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郑和开启文明对话的介绍

郑和开启文明对话的介绍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和下西洋给世界文明的启示云南民族大学马经谢明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的600周年。郑和下西洋所到达的数十个亚非国家和地区中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在郑和下西洋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中,伊斯兰教起了重要的作用。

郑和开启文明对话的介绍

郑和西洋世界文明的启示

云南民族大学 马 经 谢 明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的600周年。郑和作为一名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作为一名航海家,是航海界的丰碑;作为一名外交家,是外交界的幸运;作为一名穆斯林,是宗教界的楷模。而今世界提倡文明对话,郑和就是世界文明对话最早的先驱。因此中国和世界许多地方都在筹办隆重的纪念活动,故借此机会从宗教对话的角度来说一说郑和下西洋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

一、郑和下西洋与其宗教思想的关系

亚非两洲,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其中,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亚非的许多文明古国曾经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和推动者。自古以来,亚非各国之间一直是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虽然有很大差异,但也有很多共同点。其中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佛教

历史上对中国思想文化和人民生活习惯影响最大的外来文化就是佛教和伊斯兰教。佛教思想自汉传入,到南朝时,已广泛流传,南朝皇帝无一人不信仰佛教,此后即兴盛不衰。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后与儒、佛;道学相互交流和影响而共同丰富和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也传入亚非国家,对亚非各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中国自有的儒、道之学的传播上,而且还有佛教、伊斯兰教,这些宗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互交流、影响,获得极大发展,然后又传播出去。这种情况表明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正是在这种反反复复的相互交流与影响当中共同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和物质文明。亚非各国基于共同宗教思想感情而建立起来的关系,成了维系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合作与交往的重要纽带。许多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与分歧,在共同的思想感情上得到了调解。郑和下西洋时与亚非国家间建立的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关系,无不渗透着浓厚的宗教思想感情。郑和以伊斯兰名门世家之后的身份而尊崇佛、道之教(1),正好说明了郑和对宗教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深刻的了解。

郑和下西洋所到达的数十个亚非国家和地区中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其中西亚、东非诸国为伊斯兰世界。南亚70%的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因此,明成祖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除了对郑和的才智、胆识的充分信任之外,恐怕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郑和祖祖辈辈信仰伊斯兰教,其祖父、父亲都到过麦加朝圣,是著名的哈只(2),郑和幼年饱受伊斯兰教的教育熏陶,虽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少年时代,稍成年又跟随燕王起兵“靖难”,征战四载,身经百战,历尽艰险,但其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不仅未泯,反而愈笃。从郑和使团中许多重要成员都是信仰伊斯兰教、通晓阿拉伯语的回族,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当时欲组建如此庞大的船队,派出如此重要的使团,出使如此众多的国家,肩负如此严肃的使命,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其统帅的人选自然亦非同寻常。这里不难设想,当时朝野上下若有能当此任者,朝廷决不会委此重任于“刑余”之身的郑和。此任之非郑和莫属,正如《史记》之非司马迁不成!实事上郑和及其使团中的穆斯林,到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凭着共同的宗教感情和语言,很容易的沟通了思想,密切了关系。在郑和下西洋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中,伊斯兰教起了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明成祖成功地通过中国的回族穆斯林实现了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亚非各个国家和民族间的和平对话。

郑和的宗教信仰对他开展与亚非国家,特别是亚非穆斯林国家的经济贸易活动亦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由于传统重农抑商的原因,朝野上下缺乏通晓国际贸易文化之人。而明代回族刚刚形成,还保留着其先民长于经商的传统和文化,受中国重农抑商观念影响也较少,并且对西、南亚一带商贸规则和习惯较为熟悉。郑和祖先源自西亚,世代王侯。郑和故里昆阳和代村是滇池南岸码头,历来为迤南商旅之要津,郑家为此地名门望族,当世业水陆商贸之利禄。且其祖父和父亲都到麦加朝圣,悉知沿途诸国及阿拉伯世界情况。特别是伊斯兰教鼓励入世,崇尚商业先知穆罕默德又长期从事商业活动,《古兰经》和《圣训》中有大量涉及商业知识、规则、道德的教义内容,这些内容在穆斯林世界具有统一性、通用性和权威性。穆斯林把在商业活动中遵守这些内容视为遵守伊斯兰教的组成部分,是不可违背的。只要真诚信奉伊斯兰教,就一定懂得并遵守这些教义。郑和的家世、出身、信仰和所受教育熏陶为他出使穆斯林世界开展和平外交和贸易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外交方面,郑和的宗教学识和体验对他外交活动的成功也大有帮助。从郑和的事迹来看,他不仅对伊斯兰教具有透彻的认识,而且作为内官太监侍奉宫中佛事,非对佛教有广博的学识是不能胜任的。故他了解并善于利用宗教的社会功能。他在亚非各国从事外交活动时,很注意各国的宗教信仰问题。他通过宗教信仰来联络感情、沟通思想、树立威信。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和外交环境中,进行了近30年的外交活动,为建立亚非国家和地区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东南亚各国,因为宗教信仰问题,相互间也常起冲突。郑和从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愿望出发,不但传扬伊斯兰教,也尊重佛教和各地民间宗教。经过这种途径和努力,化解了各国之间的许多矛盾,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作了重要的工作,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尊重和爱戴。此后凡有华人所至,颇受欢迎,其盛况为历代从未有过(3),郑和使团所到过的亚非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不少纪念郑和的遗迹和活动,流传着许多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传说。如今郑和到过的许多国家不仅仍信仰伊斯兰教和佛教,还把郑和作为神明供奉、崇拜(4),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到处受到诅咒、控诉、怨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正是因为有了郑和下西洋所奠定的传统友好基础,华侨在东南亚许多地区的事业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因而得以兴旺发达。华侨中也有不少人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兴盛,又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穆斯林到东南亚各地经商和居住,至今华裔穆斯林在东南亚许多地区仍受到尊重和爱戴,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二、宗教在亚非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

