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府政策支持: 提供有力支持

政府政策支持: 提供有力支持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随着《支持计划》的实施,一些针对乡村教师群体的福利政策实施成效虽已初显,但各级行政部门在执行各类政策的过程中也遭遇了系列问题。这也是落实《支持计划》,让乡村教师“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的要求。

政府政策支持: 提供有力支持

第一,转变乡村教育观念,树立乡村大教育观。一定意义上说,目前的乡村学校教育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其“内忧”在乡村教师及乡村学校教育因为儿童减少和流失、教师流失而陷入不断地式微状态;“外患”在于因为乡村教师职业作用发挥的有限而不被乡村社区看好。具体而言,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部分农民经济条件的转好,稍有条件的家庭纷纷举家迁移,为子女选择了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城镇学校,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学生(即所谓的“流动儿童”或“随迁就读子女”)流失。同时,前几年的“撤点并校”举措又加剧了这种学生流失,在无生可教、城市新增学校的高薪召唤下,乡村教师也随之而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流失,乡村学校因此陷入不断式微的“劫难”!那些即使勉强留下来的学生(即所谓的“留守儿童”)也是期望能够早些毕业以便外出务工,有的甚至未完成义务教育便辍学进城务工。乡村学校教育为何不被乡土社会居民所看好?须从乡村教育本身找寻原因,借助伯恩斯坦语言编码理论看,乡村学校的教材、教育目标、评价指标都是极具城市取向的精密语言编码。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乡村学子在编码转换中遇到的重重障碍,让乡村教师也无力解决。学生升学无望,在校所学又不能用于指导实际生活,便只能在潦草应付完义务教育后随乡村社会进城务工谋生存。乡村社会居民并非不需要教育,他们只是需要适合乡土社会的教育。故乡村教育现存的办学方向、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学内容等方面亟须得到根本改善。这更是当下“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的需求。因此,当下乡村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转变教育观念。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教育改革,必须以现代大教育观为指导,跳出乡村学校教育的狭隘视野,树立乡村大教育观,具体由区县政府统筹、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把面向孩子的乡村学校教育及职业教育和面向社区居民的成人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涉及乡村及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教育。其中,乡村学校教育也不能以升学为唯一目的,确立向高等学校、向城市建设以及乡村建设输送人才的办学目标,在这样的目标下,对学校的管理、课程及教材、教法、评价等做相应的调整。考虑到多数乡村学子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就要步入社会,故在初中阶段,学校可增设实用技术性及初级的生涯发展课程。乡村的教育改革是一种综合性改革,需要系统的方法为指导。只有乡村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都有起色才能激起乡村教育的活力,才能让乡村教师的职业作用熠熠生辉。

第二,完善乡村教师政策,增强其职业吸引力。乡村教师是乡村学校的主体、“灵魂”,有乡村教师在就有乡村学校在,就有乡村文明传承的可能,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也就有希望。因此,当下的核心举措自然是首先要“留住”乡村教师!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排列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只有当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满足后,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乡村教师的收入较之从前也日益提高,但乡村地区的消费水平也有所上升,正常情况下男教师的工资收入用来支撑家庭日常开销便所剩无几,若是再有些人情世故往来,便需节俭度日。乡村教师在现有的工资水平下,仍处在安全需求的边缘。近年来,随着《支持计划》的实施,一些针对乡村教师群体的福利政策实施成效虽已初显,但各级行政部门在执行各类政策的过程中也遭遇了系列问题。因此,政府需从乡村教师政策的制定、执行以及评估等方面加以完善,特别是在落实《支持计划》上,全方位、多渠道地了解乡村教师群体的真实需要,整合区域内能满足乡村教师群体性需求的各类资源,提高《支持计划》落实的针对性、有效性。

当前,在落实《支持计划》的过程中,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加大支持乡村教师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根据区域发展实况细化政策实施细则,尽可能提高乡村教师工资水平,发放交通、生活培训等多方面的补贴,完善乡村教师医疗救治体系,让城乡教师在工资待遇上做到同工同酬,缓解乡村教师的心理落差。在教师招聘方面,严格按照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规定,建立教师诚信档案,严格对待“免师生”的毁约行为。同时建立乡村教师进入和退出机制,让乡村教师职业生涯得到合理规划。增加乡村学校工勤类人员编制,减少乡村教师工作负担。建立并完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增设乡村服务贡献类奖项,引导乡村教师将自身工作同乡村社区发展建立联系。细化乡村教师培训工作,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为村小和教学点等乡村学校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即便是村小或教学点也做到网络全覆盖,便于乡村教师获取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解决全体乡村教师的住房问题,在学校附近设置乡村教师休闲中心,丰富教师课余生活。这也是落实《支持计划》,让乡村教师“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的要求。(www.xing528.com)

第三,落实校长负责制,培育优秀乡村学校校长。乡村学校的校长是乡村学校教育的“发动机”、“主心骨”,在目前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下,培育优秀的乡村学校校长、赋权于乡村学校校长,是乡村教育振兴的要领!具体而言,在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其优点为权力集中,责任明确,行动迅速,指挥统一,冲突较少,效率较高,易于考核优劣,同时可以有效防止推诿扯皮,消除或减少没有个人意志,不负责任的现象。[38]在调研途中我们也发现了若干校长的优秀事迹,如在贵州印江县一所村小陈姓校长,是“马云乡村教师奖”的获得者,他善于捕捉时机,利用各类场合为村小谋求资源,通过他和老师们的努力,学校硬件设施已得到极大改善,他所领导的村小,管理民主、人际和谐、充满生气。又如重庆城口县一村小的陈姓校长,中师毕业生,践行“生本”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演讲和阅读能力,同时尊重教师、鼓励培训提升,学校将当地农耕文化开发成校本课程,并在县域各类活动中获奖,该校近年来教师队伍稳定、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这些都是校长负责制带来的良好效果。

如上所述调查结果所示,乡村学校领导的支持是对乡村教师职业作用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重视发挥乡村学校校长的作用,重视培育优秀的乡村学校校长,是激发乡村教师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具体技术上,不妨逐步探索校长负责制的有效模式,如在校长选拔之初,可通过层层指标选出一个具有办好学校的责任感、事业心,懂得教育规律、熟悉业务,有管理知识和才能,思想品质作风好的校长。继而,教育行政部门适当放权,让校长带领教师谋求学校发展,教师才有更大空间发挥其作用,无须瞻前顾后、缩手缩脚,任何事情都得层层上报请示。让熟悉乡村教师的校长对教师负责,而非做教育行政部门和乡村教师间的中间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