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积极开展职能调节:实现正面成果

学校积极开展职能调节:实现正面成果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水平进行针对性教学。关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屠呦呦团队的事迹可以为证。屠呦呦通过对传统中医药学的研究,发现能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乡土知识之于乡村少年则意味着“文化之根”的归属认同。

学校积极开展职能调节:实现正面成果

第一,乡村教师自觉地转变职业作用的定位。在主观能动性理论的视野下,乡村教师职业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乡村教师自身。因此,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乡村教师、乡村学校乡土社会本就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乡土共同体”,在这三者关系中,乡村教师作为最关键最灵活的要素,应充分发挥其自觉性、能动性,助推乡村学校和乡土社会的共同发展。乡村教师要转变自身职业作用的定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背景下,作为国家的教师,应承担知识分子的责任。要敏锐察觉自身、乡村教育及乡村社会的联系。明确乡村教师的使命是为乡村教育服务,乡村教育的使命是以服务乡村社会为主的。应转变教育观念,淡化教育的功利色彩,转变以往“唯分数是求”的应试教育观念,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明确我们对乡村教育的预设应该在更基本的层面去关照乡村学子生活境遇之中的生存方式的改善和生活幸福的实现,使他们既可能享受有进入更高级教育的机会,又使那些没有此机会的孩子能在他们的人生中享受一段对于他们来说良好的教育。在应对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的挑战时,乡村教师既要传承以往乡村教师们坚韧不拔、甘于奉献的宝贵精神,更应结合自身实际,关注专业发展,提升自身文化资本。掌握教育信息技术,坚持教学做合一,创新教育方法。提倡赏识教育,提高内敛的乡村学子的自信力。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水平进行针对性教学。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以亲情关怀。同时拓展自身知识面,突破狭义教书匠的角色,参与到乡土社区活动中,用自身知识造福社区民众。

第二,乡村学校参与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如上所述,乡村教师的职业作用发挥最好的表现之一就是建设乡村文化,而且也是乡村教师的千古使命且最能做好的一件事。所以,乡村文化的发掘、传承的重任非乡村教师莫属!关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屠呦呦团队的事迹可以为证。屠呦呦通过对传统中医药学的研究,发现能治疗疟疾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乡土知识之于乡村少年则意味着“文化之根”的归属认同。在乡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中,学校应鼓励乡村教师借助学生社团的力量,组织学生及乡民们编纂族谱家谱,或是编写民族志,收录富于乡土特色的文化资源。创办以乡民为主要阅读群体的乡村报刊社,鼓励乡村少年动笔记下家乡之美,歌颂乡民的淳朴善良。师生乡民共同编制乡土教材,探寻乡村的来源,全方位了解乡村历史及地方资源,提升乡民的乡土认同感。同时,搭建城乡文化的桥梁,在与城市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开阔学生视野,突显乡土文化特色。当然,必须看到,现今农村社会里的村民虽打破了古代“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的交往模式,但大多却被电视或者手机网络困于家中,若非搭台唱戏,一般无法让乡民齐聚。由此可见文化艺术活动之于乡村生活的重要性。而这些文化艺术活动正是乡村文化建设的突破口。所以可由乡村教师牵头,创建一些社团协会。如以关爱空巢老人为主的老年协会;用于商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农业生产协会;带动乡土经济发展的旅游发展协会;以及丰富乡民精神生活的读书协会等。时下已有不少地区的老年协会创办成效显著,如河南兰考闫楼大李西村老年协会、云南箐口哈尼民俗村老年协会等。让乡土文化精粹在文化活动中得以传承。

