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敦煌遗书:发现、流散与收藏 | 酒泉华夏文明简介

敦煌遗书:发现、流散与收藏 | 酒泉华夏文明简介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敦煌遗书的发现、流散与收藏一、敦煌遗书的发现1900年6月22日,莫高窟道士王圆箓在莫高窟今编号16号甬道北面的墙壁上发现了一个约10平方米、高2米的石窟,俗称藏经洞。1910年,劫余的敦煌遗书由敦煌运送北京。清宣统二年,为防止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遗书继续流散,北京学部咨甘肃学台,令将藏经洞剩余遗书悉数解京。第一次清点后,又从甘肃解京敦煌遗书中挑

敦煌遗书:发现、流散与收藏 | 酒泉华夏文明简介

第一节 敦煌遗书的发现、流散与收藏

一、敦煌遗书的发现

1900年6月22日,莫高窟道士王圆箓在莫高窟今编号16号甬道北面的墙壁上发现了一个约10平方米、高2米的石窟(今编号17窟),俗称藏经洞。

藏经洞内堆满经卷、文书、法物。卷子都用白布包着,十来个卷子一包,重重叠叠堆放着,总数据今人统计约有万多件,均是从魏晋十六国到北宋时的遗物。大部分是汉文卷子,还有藏文回鹘文、突厥文、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吐火罗文、梵文等的卷子。其中宗教经卷占大多数,约有32000个卷号,其他为世俗文书,绝大多数遗书是写本,也有少数刻本即雕版印刷品。

二、敦煌遗书的流散

敦煌发现藏经洞的消息传开后,西方盗宝者接踵而至。先后被俄国人库库什金、奥勃鲁切夫、英国斯坦因、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日本人大谷光瑞、美国人华尔纳等大量攫取。

1905年10月,俄国人库库什金、奥勃鲁切夫来到敦煌,用洋蜡和搪瓷杯等用品,向王道士换走写经两大包,数量不详。

1907年3月,英国人斯坦因来到敦煌。到莫高窟后,王圆箓外出化缘未归,斯坦因在等待王圆箓的同时,考察了敦煌汉代长城沿线烽燧及周围遗址,掘得3000多枚汉简,还进洞窟拍摄了不少照片。见到王圆箓后,斯坦因用花言巧语和200两白银为诱饵骗开了藏经洞的窟门。王圆箓把经卷一捆一捆搬出来,他们花7天时间,对藏经洞所有藏品翻拣一遍,选出完整无缺的文书 3000 卷,其他单页和残篇6000 篇,挑选了画卷 500多幅,共装了29箱运回英国。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敦煌,用 500 两银子又从王道士手中骗走精心挑选的5000 多件经卷、文书,装满5大箱运回英国。

1908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带领两名助手,测绘师瓦兰博士摄影师努埃特来到敦煌莫高窟。他经过一番努力,如愿以偿地进入藏经洞。他凭着丰富的汉学知识,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察看了全部窟藏文书。他本想用金钱打动王道士,将洞中所藏文书全部囊括而去,但未能得逞,于是从中精心挑选了 6000 多件骗购而去,又抄录了洞窟壁画中的题记,并给洞窟编了号。瓦兰博士对莫高窟所有洞窟进行测绘记录。摄影师努埃特则把莫高窟现存洞窟的壁画、彩塑全部进行了拍照。

1909年,伯希和到北京购书,邀请中国罗振玉等学者一起鉴赏他随身携带的一些敦煌藏经洞文献,引起中外震惊。北京学术界奔走呼吁,上书清朝政府,要求朝廷出面将所剩藏品全部运到北京保管。清政府迫于压力,勉强同意学界请求,下令将敦煌藏经洞中残卷悉数运到北京移存京师图书馆,并划拨银两成全此事。

王圆箓听到政府要运走藏经洞经卷的消息后,他每天晚上在夜深人静时悄悄打开藏经洞,把自己认为能卖大价钱的经卷取出来,转移到别的洞窟,有的用泥土封在墙壁里,有的封在佛龛基座下,有的刨开泥塑,藏到佛像的肚子里,然后一一作上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明白的记号。

1910年,劫余的敦煌遗书由敦煌运送北京。一路上除了押送者送人、被盗、遗失外,到北京后,押送负责人甘肃藩司、代理巡抚何彦升纵容其子何震彝将敦煌遗书拉到自己家中,何震彝和他岳父李盛铎窃取了其中数百卷精品。最后送到京师图书馆的有近14000多件。就这样,原本满满的一石洞藏经,500立方英尺,总数约5万多件,在十年以后,运到京师图书馆入藏的经卷,即使将撕开的充数,也只剩下万余件了!

