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写的材料主题有所限制,因而扩写点不能随意,不是原文的每一句话或每一个词语都需要扩写的。扩写不同于一般的文章选材,原文中需要扩写的地方便是“扩点”,这也是需要我们“添砖加瓦”的地方(只有能突出表现原文主旨的关键处才是“扩点”,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才可以增加素材)。扩写不能平均笔墨,更不能面面俱到。
“扩点”寻找的重要方法就是寻找原文中的留白,扩写时就是填补“空白”。那么什么是留白呢?以扩写《木兰诗》为例,《木兰诗》中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短短几句,就概括了木兰战场十年的生活。而十年的时光里,到底会发生些什么,并没有展现。这就是“空白”,那我们就可以填补它。这种“空白”有两种:一是形象空白;二是情理空白。
在扩写前,首先要读懂这首长诗,理解它的主题。这首诗是讴歌巾帼英雄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得胜而归的。由于主题不能改变,所以我们就在这十年中展现这位巾帼英雄的英勇表现,这就是“添砖加瓦”,也就是这篇扩写的“扩点”所在——填补形象空白。
例文:
将军眼中的花木兰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初三8班 陈紫涵
战前训话,面对着刚送来的新兵,一边说着已重复百遍鼓舞士气的话,一边打量这些年轻又陌生还略带稚嫩的面孔,我的心微微刺痛。他们也就十五六岁吧,还是一群孩子便要面对无情战场,刀头舔血。扫视过一排排的新兵,我平静无波的目光突然停住,锁定在一个过于清秀的面庞上。这个少年有双水墨色的眸子,湿润的目光像小鹿一样,长长密密的睫毛像两柄羽扇,忽闪个不停。挺直的鼻梁,殷红的唇瓣,肤色洁白,哪怕经过长时间的行军也依然闪着珍珠一样的微光。再向下看,他颀长的脖颈像天鹅一样,身材过于纤细,穿着最小号的军服仍显得有些宽大。乍一看显得羸弱,可他的腰板挺得笔直,透着一股顽强不服输的劲。我暗暗点头,心想:“这个新兵素质不错,就是长得像个女子。待会儿开战多关注下吧!”
战鼓声低沉地响彻一方沙场,黄沙漫漫,风声呼啸,血腥气息夹杂着黄土的味道飘来。我深深地吸了口气,熟悉的味道,战争的味道,也是死亡的味道。看着对面的军队,我暗道:“这次柔然大军是有备而来啊,看来,一场恶战是免不了的了,希望这群孩子能顶得住吧……”脑海中,莫名其妙地划过那个清秀少年的面孔。我静静地举起手中的剑,剑锋上的寒光一闪而过,剑身微鸣,仿佛感受到主人的战意一般,身后大营中鼓声急促,我古井不波的心也有了些起伏。我深吸一口气,猛地大喝一声:“杀!”手中宝剑在空中画出一个弧形,直直指向对面柔然首领的方向,驱动胯下战马“惊风”,箭一般冲了出去。我冲进柔然军队如入无人之境,带着身边的新兵像一支利刃斩尽周边所有的敌人。就在我杀得畅快淋漓之时,一支箭泛着冷光破空而来,我感觉到了危机却因为眼前敌人的纠缠无法闪躲。我劈开面前的敌人,暗叹一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可哪知羽箭没有在我的预期中扎进我的心脏,我微讶,睁开眼就看见一个纤细灵活的身影挽起一朵剑花拨开了飞向我的箭。一张巴掌大的小脸探到我面前,有点儿尖细的声音响起:“将军,可还安好?”是他,那个在练兵场看到的少年!我点头示意自己没事,挥手让他继续杀敌。他点点头,轻喝一声:“是!”回身闪进敌人的包围之中。这个少年目光温润得像小鹿一样,只是动作间透露出杀伐果断,鲜血溅到他的嘴角,他也只是微微一缩,犹豫了一瞬就伸出舌头快速舔掉,好像一只嗜血的豹子。他不和敌人硬拼,只是在敌人的刀锋快要临身时飞快闪躲,再一扭身,手腕一翻,伸手将刀送进敌人的胸口,矫健的动作好似一只雄鹰,在敌人的眼里,他却滑溜得像一尾游水的鱼。我一边杀敌一边观察着他,目光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丝赞赏,暗道:“回去要提拔提拔这小子,动作矫健,杀伐果断,聪明得很,还不会蛮干,甚好!”
