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控制海上交通线:德国海军对二战大西洋战场的影响

控制海上交通线:德国海军对二战大西洋战场的影响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战爆发后,在大西洋战场上,德国海军在海上战场的行动是以破坏盟国交通线开始的。英国错误地认为,使用规模庞大的水面舰队与对手进行决战,取得制海权,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保护自己的海上交通线。当时,英国拥有一支总计2100万吨的商船队,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31.8%,平均每天有2500艘船只在海上航行,其海上交通线总长度超过8万海里。随战争进程的发展,海上交通线的斗争愈演愈烈。

控制海上交通线:德国海军对二战大西洋战场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旨在破坏对方军事经济潜力和保卫自己海上运输的斗争,是海军军事行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只有保持畅通的交通线,才能为海空基地提供有利的保障与支援;只有破坏敌方的交通线,才能削弱敌方的整个战争经济和战略,战役运输能力。

战争伊始,几乎所有国家的海军都对海上交通线的斗争认识不足。其实,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就广泛使用潜艇破坏对方海上交通运输线,对战争的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1917到1918年,德国海军实施了1700多次无限制的潜艇作战,曾一度使依赖海上运输生存的英国处于危急境地。

二战爆发后,在大西洋战场上,德国海军在海上战场的行动是以破坏盟国交通线开始的。战争初期,被德国潜艇击沉的英国商船就占英国战争拥有庞大商船队的65%,使自恃海军强大的英国吃尽了苦头。

英国是个岛国,原料、食品靠海外输入,但它没有接受一战中德军无限制潜艇的教训,相反,将决战制海的思想捧为“圣经”,陶醉于造大舰、装巨炮,发展规模庞大的水面舰队。英国错误地认为,使用规模庞大的水面舰队与对手进行决战,取得制海权,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保护自己的海上交通线。

由于战略指导思想存在偏差,英国对护航保交的准备不足,没有足够的护航舰艇,没有建立有效的护舰体制。

大西洋当时集中了世界航运量的3/4,对英国尤其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横越大西洋的主要航线为:北大西洋航线——从西欧到北美,运输量占66%~70%;南大西洋航线——从英国经直布罗陀地中海通往中东远东,或环绕非洲,运输量占20%~21%。

这些航线是英国的生命线。当时,英国拥有一支总计2100万吨的商船队,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31.8%,平均每天有2500艘船只在海上航行,其海上交通线总长度超过8万海里。英国75%的石油、88%的铁矿石、80%~99%的有色金属、91%的橡胶、89%的小麦、84%的肉类、93%的食油都靠海上运输,每年货运量达6800多万吨。

1939年8月19日,德国海军开始向英国西部航道区及东北沿岸海域利用潜艇展开破交战。9月3日,德国“U—30”号潜艇在北大西洋击沉英国邮轮“雅典娜”号,这是二战中被潜艇击沉的第一艘商船。

惨痛的损失给英国人当头一棒。1939年9月5日,英国建立了护航舰制度,由海军部负责,把若干商船编成运输队,派出舰艇护航,船队按一定的航行序列及指定的航线航行。

战争初期,在广阔的大西洋分散进行破交的德国大型水面军舰虽然数量不多,却一度牵制了英国海军的很大一部分力量。英、法不得不动用大批海空力量,包括5艘战列舰、5艘航空母舰、20艘巡洋舰,组成了8个搜索群,对德国的大型水面舰艇进行攻击。不久,英国海军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39年12月,英国截获了在南大西洋进行破交战的德国“格拉夫·施佩”号袖珍战列舰,迫使其退入中立国港口后自沉。1941年5月,英国又调动了7艘战列舰、2艘航空母舰、12艘巡洋舰,搜寻追截德国新下水的“稗斯麦”号战列舰,并将其击沉。

遭到沉重打击的德国海军,从此便停止了用大型水面军舰在大西洋进行破交战,将重点转移到潜艇上。德国潜艇遂成了英国航运的主要威胁。

德国潜艇给盟国的运输船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据统计,1941年5月至11月,德潜艇在大西洋取得的战果为:5月,击沉盟国船只58艘,合计3.25万吨;6月,61艘,31万吨;7月,22艘,9.4万吨;8月,23艘,8万吨;9月,53艘,2.02万吨;10月,32艘,15.7万吨;11月,12艘,6.2万吨。

