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州县官吏的司法责任-递解人犯的责任

清代州县官吏的司法责任-递解人犯的责任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较而言之,斩、绞监候重犯中途脱逃,人犯的刑罚较前为轻,则该员的处分也相应为轻。如系特殊重犯,诸如发遣新疆等处重犯脱逃,该犯系脱逃后经捕获例应正法的,也按是否依法派差、加锁以定处分:系少差解役未加肘锁所致,疏脱一名,该管官应降一级留任;疏脱二、三名,降二级留任;如果疏脱四、五名以上,则该管官须降三级留任。

清代州县官吏的司法责任-递解人犯的责任

二、有关递解人犯的责任

清代递解人犯,一般有审转时的解送、判决后的解回和执行时的解配等等不同情形。清代徒罪以上的人犯一般在审转时必须解至相应的衙门审理,终审后一般再解回原审地方,徒流等罪的执行一般也从原审地方起解。清代对于递解人犯有详细的程序和期限、路程的规定:对于徒流军遣以及迁徙各处人犯,都以公文到达之日为始,定限两个月起解。如果人犯众多,应以五名作一起,先后解送,每日限五十里。州县官超过两月之限,没有法定理由而不行发解人犯,应降一级调用。当然,遇有人犯患病,不能按限起解,该州县官应及时将未能起解缘由申详督抚咨部查核,另行展限起解,但是最多不得超过一百日之限。过限不行发解,仍照前例,将州县官及该上司分别议处[54]

解送的人犯,根据他们刑罚或者罪行的轻重,其押解的程序和要求各有不同:系紧要官民重犯,清代规定必须由现任的文武员弁亲自押解,其他试用效力的官员,一概不得委派。否则,即使没有差错,也要将原委官罚俸一年,如有差错,除押解之人按律治罪外,将原委官降一级调用。至于寻常人犯,照例佥差押送。其中情节严重罪行恶劣的,则于批牌之上注明“此系要犯,应令员弁管押递送”字样,并委令千总或把总亲自押送出境交替。如果该州县并无武弁,则令吏目、典史亲自押送出境交替。解送交替应该出具详细的交接手续,并注明某官某弁送交,不可疏虞,否则,该督抚应查明题参斥革。如系命盗重犯或者遣、军流、徒发回原籍收管人犯,应该在批解长文内详细记载原犯事由,开明该犯籍贯、年貌、疤痣、箕斗,以备沿途查核,不得遗漏开载,否则,原解官应罚俸九个月。又规定,因起解时遗漏开载以致中途差役受贿致有冒名顶替的,应将原解官照失察衙役犯赃例议处。起解必须按规定给人犯披戴镣具,如果解役人等受贿开放,或者添解之地方官不行查出,听其散行,将原解官与添解官均按人犯罪名轻重分别议处:系决不待时重犯,该官即予革职,系斩绞监候重犯,该官降一级调用,如系发遣新疆等处重犯,该官降一级留任,系寻常遣罪及军流徒罪以下人犯,罚俸一年[55]。刑罚越重,递解的责任就越重。

递解人犯到境,该地方官必须点验原解差役人数,一旦发现有人数不足或者雇替情弊,应予及时惩治。如果原差地方官对于邻境地方官之点查和惩治不满,心存袒护,应将该袒护之员降三级调用。递解之人犯有时需过境驻留,此时一般应暂放州县监狱,该地没有监狱的,该地方官也须及时接收,并且要多拨兵役在临时驻地严加防守。该员因不及时点收,仍交原来差役看管,以致人犯脱逃的,应照不加肘锁、少差解役例议处[56]

清代规定,官员必须在判决生效之后,才能将人犯递解。“官员将未经题结军流等犯先行起解者,降一级留任(公罪)。”[57]州县官解送人犯,还有些特殊情况必须相应处理,遵照执行。如清代的解犯中有些需递回原籍执行,必须依法办理:系递回原籍之笞杖人犯,原解官须于批文内注明“移回原籍,交地方官照数发落”字样,不许先行折责,以免长途苦累。即须由原籍州县官予以执行。如果先责后解,原解官照违令公罪律罚俸九个月;系递回原籍管束人犯,也须派差押送。州县官不按规定,而令犯人自往本州县投交的,应将不行佥差之员照违令私罪律罚俸一年。又规定,解犯或其随行亲属患病,地方官接报后即应验明取结,留养医治,并将患病日期报部,待病痊愈再行转解。如果地方官未经取结或者不行留养以致病故者,按名数以定处分:病故一、二名者,该官罚俸一年;三、四名者,降一级留任;如病故五、六名以上者,该官须降一级调用[58]。此外,《吏部则例·递解人犯通例》还规定,官员在例应停解时将徒、流、军遣等犯起解的,应罚俸六个月。在递解过程中,如解役将文批遗失烧毁,佥差官应罚俸六个月。(www.xing528.com)

