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求①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②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③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④,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本文出自《战国策》。
①求:寻找。②长:动词,做首领。③命:命令。④然:正确。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我做群兽的领袖。现在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您要不信,我在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说得正确,于是和狐狸一同走。群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走的,还以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这则故事就是“狐假虎威”,狐狸在遇到老虎要吃它时,运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地摆脱了危险。老虎被狐狸的话蒙骗了,陪着狐狸在森林里走了一圈,到最后还不知道群兽真正害怕的原来是自己。老虎和狐狸,谁聪明,谁愚蠢呢?
成语“狐假虎威”后用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恐吓人。《战国策》中这个故事讽刺的又是谁呢?
战国时代,楚国强盛之时,楚王听说北方各国都惧怕楚国的令尹昭奚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群臣没有人回答。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素来和昭奚恤不和,想离间楚王和昭奚恤,于是向楚王讲述了“狐假虎威”的故事。说:“北方各国惧怕昭奚恤,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您呀!”
这就是成语“狐假虎威”的出处。(www.xing528.com)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画“√”。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
(2)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