1911~1912年,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橘瑞超受遣,在库车、楼兰吐鲁番、敦煌等地进行疯狂的古遗址发掘活动,劫取了大量的珍贵文物。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日本国与橘瑞超失去联系,又派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到中国西北寻找。吉川小一郎到敦煌等待橘瑞超,他从王圆箓手中骗购数百卷写经,拍摄了莫高窟部分洞窟照片,还掠走了两尊彩塑。

1909~1910年间,俄国也派出由奥登堡率领的东突厥斯坦考察队,进入吐鲁番、库车进行第一次探险,掠走大量文物。1914~1915年第二次来中国时到了敦煌,从王圆箓手中得到1万余件汉文和回鹘文写本,以及精美的绢画、丝织品等。考察队还拍摄了2000多幅洞窟照片,绘制了433个洞窟的平面图,并临摹了一些壁画,盗走了一些残破彩塑。

1914年3月,斯坦因第二次来到敦煌。他知道藏经洞早已空无片纸,许多经卷流散在民间,更知道他的秘密交易不能到城里去做。于是,他把帐篷搭到了城郊的一个果园里,像设立了一个收购站,每天接待着主动前来出售藏品的人。里面有官吏、乡绅、商贩、地方文化名流,还有个别村民。他们手里的东西大都来自莫高窟藏经洞,有些则是民间保存下来的其他文物。斯坦因来者不拒,“热情”交易,按质给价,售者满意而归。就这样,大批流散民间的敦煌文书及佛教艺术珍品,都集中到了斯坦因的箱子里。直到他以为乡间已无油水可捞,才来到莫高窟会见王圆箓。再次用银两贿赂王道士,骗取经卷570件。还在莫高窟拍摄了大量塑绘照片,并在敦煌长城沿线掘走汉晋简牍数百枚。

1915年春,丹麦旅行者索雷森行经敦煌,买走汉文写本14轴。1924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华尔纳来到敦煌,用特制的胶布粘揭精美壁画26块,合计面积32006平方厘米;从328窟盗走唐代彩塑精品半跪式供养菩萨一尊;还购得敦煌写经两卷。

三、敦煌遗书的收藏

敦煌遗书现在分藏于世界上十多个国家,总量不少于58600件(卷式),另有吐蕃文9648页,未编号碎片2857号。

(一)中国(收藏19500多件)

1.北京图书馆

馆址在北京市西郊。清宣统二年,为防止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遗书继续流散,北京学部咨甘肃学台,令将藏经洞剩余遗书悉数解京。解京后,除部分流散外,其余全部移交京师图书馆。移交之初,曾挑选其中较完好者8000余件以《千字文》顺序统一编号。从敦煌遗书入藏北京图书馆到1919年,先后管理过这批遗书的有赵宪曾、张宗祥、孙北海、吴寅斋等人,编有《敦煌石室写经目录》。1929年,陈垣在《敦煌石室写经目录》的基础上对这批遗书分类编目,纂成《敦煌劫余录》。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两次据《敦煌劫余录》顺序编号拍摄缩微胶卷,公之海内外。但后来发现在上述遗书中,有个别伪卷,应是当时监守自盗者采取以伪充真的手法混入所致。第一次清点后,又从甘肃解京敦煌遗书中挑选出1192件相对较完整的卷子,仍以《千字文》顺序予以编号。1929年,成立写经组,专门从事敦煌写经的整理,徐鸿宝、胡鸣盛先后任组长。参与过写经组工作的还有十余人。该写经组先后编纂了《敦煌石室写经详目》《敦煌石室写经详目索引》及《敦煌石室写经详目续编》,对前述近万号敦煌遗书作了详尽的著录。在考订编目过程中,周叔迪为大批卷子作了鉴定、定名。上述目录约于3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是时恰逢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为防止文物受损,乃将敦煌遗书装箱南运,写经组工作停顿,所撰目录也未能最终定稿,至今未能发表。甘肃解京之敦煌遗书经两次整理后,尚余两箱残卷碎片,存放在善本部书库凡60年,1990年被再次发现,清点、整理、修复出佛经、道经、四部书、世俗文书、藏文、回鹘文、引首、素纸等近4000号。除甘肃解京之敦煌遗书外,该馆历来十分重视求购散佚在社会上的敦煌卷子。中华人民共和成立前,袁同礼主持馆务时,曾遣人赴西北求购,但所得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部将全国各地文博部门保存的大批敦煌遗书调之该馆集中保管,其中包括原存放于旅顺博物馆的原大谷光瑞探险队所得600余件。该馆自己历年搜购及社会人士捐赠之敦煌卷子,共有1800余件。总计以上几部分,北京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共有16000号左右。这些遗书内容以佛教文献为主,其中不乏稀世孤本,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文献价值。

