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鹦鹉嘴龙:特征、生态和地理分布

鹦鹉嘴龙:特征、生态和地理分布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鹦鹉嘴龙并没有适合咀嚼或磨碎植物的牙齿。鹦鹉嘴龙在生前是几乎完全二足的恐龙。最大的蒙古鹦鹉嘴龙成年个体重量可能超过20千克。鹦鹉嘴龙的长脚趾与利爪,显示它们可能善于挖掘。在一个巨型爬兽以及一个大型水生三锥齿兽化石的腹部,发现了未成年鹦鹉嘴龙的遗骸。鹦鹉嘴龙抵挡不了肉食恐龙及锥齿兽的攻击,常是肉食性哺乳类的美餐。鹦鹉嘴龙为早白垩世繁盛于东北亚地区的一个土著型动物群。

鹦鹉嘴龙:特征、生态和地理分布

鹦鹉嘴龙是当时松辽盆地周围最活跃的种群。某些种是陆栖动物,而其他种是半水生动物。尤其在低洼的湖沼和河流岸边最多。

生活的时代是1.5亿年前,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小型鸟脚类恐龙,体长约1—2米,比狗稍大些,是恐龙家族的小不点儿。两足行走,前肢比后肢略短,手掌只有四个指骨。鹦鹉大家都很熟悉,可是你能想象嘴长得像鹦鹉的恐龙吗?鹦鹉嘴龙名称的来源就是因为它们吻部有弯曲的角质巨型喙,形态、功能与鹦鹉的喙部极为相似,因而得名。头短宽而高呈方形,虽然身形较小,但粗粗的脖骨和宽大的头骨异常醒目,与其短小精悍的躯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鹦鹉嘴龙生活于低洼的湖泊或河岸地区,它们以水边柔嫩多汁的植物为食,用坚固的角喙把娇嫩植物割切断,再用单列牙前后咀嚼而吞食。

鹦鹉嘴龙并没有适合咀嚼或磨碎植物的牙齿。在上颌和下颌上各有7—9个叶状颊牙齿。齿冠中棱前各有2—4个小脊;牙齿质地光滑,齿冠较低;经常在鹦鹉嘴龙化石的腹部位置发现胃石,有时超过50颗,这些胃石如同现代鸟类,储藏于胃中帮助研磨食物。

鹦鹉嘴龙在生前是几乎完全二足的恐龙。脊椎13—16个,荐椎5—7个,肠骨细长且略呈弯曲状,坐骨很发达,身体长而较为肥厚,前肢有4指,第4指特别短小,第5指已消失。前肢结构极为适于握持树枝,后肢尾较短,有4趾。有的种,尾巴与下背部有鬃毛状的结构,可能作为展示作用。

图120 鹦鹉嘴龙复原图(www.xing528.com)

它未发展出角龙独特的尖状角刺及骨质颈盾,以作护卫,估计受到袭击时只能以逃躲避难,当大量的肉食恐龙出现,难以适应生活环境变化,因弱肉强食而趋于灭绝,它存在了约400万年,按恐龙的自然历史而言,由出现至绝种所经历的时间并不长。

并非所有恐龙都像电影刻画的那么冷漠、恐怖,长着像鹦鹉嘴似的恐龙富有爱心,有着可爱的性格。对北票鹦鹉嘴龙的化石研究,发现一窝34只群体,体积大小相仿的小恐龙正簇拥在一只大恐龙身边,大鹦鹉嘴龙就像家长一样,用嘴巴抚摸、前肢抓拢,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很有人情味

最大的蒙古鹦鹉嘴龙成年个体重量可能超过20千克。

蒙古鹦鹉嘴龙的前肢长度只有后肢的58%,它们无法做出手掌朝正下方或前肢推进移动的动作。无法做出挖掘植物、将植物送进嘴里的动作。假设,鹦鹉嘴龙需要挖掘土地时,反而需要使用后肢来挖掘地面。前肢只能抓取非常接近身体的物体,若是抓挠自己身体,也只能接触到自己的腹部、两侧以及膝盖等部位。鹦鹉嘴龙的长脚趾与利爪,显示它们可能善于挖掘。

在辽宁义县地层,采得400个个体鹦鹉嘴龙标本,有完整的骨骸。从幼体到成年体不同年龄层都有,最小的标本被测量有3岁大,体重小于1千克;而其中最大的标本有9岁大,重达20千克。8年间体重增加19千克,可以算出鹦鹉嘴龙相当快的成长速度比大部分爬行哺乳类动物还快,测量化石的成长环,发现它们的寿命大约是10岁到11岁。

在一个巨型爬兽以及一个大型水生三锥齿兽化石的腹部,发现了未成年鹦鹉嘴龙的遗骸。数个未成年个体的骨头仍然清晰可辨,显示这些肉食性哺乳类以大块方式吞食它们。鹦鹉嘴龙抵挡不了肉食恐龙及锥齿兽的攻击,常是肉食性哺乳类的美餐。

鹦鹉嘴龙为早白垩世繁盛于东北亚地区的一个土著型动物群。当然,可以预期松嫩大湖岸边会找到更完整的化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