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敦煌汉简的内容及学术价值
一、主要内容
敦煌汉简主要有简、牍、觚、楬、封检等。敦煌汉简中官、私文书居多。官文书有诏书律令、司法文书、品约、符、传、例行公文及各式簿籍,私文书有买卖契约、书信等。
诏书以玉门花海出土的遗诏字数最多,全文凡133字,抄在一件木觚上(同一件木觚还有其他简文79字),内容完整,未见于史籍。律令有捕律、“击匈奴降者令”等。捕律涉及对放弃亭守、投降、杀降者的处分,“击匈奴降者令”涉及斩首捕虏论功拜爵赐金钱的具体规定。
公文包含下行、平行、上行公文,今见如“十二月癸丑大煎都候丞罢军别治富昌燧,谓部士吏写移书到,实籍吏出入关人畜车兵器物如官书,会正月三日,须集移官各三通,毋忽如律令”,为下行公文。例行公文有特定的体式。
簿籍有吏卒名籍、出入关致籍、兵簿、守御器簿、廪食簿、日迹簿等。官文书中还有文书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封检题署、邮递记录等。这些文书有许多在当时无疑已转化为档案。
敦煌汉简中还有《仓颉篇》《急就篇》《力牧》《九九术》、历谱、医药方及有关相善剑刀、相马的书。历谱中保存较好的有元康三年(前63)和神爵三年(前59)历谱。如悬泉简中就有诏书、律、令、科、品、檄、记、爰书、簿籍、符、传、历谱、术数、字书、医方以及一些古籍残篇,完整或基本完整的册子40余个。
敦煌汉简的内容多与屯戍有关。近代学者王国维曾根据简文的记载恢复当时的烽燧系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近年出土的汉简又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敦煌酥油土简文“四月戊午敦煌中部都尉过伦谓平望、破胡、吞胡、万岁候官写重案候官亭燧”。表明敦煌中部都尉下属四个候官的名称和系列。敦煌马圈湾简文“玉门部士吏五人、候长七人、候史八人、燧长廿九人、候令史三人”,提供了玉门候官掾属的称谓与人数;关于出入关门的简文为探讨玉门关的地理位置提供了新的线索;悬泉简中保留了大量西域各国使者途经悬泉置的有关记录。这批简文所涉及的西域国家有:楼兰(鄯善)、且末、小宛、精绝、扜弥、渠勒、于阗、蒲犁、皮山、大宛、莎车、疏勒、乌孙、姑墨、温宿、龟兹、仑头、乌垒、渠犁、危须、焉耆、狐胡、山国、车师等 24 国。此外,悬泉简中还保留了西域都护以外中亚国家与汉朝的来往情况。
敦煌汉简中保留了大量的邮驿资料。如悬泉置当时全称为“敦煌郡效谷悬泉置”,是效谷县的一处邮驿机构。悬泉置是敦煌郡九所厩置之一。悬泉置有官卒徒御37人(另一简记载为47人),传马40匹左右,传车少时6乘,多时15乘。分管具体事务的吏员有置丞、置啬夫、厩啬夫、仓啬夫、少内啬夫、都田啬夫,置佐、置令史、置史、置司御,厩佐、厨佐、传舍佐、邮书令史等。分担具体工作的有置卒、置御、置奴等。敦煌郡除9所厩置外,还有12个驿,近60个亭,东汉时又建石靡邮和悬泉邮。悬泉简中有一枚木牍详细记载了河西走廊从苍松(今甘肃古浪县)至渊泉的驿置里程,恰与20世纪70年代出土的居延新简中的一枚里程简的内容衔接。
敦煌汉简中有近百枚关于羌人活动和羌汉关系的简牍,反映了活动在河西的羌人部落及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各归义羌人由“王”统治,同甘青地区出土的“汉羌王印”、“归义羌侯印”一样,是汉朝对羌人实行羁縻政策(以本族人为首领,接受汉朝管辖的政策)的明证。羌人常受到朝廷和汉族官吏的压迫,悬泉简中常见羌人被充作奴婢的记载。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2),羌人反叛,朝廷派赵充国和辛武贤调兵镇压,这在悬泉简中亦有具体反映。
二、学术价值
敦煌汉简既是文字文献,又是文物珍品,具有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综合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一)为研究汉字形体的演变和古代书法提供了资料
汉字是一套比较完整的符号系统,始于商代,到今天有 4000 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形体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总体趋势是形体由多变到稳定,笔画由繁到简,书写由随意到定型,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汉字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阶段:大体来说,汉代以前为古文字阶段,起于商代,终于秦代;汉以后为今文字阶段,起于汉代,到今天仍在继续。汉代正处在两个阶段的交替过程中,主要字体为隶书,辅助有草书和行书。通过对敦煌简牍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形体演变的轨迹——篆、隶、草、行、楷。汉简书法承上启下,在中国文字剧烈变化的汉代一举完成了对古文字的改造,开启了后世的草、行、楷书。
