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朝与明朝治官的对比研究:政治生态与君臣关系

宋朝与明朝治官的对比研究:政治生态与君臣关系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政治生态不同,君臣关系各具特色比较而言,由于两个朝代的宰相和文官制度的差异,宋代君主只要在位一般都比较勤政,在多数情况下也没有太繁重的任务使他们疲于奔命,因此官员们面对的君王在执政、治官的手法、风格上比较一致,容易适应;明代君主则两极分化——要么若太祖、惠帝、成祖、思宗般躬亲政务,累死不辞;要么就逃避、荒怠政务,但没有一个人选择做太上皇。

宋朝与明朝治官的对比研究:政治生态与君臣关系

十、政治生态不同,君臣关系各具特色

比较而言,由于两个朝代的宰相和文官制度的差异,宋代君主只要在位一般都比较勤政,在多数情况下也没有太繁重的任务使他们疲于奔命(若有的帝王觉得累,他便选择做太上皇),因此官员们面对的君王在执政、治官的手法、风格上比较一致,容易适应;明代君主则两极分化——要么若太祖、惠帝、成祖、思宗般躬亲政务,累死不辞;要么就逃避、荒怠政务,但没有一个人选择做太上皇(唯一的因为宠爱王振造成几乎亡国的“土木之变”的被迫做了太上皇的英宗还在景帝咽气之前用政变夺回了皇位)。

明代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常常在两个皇帝交替之际感受恍若隔世,甚至同一君主也会在短时间内在勤惰爱憎之间发生巨大改变。他们必须准备应对或接受这种巨大改变中的旋涡和风险。明朝内阁及其大学士们的权位升降起伏很大,但总体来讲与前朝宰相完全不可相提并论。在很多情况下,大学士们承担着难以言谕的压力和精神折磨。如万历名相陈于陛于22年(1594)入阁,这位性格刚直、勇于直谏的忠臣眼见昏君以严重的对抗和镇压的心理坚决拒谏,国事沉沦,自己又无力回天,“忧形于色”,“在直庐数太息视日影”,两年后便去世了。另一名相叶向高亲身感受了明神宗这个既要怠惰、又要紧握大权不放、同时也不信任任何人的皇帝对内阁和内阁大学士们的践踏,他曾一人独撑内阁7年(万历35年——41年),期间为增阁臣连续上疏100多道都被置之不理!他后来总结明朝阁臣地位的尴尬时说:“臣常念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权力与前代之宰相绝不相同。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做有权之事,则势故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所以阁臣从来无完名也。抑亦所居之地使之然哉!”[60]只有几个首辅略有例外。内阁首辅杨廷和在武宗去世、世宗尚未进京登位的37天内,获得太后的支持,事实上掌握着中枢的最高权力,他利用颁发武宗遗诏和世宗登极诏的机会,“将正德中蠹政厘抉且尽”。[61]世宗初年也锐意求治,支持杨廷和“革故鼎新”、“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称治”[62]。“大礼议”起,杨廷和率领群臣多次封还御批,阻止世宗对正统礼制的违背,显得仍很有分量,但这一切均建立在皇帝对他的宽容上。一旦世宗龙颜大怒作出决断,杨廷和等一批大臣被罢免,以后的内阁及其首辅,除张璁因为帮助世宗赢得“大礼议”世宗容忍他比较有权外,其他首辅和大学士面对紧握权柄、“恩威莫测”的世宗就只能靠顺从逢迎来维持表面地位,从辅政的角度来看进入内阁史上最无作为的时期(长达35年)。世宗死后,首辅徐阶有过短暂表现(见后面的专题论述)。穆宗即位,此君迟钝平庸,喜欢挥霍游玩,但为了省事,悉心委政内阁。明朝内阁和首辅的辅政的地位、职权迅速上升,先是高拱张居正通力合作,澄清吏治,加强边防,整顿赋役,逼俺答接受朝廷封贡互市。接着张居正和高拱发生矛盾,张居正联合宦官冯保驱逐高拱,担任首辅。“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63]的张居正在万历一至十年的执政时期是明朝内阁和首辅地位的顶峰阶段。他依靠的是得到皇帝和太后充分信任和授权。他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明朝出现振作的崭新气象,但他对明神宗的心理活动有很大疏忽,结果,敢于负责但受到权力某种腐蚀显得有些跋扈的张居正在死后立即遭到全面清算。从此后历任首辅的地位和权力低落,“政令务承上指,不能有所匡正”[64]。从整个明朝内阁的历史演变来看,内阁大臣们酸苦多多。

