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私学昌盛与宋明治官对比研究:道德僵化下的封建法制无效

私学昌盛与宋明治官对比研究:道德僵化下的封建法制无效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明朝治官主要依靠的伦理道德因完全僵化、在多数时期失去对多数官员的可应用性而不能起到应有作用,封建法制是无能为力的。

五、私学昌盛

在宋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在治官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还具有相当的弹性、开放性甚至一定的多元性,这在两宋私学发达昌盛、官学私学从仁宗明道、景祐年间开始并行不悖地发展、学术活动多数时候不受官方干预迫害、科举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多次调整等方面都得到鲜明体现。这就使君王对臣下的为官为人的多样性能宽厚大度地予以包容;明朝则与之相反。已定于一尊的程朱理学(后来还加上阳明心学)虽然从整体上适应了明朝治官的需要,还熏陶出了一批在严酷的治官环境下依然对国家和君主忠心耿耿的清官廉吏,但它空前地尊君抑臣,其伦理道德信条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与对士大夫的要求非此即彼,比起宋朝活跃的意识形态显得僵化而凝固。在这样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各级官员们受到皇帝、上级官员和监察官们的严厉高压,他们也身不由己地对下级官员如法炮制。从而形成整体上严厉的治官格局。同时,在读书人人人皆可烂熟于胸但实际上对大多数官员士大夫因没有合适的制度和环境(比如绝对低薪,允许官员自己想办法解决生活贫困问题;法外干扰极多;商品和货币拜物教的崛起等)来匹配无法奉行的道德教条下,从明朝中叶起,拘谨、雷同被视为高尚的教养,虚伪和欺诈、暗中勾心斗角、对付政敌罗织诬陷并举逐渐成为官场主旋律。所以李贽感叹当时的官场的虚伪时说:“其弊流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28]道学全面盛行于明朝,虽然熏陶出了一些清官循吏和敢于舍命谏阻昏君、弹劾凶阉奸臣的勇士,但也在更多虚伪官员的实践中丑化于明朝。作为明朝治官主要依靠的伦理道德因完全僵化、在多数时期失去对多数官员的可应用性而不能起到应有作用,封建法制是无能为力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