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村茶比酒香:体味村茶胜于名利

村茶比酒香:体味村茶胜于名利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反的,如喝咖啡牛奶、糖,则生津解渴,舒适无比。感于主人盛情,我也勉力品尝,渐渐地,觉得苦涩的浓茶,在齿颊间留下芳香。西洋人也愈来愈懂得喝茶了,他们比喻自己最嗜好的东西说That's my cup of tea,而不说“咖啡”,可见他们对茶的欣赏。我不禁念起夏瞿禅恩师的《鹧鸪天》中名句:“短策暂辞奔竞场,同来此地乞清凉。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现代人恓恓惶惶,竞逐于名利场中,是不是还能体会得出“村茶比酒香”的情趣呢?

村茶比酒香:体味村茶胜于名利

台湾〕琦君

高玻璃杯中加入适度茶叶开水一冲,看茶叶载浮载沉,不饮也有一份悠闲情趣

我出生于产茶的农村,长大于以“龙井茶,虎跑水”闻名全国的杭州,我却是个不懂茶滋味的俗人。人人都说茶可以清脾、固齿、明目,而我也许由于体质关系,一喝茶就感到胃不舒服,晚间喝茶便整夜失眠。而且喝茶后舌燥唇焦,非再喝可乐汽水不可。相反的,如喝咖啡牛奶、糖,则生津解渴,舒适无比。从头到脚十足一个中国人,偏偏在这一点上沾了“洋气”,自己都百思不得其解。

中国茶叶是世界闻名的,台湾的乌龙、包种尤佳,我不会喝茶,真是福薄。日本人茶道当作他们的国粹。那年在东京参观八芳园茶道表演,尝了一口绿绿腻腻的苦水和陈年糕饼,实在是倒胃口。想想国内朋友们清茶一盏,促膝谈心的潇洒,岂是日本人那种装模作样的茶道所能比拟?有一位文友是最提倡喝茶的。他说茶是“国饮”,主张招待贵宾当以茶代替咖啡、牛奶,说得很有道理。每当朋友到他家时,他就捧出数组红泥小壶、小杯,殷勤劝饮。感于主人盛情,我也勉力品尝,渐渐地,觉得苦涩的浓茶,在齿颊间留下芳香。但每回饮罢归来,便得睁眼望天明,所以平时在家绝不敢尝试喝茶。(www.xing528.com)

又有一位朋友也是茶客,他曾携了茶具来教我如何泡茶、品茶。他还说喝茶不一定要瓷茶杯,即使高玻璃杯中加入适度茶叶,开水一冲,看茶叶载浮载沉,不饮也有一份悠闲情趣。冬天满满一杯热茶,捧在手心可取暖。而现在人们为了方便,将茶叶装入棉纸袋,浸几分钟就取出扔掉,留下一杯“洗茶水”,实在是淡而无味。而且茶袋的茶都是次等茶叶碎片,哪有片片茶叶的一缕清香。

西洋人也愈来愈懂得喝茶了,他们比喻自己最嗜好的东西说That's my cup of tea,而不说“咖啡”,可见他们对茶的欣赏。洋朋友来访,你不要给他斟酒,只要给他泡杯茶,就喝得津津有味。有一年圣诞节我寄给美国朋友一斤香片,她高兴得特为此举行一个“茶会”,以飨同好,临去每人还带一撮回去。读她信,真使我自惭这个赠茶者反不谙饮茶之乐。

中央大学一位同事是位懂得喝茶的雅士,大概是自幼受她母亲的熏陶。她前儿特地约了三位青年朋友,带我去淡水的龙山寺喝茶。我们一壶又一壶地喝,开水不尽地供应。我们开怀畅饮,纵声“高谈”,茶摊主人丝毫没有厌烦的神色。然后我们迎着落日余晖,参观幽静的淡水中学和天主堂,望着淡水河的粼粼银波,那一份静谧朴实的乡村气息,顿使人抛却尘嚣烦琐,悠然有返朴归真之感。我更回忆起杭州母校附近九溪十八涧的情景,习习凉风中,旧游如梦。我不禁念起夏瞿禅恩师的《鹧鸪天》中名句:“短策暂辞奔竞场,同来此地乞清凉。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当年生活虽不像现在这般紧张匆忙,老师尚且厌倦奔竞,但愿以一盏村茶,啸遨山水间。现代人恓恓惶惶,竞逐于名利场中,是不是还能体会得出“村茶比酒香”的情趣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