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地:苏美尔文明
时间:公元前第三纪
我们所掌握的关于盔甲的证据最早出自公元前第三纪上半叶的苏美尔城市乌尔。一个被称为“乌尔军旗”的装饰盒上雕刻着穿着头盔、短袍和厚斗篷的军队。在这一历史时期,盔甲通常由皮革制成,尽管可以提供一定保护,但会被箭和长矛刺穿。中国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皮革护甲上涂上漆,让表面变得更硬。在曾侯乙(1)的墓葬中出土了12件精美的公元前433年的漆面盔甲。
最早的金属盔甲是头盔。例如,人们在出土了乌尔军旗的考古现场还发现了由打制的金银制成的金属头盔(意味着这个头盔是仪式性的,而不是实战性的)。到了公元前15世纪,金属盔甲出现了——在希腊南部城市登德拉的一处墓葬中,静静地躺着一位身穿全套金属盔甲的贵族。在同一时期,中国人为了解决纯金属盔甲的重量问题,制作了一种金属和皮革的混搭版本。他们把青铜板嵌在皮革上,让盔甲变得相对灵活。
在古时候,马甚至大象也身着盔甲参战。例如,亚历山大大帝出征印度时,在杰勒姆河附近地区(位于现在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遭遇了帕拉瓦王国(2)的波卢斯国王,这场战役在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亚历山大的军队被敌人的残暴吓了一跳,尤其在身着皮甲的战象身上吃了不少苦。尽管他们赢了这场战役,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还有传闻说,更远的东方王国还有规模更大的战象部队,这让亚历山大不敢继续向次大陆更深处前进。
到了公元前第一纪的亚述帝国,装甲战车的概念成了现实——“攻城车”可以为攻击城门的攻城锤提供掩护。由厚实的柳条编成的车有四到六个轮子,上面载着攻城锤和操作锤子的士兵,而弓箭手则站在车的塔顶上攻击城墙上的守卫。某些样式的攻城车还配备有水塔,可以用来浇灭对攻城车造成巨大威胁的燃烧弹。(www.xing528.com)
中国迈出了向现代坦克过渡的最大一步。在12世纪对抗鞑靼人的战争中,铁皮装甲车是关键武器,因为鞑靼人的战术极度依赖骑兵的冲击。早期的坦克十分笨拙,但能带来巨大优势。在15世纪的宗教冲突中,约翰·杰士卡(3)在波希米亚掀起了农民起义,反抗强大的德国帝国军队。面对有限的资源和数不清的困难,杰士卡必须有创造力。他用足够轻的铁皮覆盖马车的车身,仅需要一组马就可以拉得动。在马车里,农民士兵手持钉铁条、斧子、十字弓和简易手枪作战。尽管反抗军只有2.5万人,而帝国部队有20万人,他们照样取得了几场值得一提的胜利,直到最终因筋疲力尽而不敌。
(1)曾侯乙(约前475—前433),姬姓,氏曾名乙,是中国战国时期南方姬姓曾国(即姬姓随国)的国君。
(2)帕瓦拉王国,南印度古王朝,始于公元3世纪,灭于公元893年。
(3)约翰·杰士卡(约1376—1424),捷克的民族英雄,胡斯战争时期杰出的军事统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