汉字特有的方块形体,有基本固定的笔画组合,但书写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改变形体结构,自然形成不同的风格,这就有了书法,并逐渐形成一门艺术——书法艺术。汉代的书法作品,由于年代久远,绝大多数早已失传,只能从碑刻、题字及残留的经卷、书札中,看到它的风采,从文献记载的描述中,想象它的风格。汉简反映了当时文字的演变和书写水平,真实地保留了当时的原貌,通过对汉简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汉代书法演变的情况。
(二)具有补史、证史、写史的价值
汉简尽管历史久远,很多残缺不全,但它是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保留了当时的原貌,具有补史、证史与写史的功能。首先,可以补充历史文献记录的不足。如1974年出土的居延汉简《甘露二年丞相御史令》,是一份追查西汉广陵王刘胥集团谋反案的协查令。所载内容与《汉书》记载一致,但《汉书》内容很简略,而简牍令则补充了其中重要内容。玉门花海出土的遗诏,《汉书》中则没有记载,是一份新发现的诏书,也补充了《汉书》的缺漏。其次,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历史事实,如《汉书西域传》记载汉朝在处理汉乌关系上,派长罗侯常惠多次往返于长安与西域之间。但对这一事件的记载,仅见于《史记》和《汉书》,除此之外,再没有相关文献资料佐证。而敦煌悬泉汉简中,却有很多关于常惠与乌孙之间关系的记录,不仅证实了《汉书》记载的真实性,还补充了文献记载的不足。第三,根据新发现简牍文献,重新书写新的历史。敦煌汉简中,很多史料是以前没有的,这些史料都出土于当时的遗址和墓穴中,是当时各种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当时人们思想、行为的原始见证。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政府部门、军事机关,全国和地方,中国人和外国人等。对研究秦汉史、丝绸之路开发史及其他方面的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三)为研究汉代经济提供了翔实的史料
汉简内容涉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等方面,为研究汉代的经济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一是在农业方面,敦煌汉简中,有许多关于牛耕和铁制农具推广的记载,如:
永光元年二月戊戌朔辛酉,敦煌玉门都尉平、丞得□敢言之,谨移部铁器簿一编,敢言之 / 掾子长、属通(D1064A/B)
元康三年九月辛卯朔,癸巳,悬泉置啬夫弘敢言之谨移铁器簿一编,敢言之 /□□长富(D1295A/B)
二是在选种和施肥技术方面,敦煌汉简中就有关于不同作物种子的记载。如:
大荠种一斗卅五 凡直七千三百五十二
戎介种一斗直十五□钱五千五百□(262·34)
永平七年正月甲申朔十八日辛丑
春秋治渠各一通出块粪三百柒□
谷十石文华出块粪少一□以上□(A)(www.xing528.com)
亩以上折胡谷十石文华田六□
平人功为一石若文华□□□□□
沽酒旁二斗(D2418B)
三是在畜牧业方面,敦煌汉简中,就有关于畜牧业的管理和家庭养殖业的记载。如:
所遣骊轩苑监、侍郎古成昌,以诏书送驴、橐驼(IVDXT0317③:68)
鸿嘉四年十月丁亥,临泉亭长裒敢言之:谨案,亭官牛一,黑,犗,齿八岁,夬鼻,车一两(辆)……(IDXT0110①:1)
高望部元始元年十月吏妻子、从者、奴私马廪致(D545)
承私马一匹,十一月食麦五石二斗二升,已廪官(D353)
居摄三年吏私牛出入关致藉(D534)
◇□钟政■私驴一匹,雏,牡,两 丢齿六岁,久在尻□◇(D536)
四是在手工业方面,敦煌汉简中有关于铁器、木器的加工和毛、麻及皮革加工业的记载。如:
杜充□ 刀一完,鼻缘刃丽厉,不砼 厔,神爵四年缮,盾一完,元康三年南阳工官造(D1566)
□ 刀一完,鼻缘刃丽厉,不砼 厔,神爵四年缮,盾一完,神爵元年寺工造(D1573)
任城国亢父缣一匹,幅广二尺二寸,长四丈,重廿五两,直钱六百一十八(D1970)
相私从者敦煌始昌里阴□年十五,羊皮裘二领,羊皮裤二两,革履二两◇(D1146)
护从者敦煌对宛里 榦宝年十八,单襦、复襦各二领,单衣、中衣各二领,裘裤◇韦绔、布裤各二两,絮巾、布巾各三(D1144)
五是在商业贸易方面,敦煌汉简中就有关于商品种类、买卖、价格,契约的签订,市场管理等内容的记载。如:
