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早期长征著述版本图录

早期长征著述版本图录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7年7月5日第33期署名“幽谷”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最早分别刊载在1937年7月5日上海出版的第33期和7月20日第34期《逸经》杂志上。33期刊发的是记述长征全过程的正文,并附有《毛泽东像》、《二万五千里西引经过路线图》等三张图片。第33期刊载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逸经》杂志,为文史类刊物。《西引记》所附的《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也与《二万五千里》书稿后的附表一致。

早期长征著述版本图录

1937年7月5日第33期

署名“幽谷”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简称《西引记》),最早分别刊载在1937年7月5日上海出版的第33期和7月20日第34期《逸经》杂志上。33期刊发的是记述长征全过程的正文,并附有《毛泽东像》、《二万五千里西引经过路线图》等三张图片。第34期刊发的是《附表: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

第33期刊载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逸经》杂志,为文史类刊物。1936年3月在上海创刊,半月刊。社长简又文,前22期,由谢兴尧主编,22期之后,由陆丹林主编。主要撰稿人有俞平伯、柳亚子、冯自由、林语堂等。1937年8月出至第36期停刊。

《逸经》第33期刊发的《西引记》正文,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写起,到红一方面军在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止,约9780字。《西引记》比较简洁系统地叙述了红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的决策过程,以及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经历的突破湘江封锁线、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攻克腊子口等主要战斗、事件及行军路线,并对其中的许多情节都有细致的描述。据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宇考证,《西引记》中还有一些以往史料中很少提到的情节。如1935年1月16日夜间贵州水枪厂工人暴动,配合红军行动;红军在卓克基攻下敌对的藏族土司宫殿,对宫殿“蜀饰楼”中的古董加以保护;红一师第六团陷入绝粮困境,后被战友援救;红军过草地,因患黑疟疾而死者达500余人等。

《西引记》所附《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约3450字,详细记录了红一军团1934年10月16日自江西于都县铜锣湾启程,至1935年10月21日到达陕北吴起镇止,这期间每天行军的出发、经过、宿营地点和行军里程。(www.xing528.com)

1937年7月20日第34期

从《西引记》的内容看,许多情节与亲历长征红军将士编写的回忆录性质的《二万五千里》,即后来印发的《红军长征记》中的内容基本吻合。如强渡乌江,素材来自《二万五千里》中刘亚楼的《渡乌江》;红军痛饮茅台酒趣闻,源之熊伯涛的《茅台酒》;红军在草地断粮,引自舒同的《芦花运粮》等等。《西引记》所附的《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也与《二万五千里》书稿后的附表一致。

那么“幽谷”是谁,他怎么能依据1937年2月在陕北编辑的《二万五千里》写成《西引记》呢?现在已搞清,“幽谷”,是中共地下党员董健吾的化名。当时,董健吾的公开身份是上海圣教会牧师。董健吾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期间,曾看到过延安派人秘密送到上海并准备在上海出版的《二万五千里》誊抄稿。董健吾就是利用这些原稿,改编写成《西引记》予以发表,将红军长征传奇般的历险经历披露出来,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幽谷”当时身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区,为了淡化与遮掩自己真实的政治立场,他不得不在标题文字上采取折中或变通的技巧。如把标题中的“西行”改为“西引”,文中又称为“长行”、“西引”、“西行”、甚至称为“西窜”;在附表注释里加一句“统计西窜行程为一万八千零八十八里,号称二万五千里,是夸大之词”,等等,以此来掩饰作者明显的政治倾向。另外,“幽谷”写于1937年5月16日的文前《序言》:“余作是篇,因限于篇幅,不能详尽,惟举其荦荦大端,以存中国民族近代史迹一页耳。余既非参与其役,又未列于近剿,何能言之凿凿,一若亲历其境者?盖于双方对峙之营垒均有余之友好,各以其所知者尽述于余。余乃考其异同,辨其虚实,然后以其可言者言之,以其可记者记之,而成此篇,谅吾友不以余之执中从略而相责也……”既向人们暗示了红军有人给他提供了资料,他从中摘要写成此文,同时又以扑朔迷离故弄玄虚的自白来加以掩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