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数学课堂实施核心素养的再认识

初中数学课堂实施核心素养的再认识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对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在长期“被动学习”的过程中,其思想深处把学习当作是负担、苦差事,根本无法认识到学习的本质,对教育改革中提出的核心素养更是漠然视之,其根源就在于思想陈旧,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学生学习观念的更新。

初中数学课堂实施核心素养的再认识

1.强化师生教与学的观念的更新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课堂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首要的是要让所有师生深刻理解核心素养,回归数学教育教学的本源,从思想观念上接纳转变并付诸实践,把数学核心素养铭记在心,见诸于行。一方面,教师作为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的实践者,要改变“穿新鞋走老路”的旧观念。首先,要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和教育观。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放在突出位置,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克服过去教育实践中急功近利、唯分数论的做法,即认为教育就是为了考试,教育的价值仅仅就是考试与分数的错误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其次,要用发展的视角看教育的实效性,明确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转变过去课堂教学中急于求成、学生略有困惑教师就急于讲解、组织讨论、交流的做法。真正为学生搭建一个合作探索的平台,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突出以人为本,让人的发展成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认识到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外,更要注重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核心数学素养。另一方面,要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实践中,我们往往花大量的力气去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而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学习观念的转变,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中师生步调不一,理念不同,也就使得课堂变革事倍功半。作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学生观念的更新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对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在长期“被动学习”的过程中,其思想深处把学习当作是负担、苦差事,根本无法认识到学习的本质,对教育改革中提出的核心素养更是漠然视之,其根源就在于思想陈旧,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学生学习观念的更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必须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对个人发展的意义,以及课堂如何做才能提升个人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的意义,逐渐形成正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学生就可以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把被动学习变成“我要学习”,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和谐互动,形成善于合作、能于探究、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为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生存的土壤。

2.教师教学方式的自觉转变

实施数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采取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自觉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现实中我们发现,经历了数次课程改革的洗礼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已有了明显的转变,开始注重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课堂教学评价,能用各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获取一种经常性的成功感;注重个人角色的转变,确实改变了以往“一言堂”和“满堂灌”的陋习,努力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要真正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到实处,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常态,我们还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从课前研课、课堂组织等方面加以探索与实践。首先,要在充分研读教材、课标的基础上,强化单元教学设计,整体把握某个单元或板块所承载的数学核心素养的任务,明晰这些核心素养主要依托本单元的哪些知识点去落实?既相互独立又相融共生的六个核心素养在具体单元中是怎样的关系?在理清这些问题的前提下开展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以核心素养为引导,突出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明晰某一具体核心素养在本课时中有意渗透的出处,依据该种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发展途径,采用行之有效的数学手段实施课堂教学,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处处渗透,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其次,根据教学实践,改变课堂结构,以活动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陶行知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作为一名教师,他的真正能力不在于能否传授知识,而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有兴趣地参与教学过程。我们知道,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是在数学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效的数学活动能使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数学知识建立起联系。为此,课堂中我们要以真实的情境为载体,精心设计利于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的探究性活动,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要努力做到:只要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就不要包办;只要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就不要暗示;只要学生间通过质疑可以完成的知识建构,教师就不要吝啬时间而要学会等待,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和合作交流中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活动空间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培养,更要重视学生某一具体指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www.xing528.com)

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所谓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学习方式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最终会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要促使学生提升个人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同时,帮助学生切实转变学习方式,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依赖“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均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突出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反思等认知活动,使学生有更多分析和解决不同背景下问题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要营造自主合作的和谐氛围,把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安全感和宽松感,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愉悦,进而在教学中实施问题化学习,通过一系列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寻中完成知识建构,获取活动经验;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关联中碰撞知识,洞悉知识与知识间的关系,从而达成“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而问题化的学习为学生搭建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平台,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养成“我应该学会做什么?”“我应该怎么做?”的良好学习习惯与“我对我的所作所为应该负什么责任”的优秀品质。其次,精心设计课堂探究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教师精心设计合作内容,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反思问题。教师在转变自身角色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转变学习方式的平台,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