清代州县递解人犯,程序繁密,规定细致,递解途中,必须小心看护,以防人犯脱逃。如果不遵法定要求致有疏脱,不但押解之人要受处分,州县官也应为之负责。

解犯脱逃,一般按该犯刑罚的轻重,并依据具体情节区别处分。清代规定,决不待时重犯中途脱逃,系少差解役、未加肘锁所致,该管官应革职。人犯已按规定派差、加锁,该管官应革职留任,并限一年缉拿。能在限内缉获该犯的,准其开复。限内不获,即行革任。决不待时重犯,性质严重,处分也因此为重。较而言之,斩、绞监候重犯中途脱逃,人犯的刑罚较前为轻,则该员的处分也相应为轻。此类人犯的疏脱,系少差解役、未加肘锁所致,则按逃犯人数以定处分:脱逃一名,该管官降一级调用;脱逃二、三名,降二级调用;脱逃五名以上,该管官应降三级调用。如果疏脱人犯押解时业已依法派差上锁,疏脱一名,该管官降一级留任;疏脱二、三名,该管官降二级留任;疏脱四、五名以上,该管官应降三级留任。均限一年缉拿,限内拿获,准其开复。限内不获,则照所降之级调用。如系特殊重犯,诸如发遣新疆等处重犯脱逃,该犯系脱逃后经捕获例应正法的,也按是否依法派差、加锁以定处分:系少差解役未加肘锁所致,疏脱一名,该管官应降一级留任;疏脱二、三名,降二级留任;如果疏脱四、五名以上,则该管官须降三级留任。皆限一年缉拿,限内拿获,准其开复;限内不获,照所降之级调用。如果该犯脱逃并非少差、卸锁所致,疏脱一名,该管官应罚俸一年;疏脱二、三名,罚俸两年;疏脱四、五名以上的,该管官应降一级留任,且均限一年缉拿。限满不获,原议罚俸一年的,降一级留任;罚俸二年的,降二级留任;原议降一级留任的,降三级留任,逃犯照案缉拿。疏脱人犯,非为处分即予了结,受了处分,还要限期缉捕,限期不能捕获,则加重处分。至于寻常遣罪人犯,如脱逃后拿获而按例不应正法之犯,或者军流以下人犯中途脱逃,对于少差解役、未加肘锁以致疏脱的处分,在形式上与前略同,即按人数,疏脱一名,该管官应罚俸一年;疏脱二、三名,罚俸两年;疏脱四、五名以上,降一级留任。并非少差卸锁而有疏脱的,则疏脱一名,该管官须罚俸六个月;疏脱二、三名,罚俸一年;疏脱四、五名以上,罚俸二年,逃犯照案缉拿。该犯如系递回原籍收管之人,疏脱一名,该管官应罚俸三个月;疏脱二、三名,罚俸六个月,疏脱四、五名以上者罚俸一年[59]。可见,疏脱之犯,如系决不待时之罪,轻者革职留任,重者革职,不论名数。其他人犯疏脱,通常以脱逃人数来定处分,总的原则是按规定派差加锁的人犯脱逃,其处分比少差解锁之处分为重。

差役解犯,不小心管解以致疏忽使解犯自尽的,州县官也会受到处分。《吏部则例》规定,各省秋审发回监候人犯,以及他省递解人犯系罪应斩绞而改发新疆,或者由新疆改发内地并为脱逃缉获后例应正法之人犯,如果该官少差解役、未加肘锁以致人犯中途自尽,应降一级调用。依法派差、加锁而人犯自尽的,该官降一级留任。至于系遣、军流、徒等犯,因少差解役、未加肘锁以致人犯中途自尽,该管州县官应降一级留任,反之,该州县官须罚俸一年。清代规定,人犯递至中途寄监自尽,应将该州县官照监犯自尽例分别罪名议处。如果解犯并非寄监,而在村庄坊店歇宿自尽,此时应针对不同情形以定处分:该地方官遵例拨有兵役看守而人犯自尽的,系斩绞人犯,则降一级调用,原解官降一级留任;系遣、军流、徒人犯,该管地方官应降一级留任,原解官应罚俸一年。原解官未予知会的,只处分原解官。又规定,人犯在途中仓猝跌毙溺毙的,应按该犯罪名数,将原解官照监毙例议处[60]。由此看来,州县解犯所负的责任可谓无所不及,有时可能因为纯粹的意外事件而受处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