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孔虫和珊瑚也是志留纪较繁盛的两个门类,是营群体生活的海洋底栖生物,常见于生物礁、生物丘和生物层中。志留纪的珊瑚包括四射珊瑚、床板珊瑚和日射珊瑚,数量和属种类型繁多,志留纪是它们的准备期,至泥盆纪达到鼎盛。
层孔虫是早已灭绝了的。其最盛期也在志留纪和泥盆纪。今日海洋中已见不到。至石炭、二叠、三叠纪基本上没有化石记录。层孔虫个体为纤维状,仅发现由碳酸钙组成块状或层状群体之化石,未发现动物体。群体平面系一薄层,个体以柱状、球状、半球状、枝状、板状附着在海底坚固地向上生长,具有较强的抗浪性和造礁能力。若沉降速度与层孔虫积累速度相适合,则层孔虫可连续向上升长。
有的在表面形成星形的小沟或丘状的突起。其本身可形成礁,也可和珊瑚、藻类等构成生物礁。
块状层孔虫,形成于潮下几米深的地方,要求温暖、洁净、正常盐度、光照条件较好、水动力较强的浅水海域中。板状层孔虫,平行板面生长,沉积速度慢,潮间带生成,它组成的礁体从几十至几百米,起障壁作用使灰泥得以沉积。反映当时静水湖或礁前较深水中的湖环境。这种地理分布,可以显示礁体的生态环境,因此,它是重要的指相化石。
吉林省已发现层孔虫典型层位。在永吉县黄榆王家街、大绥河二道沟泥盆系中。在西秦岭毕家山组发现大型层孔虫复礁体,高500—600米,地貌上成一险峻的大陡崖,显微镜观察,礁核中层孔虫个体之间紧密衔接,具有较强的抗浪能力。
四射珊瑚
珊瑚,是古无脊椎动物不是植物。四射珊瑚、床板珊瑚、日射珊瑚和层孔虫在今日海洋中均已绝迹。它们不是在海洋里到处都能生长,在地理分布上有明显的区域性,在合适的环境中,珊瑚才能成群的营固着底栖聚集生活,最后形成珊瑚礁。
志留纪的珊瑚数量和属种类型繁多,以四射珊瑚为主。所谓四射珊瑚就是它们的四个原生隔壁把珊瑚体分成四部分,后生隔壁在生长时,每次增生4个板状的隔壁,长短相间,呈两侧对称或辐射对称排列,所以称为四射珊瑚。横贯珊瑚骨腔分布的板状体称床板或横板,是横列骨骼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珊瑚体的边缘还出现小型鱼鳞状或泡沫状骨片,称鳞板或泡沫板。在外形上,四射珊瑚分为单体和复体两种。
在吉林永吉西南,黄榆乡王家街,中泥盆灰岩、粉砂岩中产床板珊瑚、四射珊瑚、层孔虫及腕足类化石。它们都是生长在海底营底栖固着生活的珊瑚。
床板珊瑚,由于具有很发育的床板(横板)而得名。它们群体生活,骨骼形状多样,由石灰质的圆筒状或多角状个体构成,个体间或以壁孔连接。多个管体构成的群体形如芦笙似蜂窝。
图47 床板珊瑚的连接构造和分芽
1.块状复体中间分芽,具连接孔 2.块枝状复体 3.蔓延状复体 4.链状复体 5.笙状复体,具连接管
床板珊瑚从奥陶纪到白垩纪绝灭。(www.xing528.com)
日射珊瑚从奥陶纪到泥盆纪绝灭。
六射珊瑚从距今2.23亿年(晚三叠纪)到现在仍然存在。
人们就是根据这个种群的进化差异来确定它所在地层的时代。
珊瑚自然死亡后残骸沉积海底变为珊瑚石,风化出的个体可单独鉴赏。群体横截面似蜂巢或圆柱,纵切面或斜切面似礼花怒放,与原岩一起均有一定观赏价值。
单体珊瑚
并不是所有的珊瑚都可以形成珊瑚礁,非造礁珊瑚一般多是单体,少数为小型的块状或枝状复体,这类珊瑚适应性强,特别是单体在低温和各种深度的环境中均能生存。
如图48(四射珊瑚全家福),假如你在未知的地层中发现了其中的一种,即可定下未知地层的时代。某些单体珊瑚的生活范围比较广泛,在水温较低和较深的海水中都能生存。
图48 四射珊瑚全家福
四射珊瑚是四个原生隔壁把珊瑚体分成四部分,六射珊瑚是六个原生隔壁把珊瑚体分成六部分。隔壁是珊瑚的骨骼。
造礁珊瑚
造礁珊瑚生活范围窄,需要的环境也比较严格,要求水的温度在20℃—30℃,珊瑚在16℃—17℃时就停止摄食,13℃时则将全部死亡;深度不超过100米,盐度在3.5%,水体要洁净,不能有污浊的泥沙,透光性强,这样的环境里珊瑚虫发育最快。靠近河口的海域是不会有造礁珊瑚分布的。反过来,人们据珊瑚礁出现位置,即可恢复古环境。
我们现在看到的它们的骨骼部分,包括外壁、隔壁、床板和鳞板以及其他派生的骨骼。分泌的生长线纹,细的叫横纹,竖的叫皱。
据珊瑚石生长纹和生长线来推测,珊瑚在海中的生长速度极为缓慢。深海非造礁珊瑚每年生长1—2.6毫米。1米高的珊瑚动物,大约需要生长1000年的时间。珊瑚死后,它的尸体逐渐与海水中的游离CO2和Ca阳离子结合成碳酸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