郑和下西洋所到过的数十个亚非国家和地区,居民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就有马来西亚、马尔代夫、文莱苏丹国、阿曼、也门、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马里、阿联酋等。其余国家也有不少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如印度尼西亚有94%、孟加拉国有80%以上居民信仰伊斯兰教。此外如印度、泰国、斯里兰卡等国也有一些居民信仰伊斯兰教。越南、柬埔寨、泰国等主要信仰佛教。在印度,除了印度教外,其余居民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信仰锡克教、佛教、耆那教和不信教的居民加起来不过6%。

在上述亚非国家中,伊斯兰教的影响远远大于佛教和其他宗教。这不仅表现在信教人数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由于伊斯兰教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现世生活的重要性,提倡积极进取,创造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宗教生活与现实生活并无矛盾。因此,其教义、教律与现行社会规范自然联系密切。很多法律、道德、习俗、礼仪和各种惯例来自教义、教律,或与教义、教律有渊源关系。其区分善恶是非,亲疏远近的标准和方式也多受其宗教精神的浸染。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民族中,其内政外交活动无不受其宗教信仰的制约或影响。其国内外大事,无论是历史上的还是现今的,多与宗教有染。一个虔诚的教徒,可以是一个事业卓著的学者,也可以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富商。对于他们来说,信仰不是对现世生活的放弃,而是争取。信仰和敬业能够统一。正是由于伊斯兰教对现世生活的广泛适应性,使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在伊斯兰世界,人们即使在从事与伊斯兰教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活动时,也常常赋以伊斯兰的名义,以作为志向、感情或信义等等的表示和保证。如成立于1971年的伊斯兰会议就是以伊斯兰的名义组成的国家组织。其宗旨是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团结;加强成员国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合作;努力消除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反对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支援一切穆斯林人民保障其尊严独立和民族权利的斗争。上述宗旨本身并不带有什么宗教色彩,但却以伊斯兰的名誉组织,因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即有40几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包括了全世界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地区(5)。又如成立于1974年的伊斯兰发展银行,也是以伊斯兰名义组成的国家经济合作组织。其宗旨是帮助各成员国之间的对外贸易,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6)。以伊斯兰名义从事各种内政外交活动,在伊斯兰世界是有历史传统的。马克思曾说:“《古兰经》和以它为根据的伊斯兰教法律把各个不同民族的地理人文归结为一个简便的公式,即把他们分为两种国家和两种民族——正统教徒和异教徒。”(7)在《古兰经》里,尤其是在先知穆罕默德及其继承人的实践活动中都贯穿着这一思想:就是不分民族和部落,把教民都联合起来。阿拉伯人正是在伊斯兰文明的号召下团结起来给部落间的分裂战争以有力的打击,曾经把四分五裂的阿拉伯人,进而把许多亚非国家和人民紧密团结起来。伊斯兰教在其形成不过一个世纪的时间,它作为国教所统辖的领土比古代和早期中世纪所有国家统辖的领土更辽阔。此后以号称“五海之地”的西亚为中心的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都与伊斯兰文明联系在一起。到了近代,各民族穆斯林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奴役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一般也都是在伊斯兰教名义下进行的。了解和记住这一历史事实及其深远影响,对亚非及世界各国间保持传统上的和建立新的和平友好关系都是有启发意义的。

三、郑和怎样对待亚非国家的宗教信仰

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有很好的历史基础和许多优良传统,同时也还有许多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其中如何对待亚非各国的宗教信仰,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郑和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在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宗教信仰在人民生活的许多方面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世俗倾向较强的伊斯兰教,更渗透到了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这种情况是从伊斯兰教传播初期就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的。早在500多年前,在如何贯彻好明朝对亚非国家的外交方针上,宗教信仰问题早巳成为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郑和在考虑这个因素时,显然把它看成了有利因素而加以充分利用。因此,对亚非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给予了充分的尊重。甚至为了谋求一些国家的和平与安全,以利于发展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他还做了扶持当地原来的宗教或传播新宗教的工作。(www.xing528.com)