总之,明代政治舞台上官员们面临的政治生态更复杂和更难以适应。比较而言,庸官和贪官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生态(也就是游戏规则多变)中比清官能吏适应力更强(因为他们不会去坚持什么操守),这也能从一个方面解释为什么明代总是要虐待和残害功臣。

【注释】

[1]《明鉴》洪武28年。

[2]叶子奇:《草木子》卷4《杂俎篇》。

[3]叶子奇:《草木子》卷3《克谨篇》。

[4]《元史》卷186《张桢传》。

[5]权衡:《庚申外史》卷上。

[6]《大诰三编》“秀才剁指第10”、“苏州人才第13”。

[7]《明史》卷139《钱唐传》;全祖望《鮚埼亭集》卷35《辩钱尚书孟子事》。

[8]明初文字狱具体情况可见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2《明初文字之祸》。

[9]《明史》卷139《郑士利传》。

[10]明史》卷94《刑法志》,《大诰》23《郭恒卖放浙西秋粮》 、卷49《郭恒盗官案》。

[11]《明史》卷77《食货志》;《明太祖实录》卷210。

[12]冯梦龙智囊》上智部见大卷1。

[13]《明鉴》 卷1太祖高皇帝。

[14]陈振:《宋史》第230~231页。

[15]《宋史》卷348,列传第107,洪彦升后附“论曰”。

[16]《宋史》卷386,列传第145,王大宝

[17]《宋史》卷395,列传第154,王质。

[18]《宋史》卷371,列传第130,汤思退;列传第131,尹穑、王之望。

[19]《宋史》卷382,列传第141,张焘。

[20]《宋史》卷391,列传第150,周必大。

[21]冯梦龙《智囊》闺智部雄略卷26。

[22]陈振《宋史》第30页的叙述。

[23]陈振《宋史》第86~90页。

[24]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第148页,三联书店1997年5月中文版。

[25]《明通鉴》宣德6年。

[26]《明通鉴》洪武6年。

[27]《宋史》卷287,列传第46,王嗣宗。

[28]《续焚书》卷2第76页。

[29]《宋史》卷36,本纪第36,光宗。

[30]《宋史》卷1,本纪第1,太祖一。(www.xing528.com)

[31]《宋史》卷4,本纪第4,太宗一。

[32]《宋史》卷6,本纪第6,真宗一。

[33]《宋史》卷12,本纪第12,仁宗四。

[34]《宋史》卷317,列传第76,钱惟演。

[35]《宋史》卷13,本纪第13,英宗。

[36]《宋史》卷319,列传第78,欧阳修

[37]《宋史》卷319,列传第78,刘敞。

[38]《宋史》卷14,本纪第14,神宗一。

[39]《宋史》卷322,列传第81,周孟阳

[40]《长编》卷233,熙宁5年5月甲午。

[41]《长编》卷229,熙宁5年正戊戌月。

[42]《宋史》卷16,本纪第16,神宗三。

[43]《宋史》卷24,本纪第24,高宗一。

[44]《宋史》卷339,列传第九97,苏轼

[45]《宋史》卷33,本纪33,孝宗一。

[46]《宋史》卷429,张栻。

[47]《宋史》卷429,朱熹

[48]《宋史》卷385,列传第144,葛邲。

[49]《宋史》卷36,本纪第36,光宗。

[50]《宋史》卷37,本纪第37,宁宗一。

[51]《宋史》卷41,本纪第41,理宗一。

[52]《宋史》卷46,本纪第46,度宗。

[53]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42,《弘治君臣》。

[54]《明史》卷181,《徐溥传》。

[55]夏燮:《明通鉴》卷39。

[56]《明史》卷306,《阉党》。

[57]《明史》卷305《魏忠贤传》。

[58]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59]《长编》卷123,宝元2年5月壬子。

[60]叶向高:《纶扉奏草》卷2,《请处分辽事揭》。

[61]《明史》卷190《杨廷和传》。

[62]《明史》卷18《世宗二》。

[63]《明史》卷213《张居正传》。

[64]《明史》卷218《申时行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