2.敦煌研究院

1984年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基础上扩建而成。分设于兰州市和敦煌莫高窟。该院资料中心陆续收藏有敦煌文书近千件,汉文之外兼有藏文、回鹘文等文献,其中367件汉文写本,由原敦煌文物研究所编目著录于《敦煌文物研究所藏敦煌遗书目录》,其中包括土地庙遗书及张大千、敦煌名士任子宜等人旧藏卷。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在莫高窟北区出土成件文书9种共524件(有编号),另有未编号的碎片2857片。合计1524件(不含碎片)。

3.甘肃省博物馆

馆址在甘肃省兰州市。收藏文物多属甘肃各地历年出土的数万枚敦煌、武威、居延等地出土汉简。另外,还收藏有1949年以来陆续收集的敦煌写本138件,其中包括前凉升平十二年(368)写经。

4.甘肃省图书馆

馆址在甘肃省兰州市。收藏有宋、元、明版书及稿本和民族文字图书等,其中包括《重修敦煌县志》稿本等有关敦煌的图书多种,并有敦煌藏、汉文写本100余件。

5.敦煌市博物馆

馆址在甘肃省敦煌市。藏有卷轴式写本415卷,其中藏文337卷,汉文78卷;又有藏文贝叶本写经8482页。藏品包括蔺国栋旧藏《天宝地志》《星图》《占云气书》和任子宜旧藏《六祖坛经》《坛语》《定是非论》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写本。

6.甘肃省一些市县博物馆

除敦煌以外,甘肃省其他一些市、县博物馆也藏有敦煌文书。大体情况如下: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藏103件,其中吐蕃文写经24件、残片66片;张掖市博物馆藏1件;高台县博物馆藏6件;永登县博物馆藏8件,其中4件可能出自吐鲁番;武威市博物馆藏吐蕃文箧页7页;定西市博物馆藏10件;瓜州县博物馆藏数十件。

7.故宫博物院

院址在北京市。以收藏清代宫廷文物为主,历年也征集或搜购到部分敦煌写本和绘画,如北朝隋唐写经、地藏菩萨像。

8.中国历史博物馆

馆址在北京市。历年来收集或收购部分敦煌写本和绘画,罗振玉旧藏品多在其中;也有地方馆藏品借藏者。藏品中除写经外,不乏有价值的材料,如《河西支度营田使文书》、《八臂十一面观音像》、《观世音菩萨与毗沙门天王像》等。

9.北京大学图书馆

馆址在北京市北京大学内。藏有敦煌写本212件,绝大部分是向达任馆长期间购入。其中多数是佛经,少数是道经,还有戒牒、道场施物疏、诸文要集、唱道文、历书、变文等杂类,其中不乏精品。写卷中有于阗文、回鹘文和回鹘文与汉文夹用的残本。

10.上海市博物馆

馆址在上海市。所藏敦煌写本,主要得自50年代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的捐赠和历年收购。1960年曾移交上海图书馆100件,目前所藏约80件,其中几件可能出自吐鲁番。藏品中多书法佳作。

11.上海市图书馆

馆址在上海市。所藏敦煌写本约200件,来源有三:一是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移交一批;二是1960年从上海博物馆接收100件;三是历年收购所得。内容以佛经为主,也有一些道教和世俗文书、变文等。

另外,上海龙华寺藏敦煌文书10余件。

12.天津艺术博物馆

馆址在天津市。所藏敦煌遗书,一是历年来征集收购所得,二是1979年周叔弢捐赠的256卷,总共约300余件。大多数为汉文佛典,也有一些藏文写本、汉文文书等。(www.xing528.com)

13.天津历史博物馆

馆址在天津市。藏有敦煌写本共25件。其中7件存有题记,4件背面亦有文字,部分有李盛铎藏印。藏品中最具研究价值的是《大目犍连变文一部》、《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等。

14.辽宁省博物馆

馆址在辽宁省沈阳市。历年从民间征集收购敦煌写本100余件,有些已装裱成册。内容多为汉文佛典,兼有回鹘文写本。

15.旅顺博物馆

馆址在辽宁省大连市。日本大谷探险队成员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所获敦煌汉藏文写本639件,曾保存于此馆。1951年中国政府接收此馆时,已经遗失9件。1件辗转入藏日本天理图书馆。1954年,文化部又将620件移交北京图书馆收藏。现旅顺博物馆保存9件,以作展览之用。

16.南京博物院

院址在江苏省南京市。所藏敦煌写本,有的是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所留存,多数为1942年在敦煌购得;还有50年代华东文化部、苏南区文管会、苏州市文管会等单位拨交,以及历年征集或收购所得。总数约数10件,多为佛典,也有老子道德经》、《春秋后国语》及回鹘文写本。

