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高中历史新课程研讨会:编余杂俎

广东高中历史新课程研讨会:编余杂俎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东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观摩与交流研讨会”述评2006年12月27日早7:50,湛江师范学院附中新装修的阶梯教室已是座无虚席,来自广东各地的325名高中历史教师齐聚美丽的南海之滨,观摩新课程、研讨新课程。广东三年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践,在此次会议上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师思想之活跃,在其他省市很难见到。两天的会议是广东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缩影。广东是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区之一。

广东高中历史新课程研讨会:编余杂俎

“广东省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观摩与交流研讨会”述评

2006年12月27日早7:50,湛江师范学院附中新装修的阶梯教室已是座无虚席,来自广东各地的325名高中历史教师齐聚美丽的南海之滨,观摩新课程、研讨新课程。这样大规模的会议,与会者能够准时到达会场,已经让笔者惊叹不已,接下来的两天会议高潮迭起但秩序井然,内容充实紧张而愉快,三百多人思维集中,实属罕见。广东三年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践,在此次会议上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师思想之活跃,在其他省市很难见到。有人会后在网上说,广东引领高中历史新课改,此话并不过分。

近几年,在全国各种会议上,以公开课的形式探讨新课程并不少见。尽管公开课有“打造”之嫌,或者说,不代表常规水平,但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课程,一是能看到高水平的教学状态,二是可以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此次广东的观摩课有四节,不知是否巧合,四位执教者均是教龄很短的年轻人。他们的上佳表现着实令人刮目相看。对公开课的点评是提升观摩效果的关键。会议要求嘉宾当场随堂发言,这样的安排迫使“专家”聚精会神,不敢有半点马虎。会议第一天,四节示范课加四节点评,时间虽然紧凑,但是一个接一个兴奋点使所有与会者始终情绪饱满、兴趣盎然。

第一位亮相的是顺德市大良实验中学黄蕾老师,授课题目是“北美大陆的新体制”。她用PPT制作课件,以五个探究性问题链接教学,展示原始材料启发学生思考,整节课层次清晰、张弛有度,学生基本被调动起来。应邀点评的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说,教师的执教水平可与上海高级教师比肩。的确,和接下来的三位老师一样,这些年轻教师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语言精练,教态自然,辅助教学的课件应用得当,与学生的对话具有亲和力,使学生敢于放言,教师又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节奏。新课程提倡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些公开课中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现。

第二位上台的是广州第65中学胡勇老师,授课题目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以荣氏企业的发展为典型,贯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线索,辅助课件图文并茂,以全体学生各自绘制荣氏企业兴衰发展史的坐标曲线为总结,给人印象深刻。首都师大的赵亚夫教授认为,这节课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智慧,可以说是教学创新的典范。广州市采用的是人教版教科书。教科书用四个标题全面阐述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教师既利用了教科书的长处,又取典型展现情景,选择与补充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最终使学生画出的兴衰坐标图建立在对基本史实的理解上,落实了课程目标中论从史出的要求。

下午两点,第三位教师准时登场。她是湛江师院附中的张妙龄老师,主授课题为“儒学的兴起”。她基本按照人民版教科书的编排展开教学,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上。因为是本校学生,教师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复习学过知识,课上则引导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穿插史料,利用课文中的三个“学习思考”,力图使学生“神入”历史,感悟历史。聂幼犁教授临场发挥,讲解了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中的“过程”主要是指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使这节公开课与点评融为一体,有效地提升了观摩示范的力度。

最后一节是新课程的选修课《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中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执教者深圳宝安中学唐云波老师。她利用已见报端的一条新闻导入新课,并配之以照片:一位痴迷兵马俑的德国青年扮成兵俑模样跳入俑坑中,被强行拉出。然后提出兵马俑究竟有怎样非凡的魅力呢?学生和所有旁听者在笑声中被她诱入了教学中。接下来投影展现电脑技术模拟的始皇陵结构和兵马俑展馆录像,讲解配合画面,穿插提出问题,时放时停,看画面是为了激发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发挥想象力,最终落点是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结束语引用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回归这门选修课的主题。新课程所提倡的“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在这节课得到了真正的落实。这是一节难得的精品课。

这四节课基本都做到了“用教材教”,大胆取舍,取舍得当。第四节课,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员,而不是讲解员,没有越俎代庖,学生通过看、听、想能够自主掌握的,教师就没有喋喋不休,工夫花在了启发理性思考方面。虽然学生与教师不熟悉,但是,他们在课上的投入程度已呈旁若无人的状态。这正是新课程希冀的效果。

四节课精彩纷呈,第二天的大会交流又显示出广东各路精英的实力。五十岁上下、经验丰富的教研员就实际问题侃侃而谈;四十岁上下、力图创新的教师就自己的研究征求意见;三十岁上下、活跃于网络上的著名版主纷纷亮牌,大胆陈述己见。最后,主持会议的广东省教研员魏恤民老师不得不忍痛割爱,使原有准备的15人发言压缩为13人。他以充满激情的演说“鸳鸯绣出凭君看,欲把金针度与人”结束了上午的会议。下午,赵亚夫、任鹏杰分别作了“高中新课程改革与历史教育现代性”“什么才是有效的历史教学”学术报告。

