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是一个年轻的巨型复式火山,是中国东北的最高峰。火山区的基底由前寒武纪的变质片麻岩和片岩、古生代至中生代沉积地层与大量中生代的安山岩和花岗岩组成。
在本书开篇第一章已述及。最初,在5亿年前寒武、奥陶纪的时候,这里曾被海水淹没,在张夏期和崮山期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大量三叶虫生存的海中盆地,后来由于在志留纪的时候地壳上升,海水退出,地表重新露出水面,在阳光、雨水和气候变化等外力作用下,地面岩石遭受风化和破坏,被侵蚀为光秃荒凉的准平原,根本没一点绿色。
至石炭、二叠纪时,长白山区又处于滨海环境中,是漂浮在热带—亚热带华北板块的一部分。介于华北板块狼林古陆与龙岗古陆之间的海峡中,海水从盖县进入浑江盆地,然后转弯南行进入日本海。地势并不高峻,海陆交互变化。热带雨林围绕盆地郁郁葱葱,拗陷区有陆相碎屑岩堆积。在长白、抚松及浑江有煤盆地形成。
在中生代,燕山运动使龙岗古陆与北方佳蒙古陆拼合,构造方向统一,形成北东向山地基础。长白山地区是一片微峦起伏的,散在残丘的准平原。在石炭—二叠系有一系列的山间盆地,侏罗系火山活动及地层积存。
剧烈变化发生在新生代中新世—上新世,500万年以来,太平洋板块俯冲使长白山区大规模挠折断块上升,玄武岩喷出与隆升相辅相成。经上新世末到更新世累积的岩层层序,先后形成玄武岩台地、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锥体三大部分。其中玄武岩台地形成于上新世,粗面岩火山锥形成于更新世,而全新世期间则爆破性喷出碱流质火山岩。单纯从岩性来讲:天池火山粗面玄武岩的喷发时代,从200万—120万年,断续贯穿更新世一个时代。
☆形成地壳断裂隆升的动力源在哪里?
在距今约3000万年前,即第三纪的时候,西太平洋板块向中朝板块俯冲,从日本东部海域插入坚硬的亚洲板块,日本海随之成为弧后盆地,引发的压力导致长白山成为隆起区,也同时造成区域地壳断裂。
图159 太平洋板块在日本海沟向亚洲板块下插(www.xing528.com)
如上图所示,太平洋板块在日本海沟向下插,大致以25°的角度俯冲到我国东北的上地幔底界附近。长白山火山位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消减带的前缘区,正是洋壳物质和上地幔物质的交换区。
图160 太平洋俯冲带的等深线分布与长白山火山关系(据洪汉净)
上图圆滑曲线是深震震源等深线。这是根据一系列地震点记录的深度所标注的。舌形线最前缘表示的震源最深。可以看出太平洋俯冲带向北西西俯冲,在吉林省东部附近地区已经到达上地幔底层,图中的六角形代表火山点。
从黑龙江林口县南部,经过东宁—汪清、珲春到日本海盆西部,大致是一个向西插下的舌形,形成一条长480千米,宽100千米的北北西的深震带,震源深度为500—600千米。这条带距离长白山天池火山260千米。
仔细观察深震震源等深线,在我国东北和日本海西侧舌尖,南边两条线不平滑对称圆润。图中南缘表示的震源蓝点原来应该是向西凸出的圆弧形舌头,却在长白山东边向内凹,舌中南部下凹,两翼上翘,其弧形局部转为东向,似乎被挖掉了一块。
不要忽视这两条等深线的变化,它预示是原来较冷的岩壳端部被上侵的岩浆热物质所软化,使孕育强震的硬地壳向东后移,就是说这里有岩浆柱,所以深震线才后移。
西太平洋板块是天池火山喷发的主要驱动力,它向中国大陆持续的俯冲作用,使我国东北地区挤压断裂活动加剧,诱发岩浆上拱,玄武岩浆喷发。与此同时还有辉南龙岗火山群的中、晚更新世火山复活。
近代,吉林省汪清县2002年6月发生里氏规模7.3级地震后,长白山天池周围出现一系列异动。地震发生频率增加到十倍以上,每月都发生数百次地震,卫星拍摄也发现长白山天池的地形有所隆起。由此可见,若长白山火山再次喷发,是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