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厉王重新明确警鼓命令,百姓不再赴警

楚厉王重新明确警鼓命令,百姓不再赴警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楚厉王有警鼓,以与百姓为戒②。于是楚厉王更改了原来的命令重新明确报警信号,百姓才相信他。楚厉王是春秋初期楚国国君,他和百姓有个约定,遇到紧急的情况,就击鼓为警,通知百姓防守。按理说,警鼓和国家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可是楚厉王只顾自己享乐,把警鼓视为儿戏,酒后击鼓,愚弄百姓,结果失信于民,百姓不再听从号令。楚厉王因贪图享乐,失去了百姓对他的信任。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

楚厉王重新明确警鼓命令,百姓不再赴警

楚厉王有警鼓,以与百姓为戒。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本文出自《韩非子》。

①警鼓:遇到紧急情况时击鼓。②戒:警戒的信号,百姓一听到鼓声就出击敌人或防守。③过:犯错误。④号:信号。

楚厉王遇到紧急的情况就击鼓,百姓把这当作警戒的信号。有一次,楚厉王喝醉酒了,误拿起鼓槌击鼓,百姓都十分惊慌地集合起来。楚厉王派人去制止他们,说:“我喝醉了酒同大臣们开玩笑,误敲了鼓。”百姓听了都回家了。过了几个月,有紧急的情况,楚厉王击鼓发出警报,可百姓没有赶去集合。于是楚厉王更改了原来的命令重新明确报警信号,百姓才相信他。

楚厉王是春秋初期楚国国君,他和百姓有个约定,遇到紧急的情况,就击鼓为警,通知百姓防守。按理说,警鼓和国家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可是楚厉王只顾自己享乐,把警鼓视为儿戏,酒后击鼓,愚弄百姓,结果失信于民,百姓不再听从号令。试想一下,一个国君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后果会怎样呢?

楚厉王因贪图享乐,失去了百姓对他的信任。他为政期间,统治残暴,故得“厉王”之名。

曾经有个楚国人卞和,在楚山得到了一块美玉,他把玉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派一个工匠去鉴别,工匠说:“这不是美玉,只是一块石头。”楚厉王觉得受到了欺骗,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后来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美玉进献给武王。武王派工匠去鉴别,工匠仍然说是石头,武王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美玉在楚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听说后,派人去鉴定玉石,发现是一块绝世好玉,于是让人制作成一块玉璧,这块玉璧就是天下共传的宝贝“和氏璧”。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www.xing528.com)

民皆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

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画“√”。

(1)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

(2)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