郑和使团对待亚非国家宗教信仰的情况可以从古里和锡兰山刻石立碑等事中悉知其要。古里国,在马欢的《瀛涯胜览》和费信的《星槎胜览》里被称作“西洋大国”和“西洋诸番之码头”。是历史上有名的文明古国和国际商港。由于从国王到人民都具有虔诚的宗教信仰,所以郑和使团对古里国的宗教信仰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了解到古里国举国上下信奉伊斯兰教的情形:“王有大头目二人,掌管国事,俱是回回人,国中大半皆奉回回教门,礼拜寺有二、三十处,七日一次行礼拜(聚礼)。至日,举家斋浴,诸事不干,巳午时,大小男子到寺礼拜,至未时方散回家,才做买卖,干理家事。”(8)为了表示中国人民对古里国的尊重和友好,郑和使团于永乐五年(1407年)在古里国建立了碑庭。碑词说:“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大同风俗,刻石于兹,永乐万世。”(9)锡兰山国,当时是著名的佛教中心,又为郑和下西洋的必经要道。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至锡兰山国时,即“奉香华经诣彼国供养”。第二次下西洋至锡兰山时,不仅到佛寺布施厚礼,而且立碑以记。锡兰山国人民对郑和使团的崇佛功德深为敬服,以致对明政府废其阿烈苦奈儿并立耶巴那为国王之事,也视为善举而予以配合。郑和使团通过对佛教的崇仰而赢得了锡兰山国人民的信任,从而稳定了东南亚局势,保证了下西洋之路的畅通。

郑和使团从了解、尊重、崇仰所到之国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开始,进而与亚非各国人民建立了从宗教到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相互尊重、信任和深厚友谊,为在亚非各国进行广泛而有成效地友好交流活动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当时郑和使团与所到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交流活动达到了相当自由的程度,无论交流的内容和形式都极为灵活多样。

上述几个方面也可说明郑和的思想、智慧、精神所包涵的内容是极为丰富而深刻的。郑和和平外交精神是由中华数千年灿烂而悠久的文化传统陶冶而成的。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胸怀。郑和对亚非各国宗教礼俗的尊重是一个主要的方面,体现了他对中国外交传统中求同存异的怀柔政策的坚持和对“唯我独尊”虚荣心理的摈弃。虽然今天亚非国家间的关系已不能完全与郑和时代同日而语了,但就伊斯兰教或佛教的历史文化影响和现实地位来看,即便不能断言今胜于昔,也绝不能说今不如昔。所以更好地弘扬上述郑和的和平外交精神对于开展亚非国家间的文明对话,加强各国人民的交流合作,促进相互间的友好和谐,是非常必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对外交往中,中国政府在如何对待外国宗教习俗方面是比较注意借鉴历史经验的,因此能够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积极支持国内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宗教原则和完全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同外国宗教团体及宗教界人士之间的和平对话和友好往来,并把宗教界的国际联系看成是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民间交往的一部分。近年来,中国各宗教已与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发展了友好关系,多次派代表团出席国际宗教会议和宗教学术会议。中国宗教团体和组织参加了伊斯兰事务最高理事会、世界宗教和平会议、亚洲宗教和平会议、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世界基督教联合会等世界性宗教组织。这不仅提高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发挥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中的作用,而且增强了亚非各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600年来,亚非各国间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是郑和和平友好外交精神在亚非各国得到继承和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亚非各国积极倡导和平共处,谋求扩大国际交往和对外开放的历史见证。当然也是对亚非各国和平发展事业持冷漠、疑惧态度或阻挠、反对立场的势力,对亚非各国实行封锁与亚非各国进行反封锁斗争的历史见证。郑和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国外交思想的一贯精神,也反映了亚非各国外交思想的一贯精神。中国20余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是中国打破包括自我封锁在内的重重封锁而大踏步走向世界的胜利。因此也可以说是继承发扬郑和和平友好外交精神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为进一步弘扬郑和精神建立了新的基础,也为中国今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亚非国家应当在保持各国间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国的国情,力求使亚非各国的对外交流合作政策与各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把亚非各国间的友好交往不断推向更深、更广、更新、更高的阶段。现在,中国加入世贸后,走向世界的步伐更大更快了。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郑和精神,把郑和推向世界,促进人类共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注释】

(1)郑鹤声、郑一钧:《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上册),第35、36、48页。

(2)郑鹤声、郑一钧:《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上册),第8页;《元史》卷125《赛典赤赡思丁传》。

(3)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序》;费信:《星槎胜览·后集·渤泥国》;罗日:《咸宾录·卷6·真腊传》。

(4)郑一钧:《论郑和下西洋》,第482、487页。

(5)《辞海》(缩印本),第226页,第227页,1997年。

(6)《辞海》(缩印本),第226页,第227页,1997年。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10卷,第180页。

(8)马欢:《瀛涯胜览·古里国》。

(9)查继佐:《罪惟录·古里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