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灭绝之后,干燥性气候延续到了早、中三叠世,盛产于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几乎全部灭绝,陆生植被大大削减。由于陆地的面积十分广阔,使带湿气的海风无法进入内陆地区,大陆中部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沙漠,标志三叠纪的典型红色砂岩表明,只有适宜耐旱的不过分依赖水繁殖的针叶树取得了竞争优势。
三叠纪是古生代生物群消亡后,向现代生物群开始形成的过渡时期。
早期植物面貌多为一些耐旱的类型,随着气候由干热、半干热向温湿转变,植物趋向繁茂,低丘缓坡则分布有和现代相似的常绿树,如松、苏铁等。
到了中三叠世晚期植物才开始逐渐繁盛,靠近海洋的地方比较湿润,首先绿起来。裸子植物的苏铁、本内苏铁、尼尔桑、银杏及松柏类,真正成为大陆树木的主体。低丘缓坡则分布有和现代相似的常绿树。
整体上,晚三叠纪低洼湿地植被,似乎没有纬度变化,反映了世界大部分地区无霜冻气候相当一致。
图78 三叠纪陆地生态复原
中三叠纪吉林省已经全部隆升为陆,没有海相沉积。植物不茂盛。这与世界各地这时几乎完全缺乏煤的沉积相一致。
在中国三叠系内蕴藏有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和天然气、四川和贵州的石膏和岩盐、四川威远铁矿、江西安源煤矿、云南祥云煤矿等,有的地方卡林型微细粒金矿也产于三叠系。
☆生物变革(www.xing528.com)
三叠纪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是古生代生物群消亡后,现代生物群开始形成的过渡时期。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成为海洋中的优势群落,海洋无脊椎动物类群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海洋中,蜓完全绝灭。六射珊瑚取代四射珊瑚,并迅速发展,遍及全球。有孔虫此时成为划分与对比地层的重要门类,海百合群落成为海洋中的优势群落;双壳类和菊石类也多属新发展的种类,晚二叠世幸存的齿菊石类大量繁盛起来,大部分菊石有发达的纹饰,有许多科是三叠纪所特有的。菊石的迅速演化为划分和对比地层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
与古生代相比,陆地湖沼中双壳类逐渐繁盛起来。尤其在晚三叠世,一些种属的结构类型变得复杂,个体也往往比较大,甚至成层分布,它能引路识别地层序列,是个称职的向导。
图79 三叠纪滨海台地生态图
三叠世晚期气候温暖,雨量丰富,植被繁茂。陆地上高大的蕨类、种子蕨、苏铁等植物组成了茂密的森林,在森林边缘以及森林间的洼地上,湖泊和沼泽众多,森林中水边生活着大型的两栖动物和假鳄类爬行动物。陆生爬行动物比二叠纪有了明显的发展。
晚三叠世,恐龙已经是种类繁多的一个类群了,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第一种会飞的脊椎动物(翼龙)可能也是这时候出现的。因此,三叠纪也被称为“恐龙世代前的黎明”,只是吉林省尚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因为化石不易保存,尚没有发现记录。
从兽孔类爬行动物中演化出了最早的脊椎动物门的哺乳动物,换言之,原始的哺乳动物见于晚三叠世。在随后侏罗纪到白垩纪长达1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这批生不逢时、体态弱小的哺乳动物,对于庞大的恐龙家族来说是弱势群体,一直生活在以恐龙为主的爬行动物的阴影之下。
爬行动物的体温是变化的,且卵生。哺乳动物体温则是恒定的胎生,以哺乳方式喂养幼雏,又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从生理条件上,它远远地超过了爬行动物恐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