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误区与策略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误区与策略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明显,“问题”是核心的、本质的,而“情境”是辅助的、形式的。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动力源,是数学问题解决的起点。有些教师把数学“问题情境”片面理解为生活情境,凡事必找生活原型,将数学视为生活问题的附着物,是数学教学的又一大误区。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误区与策略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许多数学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对情境创设的意义把握不准确、理解不深刻,对情境创设的实施技巧运用不到位、掌控不自如,仍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改进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走出一些课堂情境的误区,回归有效的课堂教学。

误区一:片面追求“情境”效果——喧宾夺主。一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曲解了“问题情境”的内涵,盲目追求“情境”效果,而置“问题”于从属地位,教师用心良苦,为了达到某种情境效果,置教学效率于不顾的同时,大大削弱了数学的“问题”功能。例如,在教学《打折销售》一课时,一位教师创设如下情境:播放了一段购物的场景,商店里有琳琅满目的商品。然后问:“在上面的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衣服”“运动裤”“领带”……学生就是不提商品上的价格单及上面的折扣,“我发现一些商品都在打折”,没办法老师只能自己说。而事实上,“数学问题情境”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有“问题”,即数学问题;其次才是“情境”, 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或氛围。很明显,“问题”是核心的、本质的,而“情境”是辅助的、形式的。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动力源,是数学问题解决的起点。情境因问题而有意义,问题因情境而有生机。

数学联系生活不是一种时髦,它必须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联系生活而牵强附会,就失去了其本身应有的价值,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好掌握。

误区三:盲目追求情境导入——买椟还珠。一些教师片面的认为,一节好课就必须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结果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严重偏离了教学目标,使得情境的创设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摆设”。事实上,一个好的情境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要把数学课变得更富有数学味道。使得学生在真正的数学情境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www.xing528.com)

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我们应该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联系实际,运用多种方法创造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的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些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几点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