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了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其教学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培训活动。云南省如同其他省市一样,开展了多方面的探索,呈现出了较为丰富的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在层次上有“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县培计划”“校培计划”,在形式上有高校研修、影子研修、学习共同体、送培下乡、教师发展学校,在内容上有通识培训、学科培训、班主任培训、教研主任培训等。为了便于研究、认识,本研究根据云南省对乡村教师培训采取的形式、培训规模的大小等因素,把这些多种多样的培训概括为送教下乡培训、置换脱产研修、网络整合研修、名校访问交流四大模式。
1.送教下乡培训
云南省开展送教下乡的教师教育活动,主要做法是加强统筹,整合各界专家资源并以任务驱动等方式下乡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同时,推动学校内的校本研修活动,使乡村教师的培训模式得到创新,最终增强实效性。围绕开展送教下乡的教师教育活动,各地明确了开展这一工作的主要任务。乡村教师的培训计划与送教下乡培训活动需要得到完美的融合,并且每一周和每一年都需要设立相对应的计划。其主要流程包括:第一步,诊断示范。专家团队以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方式进行诊断,寻找乡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具有时效性的解决方式,通过上课说课等模式来为教师进行示范教学。第二步,研课磨课。立足于研修主题为教师分配研修任务,立足于研修实践帮助教师上课与磨课,同时,专家团队对教师的表现提出有效建议。第三步,成果展示。开展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以上课、说课、评课等方式帮助广大教师改进教学效果,以案例故事等方式来展示教师在研修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成果。第四步,总结提升。总结专家团队在送课下乡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优秀工作,通过经验总结和问题反思来确立教师的发展方向,制订日后校本研修的发展计划。
为保障送教下乡培训的质量,首先要明确专家团队、乡村学校以及参训教师的工作职责。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的四环节培训,云南省各项目县(区)均建立了送教下乡培训的项目实施办法、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会同高校、片区研修中心、乡村学校,制订本县送教下乡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大多数县区的培训管理制度体现出规范性的特点,且多数县区初步分学科组建了结构较为合理的、相对本地区平均水平而言具有较高水平的送培团队,率先加强学习,自身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2.置换脱产研修
置换脱产研修的教师教育支持模式主要采取高师院校师范生实习支教、置换骨干教师进行脱产研修的方式。近年来,云南省以较大力度整合资源,开展培训工作,其中,2016年共有10所高校、10家网络培训机构承担了县级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来自30个项目县的2350名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
在具体做法上,通过与大学的合作,组织高层级的教师送教下乡,进行顶岗支教活动,对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骨干教师进行置换,整个研修过程控制在4~6个月之间。承担转换研修的培训单位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分学科、分类别、分层次、分年度递进式设计课程,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同时对实践类课程的比例、专家的资质等做出了要求。在安排培训模块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主要立足于跟岗实践、集中研修等层次,在此阶段开展整体性的系统培训工作,重点提升学员所具有的能力,使其能够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将网络研修以及校本研修等方式结合起来,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素质,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能力保障。
为了规范置换脱产研修,云南省对此做了相应的流程规范要求。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培训机构应保证培训内容的实践性和集中性,然后通过总结提升的方式定制培训方案。主要流程及规范如下:(1)集中研修,要求通过诊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确定研修任务和重点,并且以此来制订学习计划。在集中研修过程中,可以采用技能训练、专家诊断、研究案例等方式。(2)跟岗实践,要求根据参培教师的原先岗位,将其分配到实践能力较为优秀的中小学以及幼儿园进行实践,随着优秀教师的指导,开展观摩学习、对照反思、实践体验等活动。(3)返岗实践,要求在跟岗学习的基础上,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参培人员对照本人本校实际,进行系统反思,明晰问题,研究解决方法,形成个人的返岗实践方案,通过“做中学”使教学能力获得提升、发展。(4)总结提升,通过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进行总结反思,专家通过其反思调整其发展规划,使其能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3.网络研修整合(www.xing528.com)
网络研修主要是由教师网络研修培训机构牵头组织并作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资源供给保障的研修模式。近年来,云南省各县(区)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管理、培训绩效、培训特色与创新”的思路开展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具体由培训机构负责组织对所在县区学员培训需求进行调研,整理出需求目录,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发培训课程,建立培训需求“菜单”;依据需求调查,修改完善培训方案。在云南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项目中,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分别承担了网络研修整合的教师培训任务。
为了提升乡村教师网络研修的远期效益,云南省教育厅要求,承担网络研修整合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各支持机构应收集、整理、开发一批本地化课程资源,探索建设县域网络研修工作坊、网络名师工作坊、示范校,以促进乡村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具体形式包括开发改进学习和辅导平台、开设一定比例的MOOC课程资源、建立网络支持的“必修+选修”的课程学习模式、建设网络支持的教师工作坊等。
为了保障网络研修整合的质量,提高网络研修整合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实效性,云南省强调在其运行机制上加强创新实践。具体包括:一是强化“任务驱动”的项目运行机制。实行“213”举措:“2”即搞好“实践反思”与“诊断测评”,夯实任务选择的实践基础;“1”即确定1项研修任务,聚焦研修活动的指向;“3”即安排专门阶段、专题活动、专项生成予以落实,保证项目的良好开端。二是构建“层次递进”的能力发展模式。实行“先进理念引领、基础能力支撑、专项应用整合”的系统化、递进式能力提升过程,确保应用能力提升循序渐进、水到渠成。三是彰显“智慧众筹”的融智创新优势。项目设计注重激活教师实践智慧,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有效集散,把网络课程作为以往智慧众筹的成果集成与融入新智慧的良好载体,努力实现地方、机构、专家、骨干培训者、广大教师的智慧叠加。四是安排“示范导引”性实践引领活动。以“专家到一线,技术进课堂”为活动主题,通过传统与信息技术应用课堂“同课异构”的教学展示与评析,揭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基本规律,获得信息技术优化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索时下突破信息技术应用瓶颈的有效途径。
4.名校访问交流
围绕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的实施,云南省近年来投入巨资,努力挖掘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使之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方面发挥更积极、主动的作用,提供更周到、优质的服务。乡村教师所访问的名校主要有西南大学、苏州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学院等23所高校。各培训机构按照“国培”文件要求,规范拟制项目方案、规范实施项目培训、规范培训管理、规范落实项目任务,较好地完成了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工作。在生成性资源方面,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组织课例展示、案例分析、问题研讨,汇集了解决教学问题的案例资源。组织现场诊断、评课、议课、同课异构等研讨,增强了乡村教师教学行为观察、自我反思、感悟体验、教学设计的专业能力。
访名校跟岗实践环节的引入是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亮点之一。培训课程的一半都属于实践课程。参加实践课程可以让参训教师对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进行观摩,思考示范课的成功之处,结合自身状况进行深入思考,进而融会贯通,不断提升自己。为了提升实践课程的教学培训效果,实践指导教师全部由一线名师来担任,对参训教师的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指导。在参加实践课程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参训教师:跟岗实践,不仅包括示范课观摩、同课异构、研讨课现场诊断、名校课程介绍等,同时还包括同课二次异构、课例研究以及名校文化考察等。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引导参训教师积极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引导他们用所学的知识以及自身的经验来解决问题,进而不断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的水平和教学能力。
为了进一步放大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优势,云南省各县区还组织项目专家团队、参训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交流互动,解决教学疑惑,分享教师成长经验,提高教师网络教研的能力。部分县(区)还利用大学网络平台、县区教育资源网组织学员开展网络研修。建立学科QQ群,方便为学员答疑解惑,有助于培训者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互动交流研讨,共享学科教学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