐曰:“靖草书绝世,学者如云,是知趣者皆自然,劝不用赏。”时人对索靖书法的崇拜和模仿全是出自于对美的向往。索靖书法对西晋影响很大,《魏书·崔元伯传》记载:“元伯祖悦,与范阳卢谌并以博艺著名。谌法钟繇,悦法卫瓘,而惧习索靖之草,皆尽其妙。谌传子偃,偃传子邈。悦传子潜,潜传元伯。世不替业。”唐代张怀瓘《书断》评论说:“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索靖曾写过一篇《草书势》,与赵壹的《非草书》针锋相对,将草书的艺术魅力给予充分的描绘阐发:“盖草之为状也,宛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平生最重法度,不肯轻易推许古人。一次,他路见索靖书写的碑石后,竟卧于碑下,朝夕摩掌,不忍离去。索靖的书法,浓浅得度,内涵朴厚,古朴如汉隶,转折似今草,气势是相当雄厚的,历来被书法界称为上乘。梁武帝萧衍称誉他的字“遒劲而峻险。遒劲处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峻险处如雪岭孤松,冰河危石”。黄山谷也称道他的书法为“笺短意长,诚不可及”。清刘熙载《艺概·书概》记载:“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其为沉着痛快极矣。”

索靖流传后世的书法代表作品有《出师颂》《月仪帖》等。

图11-3 索靖《月仪帖》

《出师颂》是索靖流传至今的唯一墨迹。这件作品自唐朝以来,一直流传有序,唐朝由太平公主收藏宋朝绍兴年间入宫廷收藏,明代由著名收藏家王世懋收藏,乾隆皇帝曾将其收入《三希堂法帖》。1922年,逊位清帝溥仪以赏赐溥杰为名,将该卷携出宫外,1945年后失散民间。残卷的前半段,而且有宋高宗篆书“晋墨”二字、乾隆御笔题跋、宋代米芾题记,其上朱印斑斑,纸墨如新,1500年前的书法保存如此完好,令人叹为观止。此书属较典型的早期章草书体,“蚕头凤尾”带有隶书遗痕,“银钩虿尾”具有草书特征,整体书风规整而不失变化,劲健中见自然飞动之势,古朴又典雅,是六朝以来创立规范章草的传统体貌。

《月仪帖》是索靖章草的代表作,此帖为书信文例,按月分为十二章。《月仪帖》除具有同一时期一般章草的特点外,最大的特点就是笔画的跳跃,字势的侨斜正相发,动中有静,而粗细变化也需引起重视,起笔处往往锋从势出,有银钩虿尾之趣。起笔和收笔,尤其是末笔的顿挑,楷法较重,确实为章草的精品。

索靖对书法颇有研究,著有书法理论著作《草书状》一篇,对书法演变、风格、气韵、用笔及章法等做了全面精辟的论述,有些基本观点,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还著有《五行三统正验论》一书,此外还有《索子》《晋诗》各20卷,现已失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