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还有待优化。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问题串,笔者认为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潜在功能。问题串本身的结构既具有联系性又具有发散性,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建了平台。所以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在设计问题串时,首先要“承前”,充分了解本节课之前,教材中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在本节课的作用,进而从学生最近的知识领域设计问题。其次要围绕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将重难点合理分散,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最后是要“启后”,即要清楚本节课在以后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后续所学知识的联系,通过问题串的引领,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以后的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和思维储备。
第二,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因人施问。问题串的设计虽然有一定的结构与原则,但最终要服务于课堂。所以,在设计问题串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并在课前做好预设。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设计、补充一些问题,从而有效调控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有经验的教师会经常捕捉和积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课堂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巧妙地设置成以后教学备用的问题串,从而使教学更加科学、合理。(www.xing528.com)
第三,教师设计的问题串应尽量丰富、有趣。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会有一个服务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主问题串,而在问题之间又会根据授课情况派生出若干个子问题串。这些问题串往往是一些启发性的提问,其目的是使主问题串之间过渡自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和利用各种有效信息,提高课堂应变能力,通过不断地试探,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寻求解题思路,使主问题串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问题。在课堂上合适且有价值的问题串,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运用问题串实施教学,对教会学生突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