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富人黔敖救济灾民,饥者宁死不接受嗟来之食

富人黔敖救济灾民,饥者宁死不接受嗟来之食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黔敖左奉④食,右执饮,曰:“嗟!来食!”那人瞪大眼睛看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一个救济灾民的富人,想让灾民免受饥饿之苦,于是准备食物给饥饿的路人吃。为了自尊,饥者宁愿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富人黔敖救济灾民,饥者宁死不接受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本文出自《礼记》。

①袂:衣袖。②屦:鞋子。③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④奉:同“捧”,捧着。⑤谢:道歉。⑥微:非,无。⑦与:语气词,表感叹。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旁摆了食摊,准备把食物给饥饿的人吃。

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捧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人瞪大眼睛看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说完转身便走。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这个饥饿的人最终也没有接受这样的施舍而饿死了。曾子听说了这件事,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吆喝时,可以离开。他道歉之后,还是可以吃的。”

文章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黔敖,一个救济灾民的富人,想让灾民免受饥饿之苦,于是准备食物给饥饿的路人吃。他的本意是好的,但一个“嗟”字,表现出了他得意扬扬、颐指气使的性格。另外一个饥者,衣衫褴褛,饿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当他面对黔敖的吆喝时,抬眼看着黔敖,严肃地说出自己饥饿的原因。为了自尊,饥者宁愿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这则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一个人无论贫穷还是富贵,都要有做人的骨气和尊严,而人与人之间也应相互尊重。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两个典故告诉人们做人要有骨气。那么,盗泉之水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故事跟圣人孔子有关。

孔子曾经路过盗泉,口渴难耐,可是因为泉水的名字不好,“盗泉”之名令人厌恶,所以孔子最终也没有喝盗泉之水。他用行动维护了自己高洁的品行。现在“盗泉之水”比喻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物。(www.xing528.com)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黔敖为于路,以待饿者而之。

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画“√”。

(1)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

(2)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