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标体系
本报告借鉴国内外已有的自愿性信息披露评价研究成果,基于国内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特别参照国际先进的信息披露规范,立足于投资者权益保护,提出了自愿性信息披露四个一级指标(维度)和31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即治理结构方面的自愿性信息披露(简称“治理结构”)、治理效率方面的自愿性信息披露(简称“治理效率”)、利益相关者方面的自愿性信息披露(简称“利益相关者”)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自愿性信息披露(简称“风险控制”)。其中治理结构维度包括8个二级指标,治理效率包括8个二级指标,利益相关者维度包含6个二级指标,风险控制维度标包括9个二级指标,参见表1-6。
表1-6 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指标体系
续表
续表
对于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指标体系,简要解释如下:
(1)治理结构信息披露维度
治理结构信息披露维度衡量与公司治理结构相关的信息披露情况,包括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构成及成员情况、高层管理人员学历及经历情况,以及专门委员会的构成情况,包括编号1~8的8个二级指标,这些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对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代理人是否能够着眼于企业发展和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具有重要价值。其中指标1衡量上市公司是否明确披露了董事会结构,包括董事类型(执行董事或内部董事、独立董事、外部非独立董事),以及相应的人员构成和兼职情况。指标2和3衡量关于董事个人背景的相关信息的披露情况。指标4衡量董事会下设的各专门委员会的信息披露情况,包括专门委员会召集人信息、委员会成员构成等。指标5和6衡量有关监事类型(外部监事、内部监事,股东监事、员工监事等),以及监事会成员方面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情况。指标7和8衡量有关高层管理人员个人背景信息的披露情况。
(2)治理效率信息披露维度
治理效率信息披露维度衡量关于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召开情况、独立董事履职情况、董事考评,以及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和关系网络等与公司治理效率相关信息的披露情况,包括编号9~16的8个指标。这些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对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评估公司的治理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指标9和10考察公司股东大会召开及投票机制(包括法定投票、累积投票、网络投票、举手表决、代理投票等)方面的信息披露情况。只有公司详细说明了每次股东大会(包括临时股东大会)的股东出席率以及投票机制,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才能判断股东大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指标11衡量公司和投资者对董事的约束是否到位,反映董事的实际履职情况。指标12和13衡量公司董事会决策和监督的有效性,其中董事会召开方式包括通讯会议和现场会议等,会议方式不同,董事会履职的效果就会不同。指标14衡量独立董事提出的意见是否能被公司记录并进行披露,也反映着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情况。指标15衡量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的合理性,以及高管是否着眼于公司长期发展。指标16衡量高层管理人员的社会影响力,该类信息也有助于判断高层管理人员是否存在不规范交易问题。
(3)利益相关者信息披露维度
利益相关者信息披露维度衡量公司对投资者、债权人、债务人、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者利益保护有关的信息的披露情况,包括编号17~22的6个指标。其中,指标17衡量公司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的措施是否到位,如公司是否披露与投资者的沟通或接待措施,或者是否建立《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指标18考察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节能环保、参与社会公益,以及是否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等。指标19、20、21和22衡量公司对于排名前几位的主要债权人、债务人、供应商及客户信息的披露情况,其中对于债权人和债务人,公司还应披露他们与公司是否具有关联关系。
(4)风险控制信息披露维度(www.xing528.com)
风险控制信息披露维度衡量公司经营风险及控制方面的信息分析与披露情况,包括编号23~31的9个指标。其中,指标23衡量公司是否明确披露至少三年的发展战略目标及经营计划。指标24、25、26和27衡量公司是否对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且进行了披露。指标28衡量公司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聘任情况的说明。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进行独立审计,是投资人权益的重要维护者,对其聘任的相关信息进行披露,可以防止出现会计师事务所与公司存在私下交易的现象,有效地控制风险。指标29、30和31衡量宏观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行业竞争优势或劣势,以及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等,这些信息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所处环境及地位,并对公司日后的发展做出预测。
1.7.2 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计算方法
首先是计分方法。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指标体系中的31个二级指标得分区间都为[0,1],按赋值方法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0/1变量,使用该种赋值方法的指标有16个,包括指标1、5、11、13、14、16、21、22、23、24、25、26、27、29、30、31。这类指标以企业年报中是否披露了理应披露的相关信息作为判断依据。明确披露相关信息的得1分,否则得0分。第二类是程度变量,按照某个指标的信息披露程度高低对指标分层赋值,使用该种赋值方法的指标有15个,包括指标2、3、4、6、7、8、9、10、12、15、17、18、19、20、28。这类指标将年报中的相关信息披露程度分为三种,并按照披露程度的高低进行得分高低的赋值。其中,指标3、8、19、20在2020年之前评估时为0/1变量,2020年起改为程度变量,以使评价更加严谨。
然后是权重确定。我们认为,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的四个维度具有基本同等的重要性,每个维度内的二级指标也具有基本同等的重要性,为了避免主观性偏差,本报告计算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时所涉及的所有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都设置为等权重。首先针对某个一级指标内的所有二级指标进行等权重计算,然后对所有四个一级指标进行等权重计算,以此得出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二级指标赋值
根据赋值标准对每个上市公司的31个二级指标Vi(i=1,2,……,31)进行打分和计算,使各个二级指标的取值均位于0~1的数值区间。
(2)计算四个分项指数
对隶属于同一个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的得分先进行加总,再简单平均,然后转化为百分制,得到四个一级指标得分,即治理结构分项指数、治理效率分项指数、利益相关者分项指数和风险控制分项指数。
其中,GS代表治理结构分项指数,GE代表治理效率分项指数,SH代表利益相关者分项指数,RC代表风险控制分项指数。
(3)计算总指数
对四个一级指标(治理结构、治理效率、利益相关者和风险控制)的得分进行简单平均,得到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
CCVDIBNU代表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北京师范大学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