17.南京图书馆

馆址在江苏省南京市。藏敦煌文书32件,为历年征集和收购所得。

18.浙江省图书馆

馆址在浙江省杭州市。藏敦煌文书20件,为历年征集和收购所得。

19.台北图书馆

馆址在台湾省台北市。所藏敦煌写本主要为抗日战争时期及战后购自北平、上海等地,共153件。除4件为吐蕃文佛经写本外,其余均为汉文写本。内容除3件道经外,其余均为佛教经典、文书。抄写时间上起六朝,下迄五代。有题记的26件,其中有年代的7件。

20.重庆市博物馆

馆址在重庆市。所藏敦煌写本,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西南文教部拨交、收藏家捐赠及收购。主要是藏文写经,共20余件,多系唐、五代、宋代写本。

21.西北师范大学

校址在甘肃省兰州市。该校从兰州市民间收购一批敦煌写本,共24件,其中汉文写本21件,藏文写本3件。另外,甘肃中医学院藏4件。

(二)英国(收藏13300件)

1.英国国家博物馆(又译不列颠博物馆、大英博物馆)

馆址在英国伦敦,是世界上收藏东西方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斯坦因第三次中亚探险所获古文物,包括1907年在敦煌所获文书及绢画、纸画、丝织品、钱币等文物精品入藏该馆。写本材料中的汉文、粟特文、突厥文、回鹘文的主体部分,于1972年转归英国图书馆。

2.英国国家图书馆(又译不列颠图书馆、大英图书馆)

馆址在英国伦敦。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献资料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斯坦因三次中亚探险所获文献的汉文、粟特文、突厥文、回鹘文、西夏文写本及敦煌汉简主要收藏在这里。其中第一次探险所得3326件;第二次探险所得13677件;第三次探险所得1946件。

英国国家博物馆与英国国家图书馆,共收藏敦煌文书约13300件。

3.印度事务部图书馆

馆址在英国伦敦。斯坦因三次中亚探险所获文献资料中与印度有关的梵文、佉卢文、于阗文、藏文、吐火罗文等文种写本,主要归该馆收藏。其中包括1907年在敦煌所获资料。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敦煌写本在内的西域出土文献,梵文有数千卷,藏文3500号,简牍2250号,龟兹文残片300号,于阗文卷子数百件,汉文写本136号,蒙文9件。

(三)印度(收藏11000余件)

1.中亚古物博物馆

馆址在印度新德里。斯坦因第二、三次中亚探险所获古代文物和少量写本入藏该馆。斯坦因三次中亚探险的经费,第一次由英国提供,第二、三次都由英、印政府共同负担。其所获包括敦煌收集文物,第一次原则上均归英国博物馆所有,第二、三次则英、印均分。其中,写本部分归英国博物馆所有,印度只留少量样本;绘画及其他文物则归中亚古物博物馆所有,英国仅取少量样本。英藏部分被各国学者广泛研究,而印藏部分约11000余件。1958年该馆撤销,藏品转归新德里国立博物馆。

2.新德里国立博物馆

馆址在印度新德里。1958年中亚古物博物馆撤销,藏品悉归该馆所有。藏品分十大类:史前考古雕刻艺术与古代钱币、抄本、碑铭、细密画、武器、装饰艺术、人类学、前哥伦布时期艺术、西洋艺术和中亚艺术。中亚部分包括敦煌壁画、绢画和新疆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物。

(四)法国(收藏约6000件)

1.国立图书馆

馆址在法国巴黎。是世界上收藏敦煌资料最丰富的机构之一。1907年至1909年伯希和中亚探险队所获文献类资料全部入藏该馆,计有敦煌汉文写本3600余号,藏文2000余号,回鹘文388号,粟特文78号,于阗文66号以及少量梵文、龟兹文、西夏文写本。该馆所藏资料的缩微胶片已全部公开出售。

2.集美博物馆

馆址在法国巴黎。1907年至1909年伯希和中亚探险队所获考古材料主要保存在此,其中包括敦煌绢画、木版画、丝织物等。

(五)俄罗斯(收藏约19000件)

1.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

所址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该所图书馆收藏有奥登堡考察队所获敦煌文献资料,编号超过18000号。

2.爱尔米塔什博物馆

馆址在俄罗斯圣彼得堡。1914年至1915年奥登堡第二次东突厥斯坦考察队收集的敦煌美术资料入藏该馆,大多残碎,少量完整,计有近300件。另有彩色临摹画、外形画约2000张,照片约2000张,石窟平面图约400张,正面图一大长张。

此外,在瑞典、丹麦、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也有收藏,数量不详。还有一部分在流散过程中毁灭亡佚,数量无法得知,只能留作永远的遗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