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夫茶和英国下午茶的故事:茶事闲篇

工夫茶和英国下午茶的故事:茶事闲篇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一回是我第一次喝他们说的“工夫茶”,见朋友煞有介事地洗壶洗杯洗茶,滔滔不绝地讲着喝工夫茶的名堂,自己也着实兴奋得不行。虽然朋友提醒我喝工夫茶要小口喝,慢慢品,可我没当回事,依然像北方人喝茶似的“牛饮”一气,结果成了大家的笑柄。不过至今宜兴红茶在市面上也是不多见的。不过最令人向往的还是英国的下午茶,那是一天中最悠闲的时刻。说起英国人喝红茶,里边有很多故事。

工夫茶和英国下午茶的故事:茶事闲篇

吴志实

阳羡贡茶头一回让我发现什么是“本自天然”!

我喝茶是从喝花茶开始的,花茶也叫香片。后来改喝绿茶,绿茶的好处是本色天成,清香是自然的,有田野气息。不似花茶,人为的痕迹重,茉莉花栀子花固然芬芳,可一入茶,茶的原味儿便都让花的香气夺去了。我想,北方人喜喝花茶和地理环境乃至长途贩运有关。因为茶叶娇气,最怕污秽之气,用花的香气来弥补是最好的办法。据说,南方的茶运到北方,起先是不加窨制的,只是杀青、揉制,等到了目的地才将茉莉花之类掺入其中,也叫窖窨。不知这说法准不准确。

尝到绿茶的好,是二十多年前到无锡。会间常有碧螺春喝,此茶过于清淡,大家说好,我则不以为然。会中去宜兴参观茶场,时值江南四月,阴雨霏霏。来到茶场场部楼上,凭栏眺望茶园,似观赏青绿山水画。主人将新茶泡上,我们一帮年轻人只顾说笑,没注意茶有何不同。可文坛耆宿唐弢、柯灵、黄裳却发话了,说这阳羡贡茶可不是一般的茶,要好好品才是,不然可就遗憾了……这时大家才留意,碧绿的水中,茶叶一旗一枪,浮浮沉沉,煞是好看。清幽的香气从杯口飘散开来,喝到口里慢慢回味,是沁人心脾的清雅醇郁。何谓好茶?阳羡贡茶头一回让我发现什么是“本自天然”!自此,便彻底弃花茶而改喝绿茶。

喝绿茶之外,我也喝红茶普洱茶乌龙茶。记得二十多年前去福建,泉州的朋友请我喝乌龙茶。他把喝茶的家伙带到宾馆(当时宾馆还不给客人预备喝工夫茶的器具),让我吃惊不说,也让我见识了闽南人喝茶是多么认真和执着。那一回是我第一次喝他们说的“工夫茶”,见朋友煞有介事地洗壶洗杯洗茶,滔滔不绝地讲着喝工夫茶的名堂,自己也着实兴奋得不行。

那次喝工夫茶我醉了。“醉茶”在早前我从没听说过,很难受,与醉酒不同,是一种清醒的头晕,连晚饭也没吃,一夜不眠。工夫茶真是了得!虽然朋友提醒我喝工夫茶要小口喝,慢慢品,可我没当回事,依然像北方人喝茶似的“牛饮”一气,结果成了大家的笑柄。

朋友那次招待我喝茶,是有所准备的。当时他打开几个纸包,里面是不同色形的茶叶,我看不出那些黑乎乎像树叶似的茶有什么特殊。他将不同的茶叶混在一起,很是得意,然后把茶放进已洗好的壶里,壶小杯也小,将壶内倒入水,再把水滗掉,复又加水,这套过程很是烦琐。说也怪,茶还未喝,茶的香气已氤氲开来。有意思的是,朋友端着壶沿托盘上的四五个茶盅倒了一圈,说这是“关公巡城”;又向每个杯中点了几点,把水填满,说这叫“韩信点兵”……我听了乐不可支。第一口茶喝下去,只觉口中苦涩,咂咂舌头,倒也清香满口,可浓酽的苦到底不是滋味。但几杯喝下,开始的苦慢慢变成了醇厚的甜,香气馥郁至极。朋友说,买来的茶绝无这样的味道。据他讲,他们这里会喝茶的人都是根据口味自己兑茶。他的理论是,乌龙茶有绿茶的香兼红茶的纯,但具体到大红袍、水仙肉桂等等,虽然各有千秋,却也各有所短。因此把这些不同的茶互相搭配,喝起来的味道就大不同。朋友说,这就如同酒的勾兑,在高明的酒师手里,只几滴酒基,便可点石成金,变酸酿为玉液琼浆。不过这话,我至今存疑。

朋友的这番茶论,当时让我开窍不少,以为可以触类旁通,便在此后饮食方面格外留心,发现烹饪之道似乎也同此理。譬如求菜肴口味的纯正固然重要,会不会改良或调和,以适应不同地域人群的饮食习惯,那也是厨师离开本乡本土受不受欢迎的先决条件。淮扬菜到北方来大约就不能过甜;粤菜也如是,太清淡了,北人就会觉着滋味寡淡。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些事未必不是歪打正着。恰如朋友招待我的茶,他把几种武夷名丛拼兑到一起,让人尽享独具的“岩韵”,也未必不是一种喝法。

