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来说并无切肤之痛,所以起初它采取了表面上的“中立政策”。1914年8月14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曾发表声明称美国人民“在思想和行动上都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不支持也不反对战争的任何一方。美国是真正地采取中立政策吗?不!这只不过是一种策略而已。实际上美国在战争初期就倾向于协约国,而之所以不急于参战,主要是出于自己巨大的经济利益考虑,同时是坐山观虎斗为谋求“渔翁之利”等待时机。其实,美国几乎在战争初期就开始备战了。威尔逊指示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个建设海军的计划。这个计划要求耗资5亿美元,建造156艘舰船,包括10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10艘侦察巡洋舰,50艘驱逐舰和67艘潜艇。1916年投入经费1.53亿美元,首批建造的4艘战列舰是:“科罗拉多”号、“西弗吉尼亚”号、“马里兰”号和“华盛顿”号。为了实施战争,美国海军设立了作战部。在战争进行中,德国破坏比利时中立一事激起许多美国人反对柏林。在一般美国人眼中,由德皇所体现的普鲁士容克阶级的军国主义不可一世,对此美国人非常反感。再就是英国的大力宣传,使美国人愤恨德国鬼子。
然而德国对美国人的宣传却显得十分拙劣,不能争取更多的美国人。特别是1917年2月,由德国外交大臣给德国驻墨西哥公使的外交函件被英国截获和破译,英国人立即通知了美国,而齐麦受建议如果美国参加对德战争,则墨西哥对美开战。就这样,加剧了德、美的对立,美国的中立主义被抛弃了。
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无疑也是美国放弃中立的重要因素。战争头几年,关于对德国实施水面封谈的问题还曾引起英美磨擦。美国不满英国在公海上干涉它的航运。但是,德国潜艇战的实施却是似美国人的生命为代价。在几个星期内,几艘美国商船相继被鱼雷击沉。此外,一些美国人认为,如果不参加欧洲战争,不去扭转德国在欧洲专横称霸的局面,将意味着不仅失去贸易,而且相对地降低美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面对日趋严峻的形势,美国断绝了与德国的外交关系。1916年4月6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宣战咨文,正式对德宣战。1917年5月4日,美国驱逐舰第8支队的6艘战舰开进爱尔兰南岸的英国昆斯敦海军基地。
美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协同英法打击德国潜艇,作战区域是西半球,西姆斯任驻欧海军总司令。他们的基本做法是派驱逐舰寻歼潜艇,或用武装商船或水雷封锁潜艇基地。以后,根据西姆斯的主张,又组织了护航行动并取得成功。
护航分为2种方式,①对运兵船实行全程护航;②对商船采取半程护航,即在商英国或法国海岸200海里的危险区域内给予掩护。半程护航的实施较为复杂,每支商船队来到危险区边缘与一支护航舰队会合,组成护航编队穿越危险区到达目的地。返回时由护航舰队保护到危险区边缘,与护航舰队脱离。为提高效率和减少商船队在海上逗留的时间,每支商船队在到达危险区边缘时都应与一支外出的护航编队相遇。这就要求对各船队的集结、航渡与到达危险区的时间作出精确安排。起初,英国人是反对护航的,他们认为护航只是防卫性的,不能取得多大效果,只有实施进攻才能真正地战胜德国的潜艇,然而法国人坚持护航,而护航所达到的效果令英军一些年轻军官感兴趣,于是海军中校亨德森的研究小组建议海军部普遍使用护航队,特别是远洋护航队,但英海军大臣的次官们予以拒绝。(www.xing528.com)
西姆斯得知亨德森小组的被拒绝后,立即成为护航的鼓吹者。当他有机会与乔治首相商谈时,便竭力为护航体系辩护。乔治被说服并向海军的首脑们施压,最终海军派出了一支远洋护舰队。护航的效果很明显,1917年5月被击沉的吨位从4月的88.1万吨下降到59.6万吨,到11月下降到30万吨,这样的损失数字对协约国已不能构成大的威胁。美国能够以巨大的工业能力建造商船,在数量和建设速度上都可以弥补协约国的损失。
实践证明,所有反对护航的观点都是不成立的。组织一支护航队所需的时间并不比靠扫雷和巡逻清理航道所用的时间更长。护航船队按计划到达,这使人们能有效地安排港口利用率。护航所需的舰数从未超过海军在编军舰总数的15%。
为了打击德国潜艇,美国海军还展开了规模浩大的水雷战。海军部次长小罗斯福设想了一种用水雷在德国潜艇出入处布设一道阻拦墙的方案。这个网从苏格兰拉到挪威,横断北海,绵延240海里。马萨诸塞州一个名叫拉尔夫·布朗的人发明了一种天线触角水雷,这种水雷不需要雷体与舰体直接接触,只要它伸出的长杆天线与舰体接触就能爆炸。小罗斯福把这种水雷用到拦阻方案中。1918年6月开始布放,到10月布下了约7万枚,其中80枚由美国海军布放。这些水雷不仅击沉了数艘潜艇,尤其是极大地削弱了德国海军的士气。
此外,美国海军还参加了陆战、空战以及其他作战行动,均取得一些战果。
当然,美国介入海战并没有使之产生戏剧性的变化。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有史以来作为军事大国的第一次亮相,战争又极大地刺激了美国海军实力的迅速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