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一部分人滑向贫困的社会问题,显然不能靠均贫富,不能搞“打土豪,分包地”那一套,不能靠平调,也不可能由国家兜着,国家兜也兜不起。
市场竞争是“优胜劣汰”,提供发展机会的平等,这也是社会公平的一种内容。当然,社会公平还要抑富济贫和“普渡众生”。所以,要通过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来调节利益差距,进行社会福利的二次分配,并使在市场上竞争无力或竞争失败者具有起码的生存保障和发展的机会。
社会的安全决定于人的安全。当大家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社会就会相对稳定,犯罪率和死亡率会呈下降的趋势。如果失业人员过多,民间就会起怨,社会就可能比较动荡,犯罪率也会上升,治安也可能恶化。
人的欲望虽是无止境的,但对于贫困者人来说,他们只是希望能活下去。一家三口每月总共200元钱,连最基本的生活水平都无法保证。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发挥作用,它要满足人们对基本生活的要求。
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保障制度在人心理上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人们在物质帮助上所得到的实惠。它就好比是一根救生圈,是人在生存最危急时刻的一线希望。人们生理上对安全的需求往往是并存的,社会保障制度能恰到好处地从两方面给予满足。给人们一种安全感。
它含着极其浓厚的人道主义本色,社会中贫富相差比较悬殊,要想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是比较困难的。人道主义是一种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最崇高情感,这也是社会保障制度能被各个阶层接受的原因之一。
市场经济中的商战必须强化市场机制。大家围着市场转,进行公平竞争、提高效率就意味着增加利润,增加收入。效率成为市场中压倒一切的主导因素。但生产所需的资源是有限的,远远无法满足整个市场的需要。这就由市场来进行有效的配置。
市场分配机制是铁面无私的,主要按生产诸要素的供求关系,人们在商业活动中的能力和成绩进行收入的分配,收入差距也就不断拉大。(www.xing528.com)
诚然,它在拉大收入差距的同时,也从物质上不断刺激人们开拓创新、勇于进取、更新技术、加强管理,必然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这就是效率与公平问题。单纯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两极分化是合理的,那些强者必然也是市场的宠儿,有足够的能力呼风唤雨。
这样的结果往往会造成人们在心理和道德上难以接受,对于那些能力欠缺或老弱病残者,也确实不那么公平。任何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象。
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平等,不仅不符合社会公平的原则,甚至还可能导致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对于老弱病残和下岗人员,政府就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在富翁与贫民之间进行的收入分配趋趋于公平,促进了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种较好的环境。
那么,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准备好了吗?在恐慌中重新审视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时,竟是满目疮痍,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竟如此之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