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营造专业发展研究氛围助推成果

营造专业发展研究氛围助推成果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本研究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路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校本研究更加深入。鉴于此,在国家进一步加大人、财、物支持的同时,乡村教师要想真正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就应当立足乡村教育实际,大力开展“校本研修”,围绕着本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对实际问题进行重点解决,通过专家指导、同伴互助以及自我反思等环节来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营造专业发展研究氛围助推成果

对于偏远山区和广大农村地区来说,乡村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承担着传播现代文明和主流文化、培养人才的重任。校本研究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路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校本研究更加深入。

第一,立足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的着力点就是对教师课堂行为、实践课程中的情境问题以及真实事件进行研究。教育叙事研究开始就确立了教师教学研究的主体地位。围绕着教师发生的所有的教育事件都可以成为教育叙事研究所要描述以及反思的对象。教育叙事研究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教学叙事”,二是“课程叙事”。对所叙事件的深入研究,可以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可以帮助教师对课程内容和内涵进行全方位的感悟。

第二,向“教学案例”的方向拓展。以校本研修活动来倒逼乡村学校不断扩宽研究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课题设计”,而是应该对多项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策划以及课堂观察和复议,同时还包括教学实施预设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设计出的不同“课题”,把更多的内容进行整合,不仅包括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同时还包括教学方法以及教材整合等。通过深入研究“课例”,不仅可以对学生学情以及课堂教学实施效果进行深入分析,还可以构建科学的“教学案例”,推动学校学科、课堂教学和校本研修的实施。

第三,重视校本行动研究。通过校本行动研究的循环,教师可以形成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有机整体,不仅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观察和评价,同时还包括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通过多次循环,可以把典型的教学事件有效识别出来,最终实现案例素材的积累。“外循环”校本研修中行动研究顺序如下所示:首先是教学设计,其次是教学过程,再次是观察和评价,最后是教学反思;“内循环”所代表的是教师校本研修的双向互动的思维过程。校本研修的流程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环节、教学过程环节、观察和评价环节、教学反思环节。

总之,乡村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促进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从整体上来讲,多种因素导致乡村中小学教学出现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不仅包括乡村地理条件不便和办学经费不足等因素,同时还包括乡村教师队伍发展状况不佳等因素。现阶段,制约乡村教育发展水平不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乡村教师队伍状况存在着问题。由于工作环境差、工资水平低等原因,很难有教师愿意真正留在乡村任教,致使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乡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师结构不科学。鉴于此,在国家进一步加大人、财、物支持的同时,乡村教师要想真正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就应当立足乡村教育实际,大力开展“校本研修”,围绕着本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对实际问题进行重点解决,通过专家指导、同伴互助以及自我反思等环节来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注释】

[1]本专题由王光雄(男,博士,云南省楚雄师范学院教师)、杨婕(女,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同志完成研究、撰写工作。

[2]张长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认同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3]王光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路径研究——基于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情况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8.

[4]叶澜,白益民,王枬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自学辅导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申继亮.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教师发展之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王秋绒.教师专业社会化理论在教育实习设计上的意义[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1:1.

[8]傅道春.谈教师人格的职业表现[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1(3):39-43.

[9]张向东.高中教师成长规律与结构优化的探索[J].浙江教育科学,1995(5):18-22.

[10]叶澜,白益民,王枬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www.xing528.com)

[11]李丽娟.偏远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12]刘芳.教师专业发展之策略[J].教育探索,2003(9):102-104.

[13]吴永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范式、途径、方法[J].当代教育科学,2007(12):19-21.

[14]王光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路径研究——基于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情况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8.

[15]Hoyle,E.Professionalization and Deprofessionalization in Education[A].in E.Hoyle & J.Megarry.World Yearbook of Education 1980: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C].London:Kogan Page,1980:43-53.

[16]叶澜,白益民,王枬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7]杨超,于泽元.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我统整模式[J].教育学术月刊,2009(5):80-82.

[18]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

[19]乔玉香.我国当代教学模式刍议[J].教学与管理,2002(19):3-5.

[20]陈秀娟.关于教师学习文献综述[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5):53-58.

[21]Lieberman,A.,Mace,D.Teacher Learning:The Key to Educational Reform[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8,59(3):226-234.

[22]刘学惠,申继亮.教师学习的分析维度与研究现状[J].全球教育展望,2006(8):54-59.

[23]赵明仁,黄显华.建构主义视野中教师学习解析[J].教育研究,2011(2):83-86,109.

[24]沈逵.论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在成人学习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7(23):29-32.

[25]崔允漷,王中男.学习如何发生:情境学习理论的诠释[J].教育科学研究,2012(7):28-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