这篇文章抓住原诗中概述的木兰沙场十年的空白,进行了填补,使文字寻找到基于原文主题的生长点,丰富文章内容。原文是讴歌木兰的英雄形象,本文巧妙地从将军的视角,写出初见木兰时的深刻印象,以及后来战场上木兰英勇杀敌的表现,完全在遵循原文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形象补白,使这位巾帼英雄的形象更加具象。
当然,不同体裁的文章“扩点”的寻找和把握也会有所差异。
(一)扩展记叙文,要围绕中心内容进行,合理添加细致描写。
对于记叙类的文章,主要的“扩点”要着眼于描写,要在描写上下足功夫。可以利用我们已学的各种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环境等描写方法,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好听。如在扩写“张良学艺”这个小故事时,先要分析故事的主题,然后在保留主干的基础上,加入细致的描写,使情节更生动、人物形象更鲜明,从而使主题更突出。
例文:
张良学艺 扩写(www.xing528.com)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初三1班 张霁辰
秦汉时期,有一位叫作张良的青年。他是个聪慧过人、意志顽强的人,只是一直得不到机会成就大事。
一日闲暇时,张良游玩到下坯桥上。刚一上桥,他便注意到了桥上的一位老者。只见那老者穿着极为普通的粗布衣,拄着拐杖,脸上的皱纹足以说明他的年龄已高,但老者却用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若有所思地看着张良。之后发生的事更是令张良诧异不已——那老者竟走到自己面前,缓缓地脱下自己的一只鞋,扔到桥下,并用一种好似带着笑意的语气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取来!”这话里的傲慢和轻蔑令张良心里很是不平,但他强忍着这股怒火,他告诉自己:眼前是一位老者,怎么能和老人动怒呢?他用这么一句话浇灭了自己心中的怒火,并乖乖地将老者的鞋捡了回来。而等待张良的,是老者又一句傲慢的话:“给我穿上!”张良心中的那股小火苗又要被点燃了,好在他及时提醒自己:既然已经捡回来了,那就再忍一忍吧,毕竟这是位年事已高的老者。他蹲下身,轻轻地将鞋套在老者的脚上,小心翼翼地整理好之后,才起身。这次迎接他的,则是老者满意的笑脸:“你这小子可以教导啊。五天后天亮时,再来此地与我相会。”张良心中的不愉快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疑惑与诧异。老者发出爽朗的笑声,转头便离开了。张良看着老者渐行渐远的身影,感到一头雾水。
五天后,天刚亮,张良便来到桥上,而老者已经站在那里,似乎已经等候多时。老者批评张良晚到,并告诉他五天后再来。五天后,鸡刚打鸣,张良又来到桥上,而这次的情形和上次一模一样,他又被告知五天后相会。五天后,天还未亮,张良便强忍着困意,来到桥上,等候着老者的到来。这次,老者带着和十五天前离开时一样的笑容,那是一种满意与肯定的笑容。“应该像这样才对。”老者小声说着,并从怀里掏出一本书,双手托住,递给了张良,“读了这本书你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罢,老者一转身,衣角飘起,在张良疑惑的眼神中离开了。
老者给张良的那本书是《太公兵法》。怀着疑惑,张良反反复复地诵读这本书。之后的十年间,正如老者所说的那样,张良成就了一番事业。与此同时,张良对于老者的身份也更加好奇了。十三年后,他来到济北谷城山下,看到那黄石,竟酷似当年老者的模样……他站在石头前,回忆自己与老者的相遇,困惑了自己十三年的疑问仿佛已不再那么重要。或许那老者是一位天上的神仙,看着张良的一举一动,将他的聪慧顽强看在眼里,并最终来到人间点醒他,教导他……心中的疑惑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不可言说的感激。张良闭上双眼,恭敬地对着黄石,鞠了三个躬。
其实,是张良自己的聪慧顽强、宠辱不惊,让他经受住了考验,换来了别人对自己的赏识,以及最终成功的机会。
作者遵循原故事小段的主题和人物形象,除了添加了张良几次捡鞋时细致的描写,更重要的是刻画了张良的心理活动,用“强忍着这股怒火”“浇灭了自己心中的怒火”“小火苗又要被点燃了”“一头雾水”“疑惑不复存在”等心理描写,呈现了张良的心理变化历程,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突出。正是这样的细节的加入,使扩写后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二)扩写说明文,则要围绕事物的特征或者事理进行,应当在充实材料、加强说明方面下功夫,而不用发挥想象或运用夸张手法。
说明文的中心是说明对象,我们的扩写只是在说明方法上进行补充,用多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等,更充分地体现说明对象的特征,使说明更加充实。但是扩写后的文章不能对体裁有所改变。
(三)扩写议论文,主要是补充论据,使论点的论述更加充分。
议论文的主要特点是说理。因此,要在遵循原文观点的基础上,把主要的扩写点放在补充论据上。有的文章本身有很充分的论据,但有的文章却主要是在说理,如我们学过的《鱼我所欲也》,第一段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接下来用假设论证进行进一步的论述,但是在整段的论述中没有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在扩写这类文章时,就要适时增添论据。如有学生加了这样一个论据:
清朝末年,围棋界出现了一位泰斗,姓林名海,居京城。诸位可知那时清朝正处混乱之中,遭列强压迫,而日本也是列强之一。一位日本围棋高手名宛田,一路北上,所向披靡。段提督命林海迎敌,但要输棋,否则就要林海及其家人的性命。可是林海为爱国人士,为了国格,他宁舍生取义,不仅最后决心胜利,还赢得漂亮。这便是一位棋圣所体现的为国而战的舍生取义。正相反,作为民国头号汉奸,汪精卫彻底地把何为舍义取生、苟且偷生完美地诠释了,懦弱的他为保全自己的性命,稳固自己的地位,与日本人达成协议,为了利益出卖国家。
这样正反对比论据的补充,就使原文的观点“舍生取义”论述得更加充分和到位,也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可见扩写,只要找准扩写点,进行合理的“添砖加瓦”,就可以扩写好一篇忠于原文、又不失精彩的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