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宣传语、海报和片花的创作与展示,作为影视营销的辅助手段,能够极其形象地在短时间内传递出整部作品的风格、精华与要素,无异于“点睛之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际营销的成败。因此这些辅助手段同样要充分实现国际化制作,将其东方元素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充分呈现,以吸引国际买家与受众。
(一)宣传语的精心凝炼
影视作品在具体的国际营销过程中,要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最能够表达内容、情感、意愿、特点的东西凝炼成一句话作为宣传语,让国际买家与受众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简单明了地掌握其内容与精髓。例如我国在国际上发行较广的电视剧《李小龙》,仅这三个字就是一个卖点,因为“李小龙”是国际所熟知的功夫巨星。而它的宣传语“李小龙传奇”,短短五个字,包含了中国功夫、传奇人物、传奇人生等一系列题材要素、东方奇观与悬念,充分激发了国际买家的兴趣与想像,为该剧实现国际市场的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海报的国际面孔
影视作品海报设计是整个营销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好的海报能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美国电影海报制作的认真程度不亚于拍一部电影,极其精益求精,对画面质感要求特别高。海报设计要展现电影剧情和卖点,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同时传达出一种情绪。为此设计师必须要有想像力,有画面感。在国外,通行的做法是在一部影视作品开拍之前,设计师就已经介入到整个创作中,读剧本、与导演交流、再创作。而目前,我国国内电影海报往往只传递了演出信息,没有传达出气质,更没有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制作上,一般都是摄影师在现场抓拍拼合而成,很难保证完美的效果。例如,要拍出盔甲的金属质感和丝绸的流畅柔美,这种效果绝不是摄影师在现场就能抓拍出来的。海报的设计与策划,国际化元素欠缺,如不被理解得过于民族化的美学表达,片名及宣传语译制得粗糙,无法传情达意等。美国《综艺周刊》首席影评家戴里克·埃利就这样认为:“中国电影的海报设计达不到国际标准,中国电影还不太懂得给自己穿上华美的衣服。”这一现状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2006 年华谊兄弟与寰亚电影斥资2000 万美元打造的宫廷悲剧大片《夜宴》上映,为了实现中国电影在国际重大电影节上的突破,在海报设计方面,冯小刚导演对细节提出了很多要求,最终,“红袍子”被确定为海外市场和电影节的主打海报。“只有双脚”的照片在电影节上收获意外惊喜:画面飘逸浪漫,红黑色调相谐使人遐想不断,获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再如2010 年戛纳电影节上,《唐山大地震》国际版海报以“手”为主题,画面中劫后余生的李元妮紧紧搂着儿子方达,灰暗的废墟背景之上仍有一抹温暖的亮色。这喻示着尽管灾难对于人心的伤害不可磨灭,但人类仍能克服沉重打击与消极情绪,慢慢走出阴霾,走向坚强。这一国际化的海报体现出了世界共通的情感元素与审美需求,震撼有力地传达了全球观众都能感同身受的情感主题。(www.xing528.com)
除了画面与设计,海报的制作细节,如在文字的处理上也应做中英文兼备,翻译需传意更需传神,以消除海外观众的文化折扣。
(三)片花的精华呈现
通过几分钟的片花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不可能,但是片花代表了一部影视作品的整体艺术风格,代表了整部作品的创意。通过片花将作品内容形象化地展示,有助于买家与受众在短时间内直观形象地了解作品最精彩的亮点。片花的精彩呈现,往往是一部影片成功营销的有力推进器。片花的创意与制作得到了营销与制作人员越来越多的重视,如由华谊兄弟出品,徐克导演、陈国富监制、洪金宝挎刀动作指导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在近4 分钟的命名为“降龙十八掌——通天巨制”的片花制作中,为与国际潮流接轨,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特别投入2000 万元的资金,身为导演的徐克亲往韩国督阵特效制作,短短4 分钟的片花,500 个特效画面经过韩国特效人员180 多天不分昼夜地奋战,实现了“每30 秒一个特效镜头”。不仅如此,这部片花中还包含着由1000 多张设计图打造出的“十大场景”,剪辑人员用草图+实景图+电影画面相辅的方式将几处主要场景率先呈现给观众,不仅可看出在大唐盛世上的瑰丽想象,还能感受到创作人员将创意还原现实的精确程度和付出的心血。更为难得的是,片花中所有的特技和场面,都没有重复好莱坞电影里的套路,而是充满东方的情韵与创新的想象。无论是这些华丽的特效还是东方场景,以及影片层层推进的悬念,都在片花中得以完美呈现,为该片的海外营销立下汗马功劳。
综上所述,我国影视作品的“走出去”,有赖于营销策略的创新与推进,无论是营销理念还是营销手段以及营销辅助环节,都应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新的思路与突破,从而与精彩纷呈的影视作品一起,合力刷新我国影视作品扬帆出海的历史纪录,推动我国影视“走出去”的新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