第三,积极倡导和引领乡村社会文明新风尚。如果说乡村学校是乡村社区的文明灯塔,那么乡村教师就是那个“点灯人”!因此,乡村教师对乡村社会文明的职业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在具体做法上,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可以借用,该方法是依据“即知即传人”的原则,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推广实施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在当时农村社会的移风易俗、平民识字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它对于乡村社区文明风尚的养成依旧有着高度的适用性。课题组在四川省凉山州一些彝族自治县的村小发现,这些村小对学生进行不乱丢弃垃圾、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并要求小学生将所学带回家中,并以身作则规范家人行为,制止乱丢乱扔、破坏环境的行为;学校通过展板或视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的“拒绝黄赌毒”教育,并组织学生在乡村社区进行“禁毒禁赌”宣传,不仅能增进学校与社区居民的交流,获得社区居民的全力支持,更让整个乡村社区的涉毒现象显著下降、社区的犯罪率也有所降低,同时整个乡村社会的秩序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可见,乡村学校和教师可以学生教育为纽带,把学生教育和社区居民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学生的社区实践活动,对乡土社会居民进行耳濡目染的学习新知识、倡导新风尚的熏陶,促进学生及其生活社区居民崇尚遵纪守法、勤奋劳动、科学生产、文明礼貌、讲究卫生的生活。如是,那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40]就落地开花了。

【注释】

[1]本专题由高娅妮(女,教育学硕士,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丽娟(女,西南大学博士生)、唐智松(男,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志完成研究、撰写工作。

[2]马富春,张鹏.乡村学校为何沦为乡村社会的“孤岛”[N].中国青年报,2014-07-22(03).

[3]陶行知,程本海.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J].中华教育界,1927,16(10):1-5.

[4]滕大春姜文闵.外国教育通史(第2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12-13.

[5]单中惠.西方教育问题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78.

[6]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三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175-176.

[7][美]E.P.克伯雷.外国教育史料[M].任宝祥,任钟印主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678,681-682.

[8]Earl V.Pullias,James D.Young.A Teacher is Many Things(second edition)[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77.

[9]M.D.Magano,R.M.Rambado.The Role of Life Orientation Teachers in Addressing the Emotional Needs of Rural HIV/AIDS Orphaned Learners[J].Anthropologist,2012,14(5):401-413.

[10]高慧珠,沈小碚.陶行知乡村教师社会改造观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10):81-83.

[11]李长吉.农村教师: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兼论农村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J].教师教育研究,2011,23(1):29-32,28.

[12]冯君莲,唐松林.现代农村教师的责任和追求[J].教师教育研究,2011,23(2):32-36,54.

[13]吴惠青,郭文杰.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师的文化责任[J].浙江社会科学,2016(2):150-154,160.

[14]吴虹雨,朱成科.教师不能承受之重——对农村教师社会责任扩大化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2(8):36-40.

[15]项贤明.中国西部农村教师社会责任的功能性扩展[J].教育研究,2004(10):9-14.

[16]乡村教师的肩上扛着整个国家[N].中国教师报,2015-09-16(01).

[17]周庆浩.乡村教师的生活[J].民众周刊(济南),1934,6(36):2-9.

[18]古楳.乡村教师应负之使命及今后农村师范应行注意之点:附表[J].中华教育界,1927,16(10):1-10.

[19]廖盖隆,孙连成,陈有进等.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上、下卷)[Z].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1631.(www.xing528.com)

[20]王益英.中华法学大辞典·劳动法学卷[Z].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400.

[2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827.

[22]陶西平.教育评价辞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6-77.

[23]唐松林.中国农村教师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5.

[24]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S].2018.

[2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0.

[26]傅维利.教育功能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86-93.

[27]冯建军.教育基本理论研究20年(1990—2010)[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259-312.

[28]顾吉环,李明,涂元季.钱学森文集(卷2)[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290.

[29]廖盖隆,孙连成,陈有进等.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上、下卷)[Z].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3046.

[30]查有梁.系统科学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83.

[31]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运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85.

[32]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36.

[33]恩格斯.反杜林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55.

[34]郑金洲.教育观念的世纪变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63-71.

[35]钱理群,刘铁芳.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98.

[36]朱伟珏.“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J].社会科学,2005(6):117-123.

[37]朱伟珏.“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J].社会科学,2005(6):117-123.

[38]王乐夫.领导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98.

[39]唐开福.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师精神生活的田野考察[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167.

[4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S].20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