12月9日,德潜艇部队发起了一场针对美国的“击鼓战役”。美、英两国的海上损失急剧上升到55万吨。(www.xing528.com)

饱受潜艇之苦的美国人开始加强护航船队。由于德国潜艇部队都是紧靠着海岸活动,很快就掌握了美国商船夜航的时间表,美国商船为了避免遭到德潜艇部队的攻击,沿着近岸的浅水航行。这些由邓尼茨训练出来的潜艇部队,富有冒险精神,他们不顾浅水区无法下潜这一事实,疯狂地向商船进攻。

在大西洋上的航线被德国潜艇控制了,他们完全掌握了主动权,不断地将目标从一个点转移到另一个点,美、英有限的护航兵疲于奔命,防不胜防。

1942年6个月,德潜艇部队在美国沿岸一共击沉了585艘船只,共达308.1万吨。

整个1942年,德潜艇共击沉盟军1160只运输船,使盟军每月损失都保持在60万吨左右,这巨大的损失数字,好像是打足了气的气球,居高不下。

1942年夏,盟军调整了大西洋护航体系,划分为西区、中区和东区分别由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海军负责保障航运安全。

大西洋的护航运输队通常由40~60艘商船编成,排成9~12纵队,纵队间隔大约5链(约900米),长1.5~2海里(约2.8~3.7千米)的航行方阵,以每7~10艘商船配1艘警戒舰,在前方组成曲线或马蹄形的防护屏障。主要航线有:英国—北美;英国—直布罗陀、地中海和西非;美国—地中海等。随战争进程的发展,海上交通线的斗争愈演愈烈。德国海军在这方面又有了新的做法。德国海军首先把100多艘潜艇集中在盟国护航兵力薄弱的北大西洋中部,组织多个潜艇群。由岸上潜艇司令部大致确定出盟国护航运输队的航向和位置,用无线电指挥布置在附近的潜艇集结拦截。当其中一艘发现目标后,便引导其他潜艇发起进攻。一般白天下潜规避,夜间在水上发动攻击。这一“狼群”战术在1943年3月间达到高峰。到4月止,盟军共损失约1000万吨舰船,其中80%被潜艇击沉,德海军则损失潜艇155艘。

德国海军利用潜艇破交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给盟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942年英国成立了以丘吉尔为首的反潜艇委员会,调集和投入了3000多艘舰艇和2000多架飞机进行反潜作战。1943年3月,美、英、加举行了大西洋护航会议,调整盟国护航体系,采用新的护舰时间表,组建了6支专门的反潜艇支援舰队。1943年5月间,当德国潜艇对盟国4支护航运输队进行结群攻击时,盟军利用先进的雷达以及配备航空母舰的支援舰队,不仅成功地击退了德国潜艇的攻击,而且在3个星期内击沉德国31艘潜艇。从此,盟军由消极防御转为积极进攻。

1943年9月至10月,德国潜艇对大西洋盟国护航运输队进行攻击,但再次遭到失败,这时的德军的海上破交战实际上已经失败。

太平洋上,美、日海军也涉及到保交与破交的问题。就拿日本来说,对海上交通理论缺乏认识,既忽视保交又忽视破交。日本与英国一样,都是资源匮乏的岛国,经济、军事、人民生活都离不开外界物资的输入,理应十分重视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但它坚持决战制海的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日本海军根本没有建立起像样的护航兵力和有效的护航体制,它的海上交通线几乎是无防卫的状况,任美国潜艇破坏。

据资料记载,德国海军曾根据一战的经验教训和太平洋的战略形势,向日本建议,应重视潜艇的破交作战,推广它的“狼群战术”。但是日本海军一味地追求集中一切兵力与对方的战斗舰队拼杀,而不肯抽出一定的兵力去破交,可谓是大大失策。日本更无视西方盟友的忠告,在战争中,又未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而是一错再错。

相反,美国海军早已意识到破坏日本海上交通线的重要性,美国远渡重洋前出到数海里之外的岛屿(地区)作战,海洋交通线对它特别重要。从战争一爆发,美国便立即投入破交作战。另外,美国接受了德国的“狼群战术”思想,在太平洋、中国海和日本海上控制交通线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战争实践证明,如何进行交通线作战,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及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