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中发现,目前各县域教育行政部门的公招中省属“定向生”在乡镇学校新进教师中占的比例最大。乡村教育是服务于乡村社会的教育,乡村教师也是乡村社会的一员。定期慰问乡村教师,不断完善乡村学校条件,为乡村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会教育化是现代大教育观的又一要领。这些社会人士支持乡村教育的举措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第一,改革师范教育以培养合格乡村教师。合格的乡村教师首先不能存在“先天不足”的遗传病问题!为了向乡村学校输送合格的乡村教师,那么就需要改革当前的师范教育。当下乡村学校教师招聘的主要渠道是“定向生”培养计划,以及乡村学校“特岗计划”、部分乡村教育志愿者等。调查中发现,目前各县域教育行政部门的公招中省属“定向生”在乡镇学校新进教师中占的比例最大。但在调查中也发现许多乡村教师身在农村社区但对诸如“三农”问题缺乏基本的了解、认识,如乡村教师在回答“为落实《支持计划》,更好促进乡村教师发挥职业作用,师范院校应当提供哪些支持”的问题时,多数教师表示不甚了解“三农”问题是什么。在经解释后,仍只有21.3%的乡村教师认为“课程计划中增设涉及‘三农’的课程”、39.7%的乡村教师认为“大力宣传乡村社会建设对教师的职业要求”、38.9%的乡村教师认为“需要创新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模式”(见表5-20)。由此可见,当前师范院校所培养的未来教师存在一定“先天不足”的问题,难以胜任乡村学校教育工作、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职业作用发挥的要求。

表5-20 师范院校对乡村教师作用发挥的支持

师范类院校为乡村培养教师,首先要明确乡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从调研中老师们的反馈情况来看,乡村学校更需要能担任综合课程教学的教师。所以师范类院校要创新乡村教师培养模式,而非机械性地沿用传统培养教师的一套培养机制。创新培养模式即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等一系列创新。可采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课程中加入“三农”元素,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注重通识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当然,具体的培养模式需要研究者不断打磨,更需要各师范院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才是从源头上为乡村教师职业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可能。

第二,社区干部和居民大力支持乡村教师。调研途中,谈及村干部与乡村教师间的联系时,四川省万源市一位拥有三十一年教龄的乡村教师告诉我们:“前十来年吧,那时候的村干部确实可以。平时学校有什么需要,只要我们讲了,他(村干部)马上就给我们解决了的。并且每年教师节,村主任都会喊我们老师去吃饭,有时候还会发些帕子(毛巾)、肥皂之类的东西。这些虽然都是些小意思,但确实让人很感动。这也是我能一直在这里教下去的原因……”可见,乡村干部与居民的支持对于解决乡村教师是否“留得住”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亲属以及社区成员之间开始出现由于交往频率不高、交往深度不够而引起的情感冲突,彼此之间的情感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日常生活[39]。乡村教育是服务于乡村社会的教育,乡村教师也是乡村社会的一员。乡村教师职业作用的有效发挥只为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教育,更多地贡献于乡村建设发展,应得到来自乡村社会的支持。

乡村教师的生活不但在乡村学校内,也存在于乡村学校之外,诸如买菜购物、休闲交往、交通出行等等,因而日常都可能与乡村干部及工作人员、社区居民打交道。乡村社区干部及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如同“空气”一样存在于乡村教师周围,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乡村教师的心情、影响乡村教师的工作态度。因此,一方面,村干部应带头重视乡村教师,看到乡村教师的职业作用之于乡村教育,之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定期慰问乡村教师,不断完善乡村学校条件,为乡村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作为乡土社会居民,要尊重乡村教师的人格和职业,不以收入高低的功利标准去评判乡村教师,应当基于乡村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对乡村文明的贡献去感激他们。同时,乡村社区居民还要密切与教师的联系沟通、学习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积极配合乡村教师的校内外教育工作、为乡村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生活条件支持,共同托起乡村教师这颗“乡村太阳”!(www.xing528.com)

第三,社会各界应支持鼓励乡村教师。社会教育化是现代大教育观的又一要领。因此,社会各界人士都要重视、支持教育,特别是在当代社会里,乡村教师职业作用的发挥离不开诸如城市企业家及NGO工作者等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这个方面有许多历史经验可鉴。如搞重工业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都在社会不同领域承担着社会责任,支持所办乡村学校教师的工作。其中如卢作孚的乡村教育实验,其子在《我的父亲卢作孚》对其在北碚的贡献有着这样的记录:从1927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卢作孚凭借20年的努力,将原本交通闭塞、匪患猖獗、文教停顿的北碚乡村建设成被誉为“中国现代化缩影”的美丽城市。他所取得的成就不仅赢得了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和梁漱溟等众多同时期教育家们的高度赞誉,有位美国学者更认为“北碚是迄今为止中国城市规划最杰出的例子”。这些社会人士支持乡村教育的举措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今天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乡村为城市的发展输送了不少劳动力,而乡村教育质量的高低对劳动力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文化和教育的重建,对整个社会的文化、教育重建,以至于整个社会的健全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一些社会有识之士非常重视乡村教师。如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就牵挂着乡村教师,他通过创立“马云乡村教师奖”、“乡村校长计划”来赞颂、弘扬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的高尚德行和业绩。同时也有像乐施会、中国滋根、西部阳光、未来公益等非政府组织也在关注乡村教育事业。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们看到了城市企业家及NGO的社会责任感,也期望城市企业家们能设立多样的乡村教师基金来惠及乡村教师群体,为乡村教师提供公益性培训项目。这不仅是《支持计划》中的规定,也是当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此外,乡村社区的乡贤对乡村教师的职业作用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乡贤原指品德、才学为乡人所敬重的人,而今新乡贤多指通过高考走出乡村,未必回来工作的人,他们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也是乡民所推崇信赖的人,他们大多有着殷切的桑梓情怀,也会有“落叶归根”的意愿。所以那些曾在教育岗位,现已退休的健康者能回当地的乡村学校任教,为乡村教师队伍注入新血液,与学校教师共同构筑乡村教育发展蓝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