虽然这些年一直喝绿茶,但经历渐长,对茶也有了更多的体验。喝红茶,最早喝的是“祁门”,那是去安徽。后来到云南,又喝过“滇红”,这都是红茶中的名品,自然“宜红”“川红”也尝过,但都是偶一为之,没留下什么印象。数次去云南,体会是滇绿的味道太重,口感就像那里人喜吃辣椒,过于刺激,滇红倒是可以接受。安徽的毛峰我常喝,而到了安徽,我以为祁红是不能不尝尝的。所以到了那里只要可能我都会要一杯祁门红茶,它香气浓郁似兰花,色感也好,尤其泡在玻璃杯里,茶汤红艳,如葡萄美酒。然而,红茶里认识最晚喝得最多的要数宜兴红茶。很多人都不知道宜兴也产红茶。十多年前,结识了那里的朋友,并且至今享受着他的口福。前两年好像是作家苏童就写过宜兴红茶的文章,他生活在那里,竟不知红茶的存在。苏童很感叹家乡有如此好茶他却不闻。老实说,在红茶里,宜兴的红茶是口感最温润,香气最独特的,在所有红茶中它属于不温不火、不急不躁的那种……打个比方吧:它是红茶中的小众,有如江南女子,长着一副美人坯子!能明白吗?不过至今宜兴红茶在市面上也是不多见的。也怪了!(www.xing528.com)

茶喝的是一种心情,一种感觉。它所以成世界饮品,乃是人们不觉中赋予了它诸多的文化内涵,并由茶将这些文化的东西传递出去,形成认知,相互影响,最后又泛化开来,彼此渗透,最终成为一种载体,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些年去英国,对英国茶有了一点儿了解,回来翻书,知道英国人喝茶,中国是它的老家。虽然印度和斯里兰卡的红茶后来居上,但英国人不否认,是中国让他们知道了茶的美妙,像瓷器一样,使他们的生活又多了一种可以孤芳自赏的情调。说来还要感谢二百多年前的东印度公司,是它将大宗的茶叶贸易带入英国。我在伦敦海洋博物馆就见到过当年运输茶叶的“飞蛾号”,船很轻巧也很漂亮,高扬着猎猎风帆。虽然它已是模型,仅供人瞻仰,但我觉着下到水里,一定还会乘风破浪。

在英国,茶从清晨便开始喝。丰盛的英国早餐不佐以茶是不行的,咖啡自然不能少,而红茶的显著位置却不能替代。不过最令人向往的还是英国的下午茶,那是一天中最悠闲的时刻。一杯红茶,几片甜点,如此简单的东西却能让英国人喝出令全世界都羡慕的情趣来,神神秘秘的日本茶道”不可同日而语。我觉得,日本的“茶道”不叫喝茶,那是举行仪式,与喝茶轻松的心境格格不入,那种累人的喝茶方式,也只有自以为是的日本人当作国粹。据说我们唐朝喝茶就是那样,传入日本,被他们保留至今。可我私下想,那种毫无意义的精致,多少都是食古不化。

说起英国人喝红茶,里边有很多故事。我在伦敦时光顾过著名的哈罗兹百货公司,它是英国皇家指定的购物场所,气派之大,豪华之极,世界上有钱人无不知晓,尤以卖茶的柜台前顾客最多。虽然英国人的喝茶历史不过几百年,但他们那种深入骨髓的热爱和须臾不可或缺的痴迷,让茶的故乡人也没有想到。为了留作纪念,也是想尝尝“哈罗兹”专卖的茶是何种味道,我破费了二十多英镑。回国后送了朋友两罐,自己留了一罐一直没喝,由于铁罐好看,古色古香,又印着哈罗兹的商标,便摆在书柜里欣赏。直到有天看书,读到一段十八世纪东印度公司经营出口中国茶的文字,忍俊不禁之余简直让人大跌眼镜。原来著名的英国混合茶,乃当年中国茶商弄虚作假之作,全都是蒙大鼻子洋人的。蒙大鼻子洋人其实也是不得已。当年,出口英国的茶叶流通运输环节繁多,长途贩运质量难以保障,长江流域的茶运到广东,已然费用上涨,再漂洋过海端上英国消费者的茶桌,耗损也就可想而知。羊毛出在羊身上。费用提高就难免要动心思,打歪主意,以次充好就避免不了。由于外销茶盯验不紧,中间商便不失时机地做起手脚,甚至将榆树叶、桑树叶和杨树叶掺进茶里充抵分量。谁知此番不道德行为,竟将错就错成为混合茶的标准,它的独特口味不仅英国人欣然接受,偏爱有加,而且还将其推向世界各地。真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不过平心而论,尝过英国的茶,你得承认它风味别具。当然,我的见识有限,说英国茶别有风味,是与我们的花茶相比较而言的。我们花茶的香,是浮在表面的,是窨的香,不是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英国茶在给人口舌的快感之余,表现出的是浓厚和刺激,那香,是沉郁的。这一点,我认为与我们的绿茶大异其趣。我们品绿茶,是求内心的清幽和恬淡,问二者孰优孰劣,那是强人所难,只能说此乃文化的差异。

因此近两年,自己喝茶有意将口味放宽,虽以绿茶为主,却也来者不拒。譬如此刻正喝的普洱熟茶,就很合吾意。此茶香气醇厚,回味甘甜,颇有英国混合茶的神韵。这便让我怀疑,它的加工工艺是否与英国红茶的制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想想普洱茶杀青晒干后渥堆发酵,岂不与当年英国茶的生产颇多相似?倒是可以说说这些年普洱茶的疯狂,好像人们对它的追逐至今不衰。将它一忽捧上天一忽摔入地的始作俑者是谁?谁有资本?谁又在炒作?其用心何在?不说大家怕是心里也明白。普洱茶说来话长,可以单写文章,这里不说也罢。

说了半天茶给人的感受,其实不过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