两天的会议是广东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缩影。为什么广东的教师能够对新课程保持这样的热情、保持积极的探讨精神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www.xing528.com)

一是骨干教师队伍对新课程的理解深刻。在已经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一些地方,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抱怨和不满,甚至放任自行其是。高中历史新课程存在的问题的确很多,有的需要上面解决,但更多的是要在实践中探索。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态度,取决于对新课程方向、性质的认识。广东是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区之一。魏恤民在会上总结也说到对新课程的困惑,但是,对于困境和争论,他们号召“从我做起,为新课程改革贡献智慧”,加强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在这次会议上,对高中新课程及其教科书仍有一些很尖锐的意见,可贵的是,提意见者也正是对历史教育充满热情的人,这样的教师在广东并不鲜见。新课程是新事物,就像80年代改革之初一样,问题和争论总是有的,实践更重要。新课程的方向与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大势相吻合,认清这一点是根本。

二是广东开放的社会环境为历史教师队伍聚集了一批人才。广东的用人制度早已形成公开招聘的传统,教师队伍来自五湖四海。仅在各级教研员中,来自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陕西的就不是少数。他们很多人是77、78级本科生、80年代初的研究生。这些人思想活跃,有事业心,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带领教师群体形成一种向上的精神。在省市教研员的关键岗位上,老一辈能够从事业发展考虑荐举新人,新人也不负众望。教研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科教学的发展水平。

三是经常有效的教学活动造就了研究的氛围。广东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有两个渠道。一是各地市的定期活动。经常性的教研活动质量较高,不仅本地教师积极参加,还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教师。教研活动对教师没有行政约束力,如果教研活动的内容不那么充实,肯定不会产生向心力。另外一个渠道是网络。打开“广东历史教育博客”你就会发现,博客群体大部分是广东的历史教师,当然也有其他省份的历史老师加盟,所谈大都是历史教育问题。网络沟通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也使年轻人崭露头角。如东莞东华高级中学的夏辉辉、博罗中学的周建定,他们的网名比真名更响亮。历史教师在一个学校中往往是少数,但集中起来就是多数。在网上集中起来研究问题既快捷又有效。广东的省市级教研员也经常利用网络研究教学、发布消息。从他们的博客点击数量和评论互动量可以看出,这一渠道的影响非同小可。

毋庸讳言,这次会议也暴露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值得研究。笔者浅见,最大的问题是专业功底不足。上述四节公开课都是有备而来,经过认真准备的,可以说,都不是一个人的成果。但是,在表述和解释历史史实方面都存在不准确,甚至有些表述是错误的。例如,对“美国为什么能创建民主共和的新体制”的解释,归结为“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封建时代”过于肤浅;“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事实恰恰是殖民时期有民主传统了;说1787年宪法的民主原则“解决了中央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就属谬误了。对19世纪20年代荣氏企业及民族工业整体状况的估计囿于旧的结论,因此给学生一个“下跌”的印象,与现在学术研究的成果正好相反。对儒学在汉代被树立为正统思想,说“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的观点”“改造了儒学,使儒学与时俱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都是不准确的。最后一节课穿插介绍了“二重证据法”,为了说明《史记》记载秦始皇陵的准确性,引用探测秦陵土质含汞的报告。其实探测含汞还不足以说明《史记》的相关记载就一定准确,那只是一种估计,毕竟还没有打开陵墓。而用“史墙盘”“img58盘”说明《史记》的可信就严密了(这两件青铜器分别有284字、372字,印证了《史记》所载周王室12代王的名称、位次)。也许这样的要求太高了,但是,向学生传达尽量准确的历史信息,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新课程赋予了教师这一权力。

这次会议交流和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高考。一位教师展示了花很大心血制作的专题复习课件。怎样把握专题的基本线索,思路首先应该高于教材,让不同版本教材所提供的史实成为基本线索的证据。如果基本线索不清晰,堆砌的史实就没有头绪,仍然是一堆乱麻。比如,古代中国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精耕细作不能只讲北方不讲南方,只讲种麦不讲种稻,移秧栽培同垄作法一样是关键技术,没有就要补充,再细的知识可多可少。男耕女织则要理清形成的原因:成年男子必须分户,赋税以户为单位,这是政策原因;技术上曲辕犁等工具的发明适合个体操作。有的教科书讲了许多水利工程,须知,这是政府行为,应放在重农政策的理解上。关于专题线索的研究不只针对高考,高一必修课也需要把握一节课与上下课的联系,不能脱离专题处理一节课的内容。

广东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是全国性的问题。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提倡的教育理念。在推进新课程中加强基础建设是不可忽略的工作。广东的很多教研员都意识到“加强读书、提高素质”的重要性,用他们的话来说:“要让自己和学生的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起来,首先教师自身应该有文化底蕴。”

广东会议是一次成功的大会。一次成功要付出心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成功也会被淡忘。只有不懈的努力,追求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永不满足,才会有所成就。

后记:常应邀参加类似的会议,有时要讲半天、一天,有时就冒充专家,做个点评发言。组织方虽然负担我的全部费用,但并没有额外要求,比如必须写个报道。这个述评是我主动写的,会议确实开得很成功,印象深刻。此文原载于《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