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自豪宣布,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已彻底消除了失业,失业不是社会主义。
现在看来,这不过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句玩笑罢了。
世上并无十全十美之事。改革获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代价出现了:
失业这股沉积多年的潜流以一种波涛之势,向人们呼啸而来,它是如此的迅猛而凶残,出乎了所有人的意之外。
有这么一组数据:
城镇登记失业率,在1992年为2.3%;
城镇登记失业率,在1993年为2.5%;
城镇登记失业率,在1994年为2。8%;
城镇登记失业率,在1995年为2.9%;
城镇登记失业率,在1996年为3.0%;
城镇登记失业率,在1997年为3.2%;
据有关部门的估计,在今后三年里,失业仍有上升的趋势,如果未能采取有力的调整措施,200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将达8.7%。
另一个惊人的数据,由著名劳动经济学家冯兰瑞研究员计算,21.4%是我国1996年全社会的综合失业率(包括登记失业者和各种形式的就业不充分者)。这听起来骇人听闻。
几年之内,“下岗”成了一个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涉及范围之大,后果之严重,使得人人自危,价值观、人生观在一夜之间发生了改变。
专家指出,失业的社会危害性极强,控制不好,下岗导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首先冲击的是下岗者,一位年近不惑、技术能力欠佳、知识水平低的工人,我们能要求他什么?生存问题,家庭问题困扰他时,他该做些什么?
但现实是无情的。
下岗后大部分职工收入下降,据有关部门1997年2月对全国17个省区,55个城市,1234个个案的调查,下岗者生活水平比较低,月收入在200元以下的有57.8%。在日常开支方面,有71.2%的下岗职工每月的支出主要用于食品,以维持生存。
按恩格尔定律,这属于很低的生活水平。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服务行业因为职工生活水平的下降变得不景气,卖菜的小菜和开饭店的感觉都不是很好,买东西的看的人多买的人并不多,菜篮子总是处于“半饥饿”状态,所有的家庭都紧缩开支,能不买的尽量不买,除了过年需要的物品,其它的很少有人问津较为豪华一些的商场总是空荡荡的没有几个人。有一些职工,特别是中老年职工面临着生活的严峻考验。大多数只能保证最基本的生活,在有些地方甚至出了令人很不安的消息。(www.xing528.com)
辽宁省清原县某厂下岗女工范春香“吃完饭后,把仅有的几块剩余骨头,放在餐橱的盘中,留着以后熬汤用。”沈阳一家小型集体企业的下岗大嫂流着泪说:“两位老人疾病缠身需要照顾而工厂效益不好,夫妻两人每月只有40元钱的生活费,买点药都不够,更别说动手术了。我们还年轻,吃点苦算不了什么,可是老人家干了一辈子,到头来有病都没钱治,我们做晚辈的心里有多难受!”
可见下岗职工的生活何等艰辛。
在下岗后,也有零星的人收入猛增。这部分下岗职工多为自愿下岗,且多为有才华、素质较高、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人。有的是与领导关系不好,有的是看到企业的前景暗淡,迟下不如早下。
这部分下岗者不会对稳定局面造成不利影响,只会起到积极作用。
艰辛的生活使部分职工心理失衡,情绪不稳定,不同类型的人对生活、社会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部分下岗职工苦闷失落,痛苦无奈。少数人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
少部分职工认为下岗是中国经济改革中的必然现象,下岗未必是坏事。
陕西咸阳市陕棉一厂的一位下岗职工认为“这么多人员下岗,确实是应当引起国家的重视。”“但就个人看,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要经历的一个必然过程”。安徽固镇县建筑工程管理所的张小五说: “其实,下岗未见得是坏事,以前,撑不死、饿不着,日子过得也没劲,可现在,虽然下岗了,但也有钱了,我和朋友联合买了一辆货车搞运输,再不挣钱,每月也是千儿八百的,再者,忙一点,也觉得比以前充实”。持这样态度的下岗职工只是少数,但也说明还是有一部分下岗职工对—下岗的认识是积极的正确的。
部分下岗工人人穷志也短,道德滑坡,甚至有个别女工堕落。山西太原造纸厂的部分下岗职工到附近的单位去“拿点煤”,到附近的地里“拿点菜”,大家认为既不丢人也不可耻。这种道德价值观的变化令人吃惊,这种道德水准的滑坡更应该引起政府高度的重视。它将影响到家庭、影响到孩子,并且还会引起更多的社会问题,如果不加制止,这将是文明的倒退!
“再就业工程”自1995年4月正式启动从来,在全国各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遇到困难和难题。
——下岗职工人数增多
中央提出了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抓大放小”的政策以后,地方的中小型国有企业亏损、破产日益增多。而今后要坚持这一方针,势必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再加上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推行两个“根本转变”、加速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等一系列为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政策,势必要将企业里的富余人员释放到社会中来,这对于“再就业工程”无疑是雪上加霜。
部分地区经济整体滑坡,一些地处偏远的小城市无业可就。
东北三省的经济整体不景气,工人在当地无处可去,沈阳市一名30多岁的下岗职工,历经艰难都找不到一份工作,他向天狂呼:“我不想要钱,给我一个用双手谋生挣钱的机会”。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一名下岗女工,下岗后摆起了地摊,多少赚了点钱,但她也认为:“现在到处都亏损,没有地方要人。”即使是人们认为劳务容量最大的社会服务业在这些小城市也难以展开,一位下岗职工就此问题说: “咱们这儿是个小地方,而且普遍下岗,没人请得起保姆什么的,自己能干都干了,哪里像北京、上海还有什么家政服务”。
个别地区的不同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出现了劳动部门搭台、工商税务部门拆台的“怪事”。四川某市的一名下岗女工反映:“现在就怕穿制服的,有时满街赶小商小贩,一乱乱条街”。
整个社会新闻媒体、影视传媒中宣传大款挥金如土、歌舞升平等脱离大多数平民百姓的情节太多,对人们产生了误导,尤其是对一些年轻人。大款毕竟是少数,但他们的纵情享乐的形象被传媒聚焦成了几乎所有人的梦想,而大部分平凡的普通老百姓,他们的生活是平凡的,有时甚至是艰难的。但今天的电影、电视、录像对此的反映是微乎其微的。生活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的城市青年,往往就会理想脱离现实,想过豪华生活,却没有吃苦的精神。而这样的青年一旦面对无情的现实,心理是很容易失衡的。这几年我国很重视反通货膨胀,但我们认为失业比通货膨胀带来的问题多。因为通货膨胀影响的是所有的人,失业却只影响一部分人,造成两极分化,在我们这样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意识浓厚的国家,更容易造成不稳定。所以解决就业问题,解决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比农村问题、比通货膨胀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