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②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⑤昧⑥行乎?”
平公曰:“善哉!”
本文出自《说苑》。《说苑》又名《新苑》,是西汉刘向所著的小说集,记述了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逸闻趣事,以对话为主,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原名更生,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①师旷:晋国乐师,字子野。②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③炳烛:点燃蜡烛。④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⑤孰与:固定格式,意为与……相比,哪一个。⑥昧:黑暗。
晋平公问宫中的乐师师旷:“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呢?我曾听说,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初升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时的光亮。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更好呢?”(www.xing528.com)
平公说:“讲得好啊!”
这是一个劝学的故事。晋平公想读书,但觉得自己年老为时已晚,于是向乐师师旷请教。师旷劝国君学习,并采用一组比喻来形容人生学习的三个阶段:少年学习像初升的太阳,旭日东升;壮年学习像正午的太阳,烈日当空;老年学习像点燃的蜡烛,有微弱之光,但即使是微光,也比在黑暗中摸索更好。这三个比喻蕴含着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特别是炳烛之光对人们的启迪更大。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人们应当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想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
师旷不仅音乐造诣极高,而且政治才能突出。他善于将音乐和政治联系起来,参与了晋国内政外交方面很多重大事情的决策。晋平公在政治军事上有难以解决的问题,都要询问师旷。师旷是个盲人,只有靠耳朵来辨别事情,他的听觉很灵敏,因此,有“师旷之聪”的说法。“师旷之聪”现在是个成语,意思是像师旷那样耳朵灵。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画“√”。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