元平元年七月庚子,禽寇卒冯时卖橐络六枚杨卿所,约至八月十日与时小麦七石六斗,过月十五日,以日斗计,盖卿任 / 麹小麦(D1449A/B)
神爵二年十月廿六日,广汉县廿郑里男子节宽惪卖布袍一,陵胡燧长张仲孙所,贾钱千三百,约至正月□□,任者□□□□□□□(D1708A)
正月责付□□十,时在帝候史长子仲、戍卒杜忠知券,(约)□沽旁二斗(D1708B)
神爵二年十月廿六日,陵胡燧长张仲□买卒宽惪布袍一领,贾□千◇(D1601)
卖缣七百廿七匹,出钱九十二 糴粟;出钱八十买肠;出钱十八买刀;出钱百买臼;出钱二百一十糴糜方;出钱九十五□;出钱二十买席;偿稚翁七十。凡用钱六百八十五(D1407)
特别是悬泉置遗址出土的两汉简牍,为研究我国邮驿史、贸易史、羌族史提供了丰富资料。
一是悬泉置作为邮驿机构的产物,悬泉汉简中保留了大量具体生动的邮驿资料。我国古代邮驿制度经过周秦时期的创立发展,到秦汉时期已进入基本成熟和完善的阶段。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土,对秦时期邮驿制度的研究大大推进一步,而悬泉简中丰富的邮驿资料,将使两汉时期邮驿制度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对邮件的封发、传递、签收,简文中亦可看出当时的若干规定。比如“以邮行”、“以亭行”、“亭次行”、“县次行”、“驿马行”、“驿马驰行”、“吏马行”、“吏马驰行”、“驸马行”、“亭次走行”、“太守府以次行”、“廷次行”等就是根据公文信件的性质、重要程度以及道里长短对传递方式的具体规定。这些虽在以前的居延简中亦可见到,但悬泉简中反映得更为充分。至于对传递速度、到达时间的规定同样十分具体。悬泉简中发现的一些里程简就是制定这些规定的依据。其中有一枚详细记载了河西走廊从苍松(今古浪)至渊泉(今玉门境)的驿置里程(Ⅱ90DXT0214①:130),恰与70年代出土的居延新简中的一枚里程简(EPT59.582)内容衔接,不仅可以勾勒出丝绸之路东段从长安到敦煌的具体路线和道里远近,而且对研究两汉时期有关各县城址的具体位置具有重大价值,通过研究,可以更正《中国历史地图集》对有些汉代城址的误标。
二是悬泉置地处中西交通必经之地,作为驿置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能是负责接待朝廷官吏和各国使者,因而悬泉简中保留了大量西域各国使者途经悬泉置的有关记录,是研究丝路贸易和汉与西域关系的珍贵资料。如:“甘露元年二月丁酉朔己未,县泉厩佐富昌敢言之,爰书:使者段君所将疏勒王子橐佗三匹,其一匹黄,牝;二匹黄,乘,皆不能行,罢亟死,即与假佐开、御田遂陈。……复作李则、耿癸等六人杂诊橐佗,丞所置前橐罢亟死,审它如爰书,敢言之。”(Ⅱ90DXT0216③:137)“大宛贵人乌莫塞,献橐他一匹,黄,乘,须两耳,一丈。死县泉置。”(II90DXT0214②:53)“鸿嘉三年正月壬辰,遣守属田忠送自来鄯善王副使姑彘、山王副使鸟不奉献诣行在所,为驾一乘传。敦煌长史充国行太守事、丞晏谓敦煌为驾,当舍传舍郡邸,如律令。六月辛酉西。”(Ⅱ90DXT0214②:78)诸如此类,共有300多条,所涉及的西域国家有:楼兰(鄯善)、且末、小宛、精绝、渠勒、于阗、蒲犁、皮山、大宛、莎车、疏勒、乌孙、姑墨、温宿、龟兹、仑头、乌垒、渠犁、危须、焉耆、狐胡、山国、车师等24国,一些重要国家与汉王朝的来往在悬泉简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反映,有些甚至相当具体。乌孙号称西域最大国,有户12万,口63万,胜兵18.8万多。汉代经营西域,同乌孙的关系最为重要。悬泉简中有关乌孙的材料十分丰富。长罗侯常惠六到乌孙,《悬泉置元康五年正月过长罗侯费用簿》共18枚简,为一完整的册子。反映长罗侯常惠及其部属路过悬泉时盛馔接待的情况。此外,解忧公主、冯夫人、少主等人或者途经悬泉,或者上书朝廷,悬泉简中都有相当记载。甘露年间,乌孙内乱,分为大小二部。此后大、小昆弥为借重朝廷,使者络绎于途。从元封年间公主和亲到西汉末年的100多年,乌孙与汉朝的关系由邻国而盟国,其间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悬泉简中关于乌孙的材料具体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变化的发展过程。车师是西域的重要国家,地扼西域东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西汉时,曾发兵五征车师;东汉时又多次派兵屯驻于此。因而,悬泉简中关于车师的记载也相当丰富,是研究汉与西域、汉与匈奴关系难得的资料。此外,悬泉简中还保留了西域都护以外中亚国家与汉朝的来往情况。如乌弋山离、大月氏、康居、祭越、钧耆、披垣等,而后三个国家在过去传世史籍中未曾见过,提供了研究中亚史的新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